APP下载

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观察分析

2024-01-15王文广郑晓丽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妇幼保健院儿科福建莆田351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徒手心肺存活率

王文广 郑晓丽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福建 莆田 3512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在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对其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接诊的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接受机械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和参照组(35例,接受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方法),对两组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97.14%)高于参照组(82.86%),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4h后存活率(94.28%)高于参照组(77.1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29%),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机械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应用到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心肺复苏的效果,其复苏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存活率较高。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危重症,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会造成患者的脑部以及其他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于儿科患者而言,不仅为造成生命威胁,还会影响其后续健康发育,因此对心脏骤停给予相关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积极意义[1,2]。针对性的选用临床治疗抢救手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救治,临床上往往采用心肺复苏的方式,其中徒手复苏的方式需要对按压人员的要求较高,按压者的按压频率、力度以及深度都会对患者的复苏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徒手按压的复苏方式应用上受到局限性[3,4]。考虑到儿科患者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应当注重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由于徒手按压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经验积累等,均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需探索更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方法。机械复苏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抢救手段,它是借助机器进行按压,通过机器可以对其按压频率、力度以及深度进行很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抢救的效果较佳,相比于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方式,其能够为儿科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持续的按压,避免救援人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按压频率与深度下降等问题,并可实现按压力度和频率控制,有效改善心肺复苏效果。因此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鉴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7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4月70例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年龄1~16岁,平均(8.50±1.87)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心脏骤停时间2~10min。参照组年龄1~15岁,平均(7.00±1.79)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心脏骤停时间2~9min。比较两组基本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儿科患者均为心脏骤停,且需要接受心肺复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接受过心脏手术;患者有心肺复苏禁忌。

1.2 方法

等到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急救,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建立通畅气道、建立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并利用药物、电技术等,正确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

参照组应用徒手心肺复苏方法,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进入抢救室后,进行徒手的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患儿取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按压,同时对1~8岁患儿采用单掌按压法,对8岁以上患儿采用双掌按压法。按压深度控制在4~5cm,约为胸部前后径1/3左右,分别由两名医护人员轮流进行操作,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按压回弹的时候,需要减少两次按压之间的间隙时间,以保证可以给予充足的通气时间,每分钟8~10次人工呼吸。

实验组应用机械心肺复苏救治。具体操作步骤:①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上机前需至少完成两个周期的徒手复苏;②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取出随身物品。选用美国萨勃心肺复苏器(国械注进20153542782),将患者肩背部放置在复苏器背板,并在胸骨中部约1/3处固定,放置按压垫,有序连接气管和通气管导管,并设置潮气量,参数为10mL/kg,控制氧气浓度在100%纯氧;③开启心肺复苏机,保障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控制按压深度为50mm,按压与通气比例维持在30:2,通气量设定在500~1000mL/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越短、平均动脉压越高,表示心肺复苏抢救效果越好;统计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率,指标越高,代表心肺复苏方法应用效果越好;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腹、气胸、内脏损伤。发生率越低,表示心肺复苏抢救方法越安全。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情况比较

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自主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平均动脉压情况也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自主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情况比较

2.2 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复苏成功率(97.14%)高于参照组(82.86%),实验组24h后存活率(94.28%)高于参照组(77.14%),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率比较[n(%)]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29%),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们的饮食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导致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类严重的疾病以心脏骤停最为常见[5]。其中儿童心脏呼吸骤停现象呈现高发趋势,其主要原因包括喉痉挛、喉梗阻、气管异物、严重心律失常、中毒、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救治,将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抢救方法,受到较多医院的应用,小儿心肺复苏分为徒手心肺复苏以及机械心肺复苏两种方式[6]。。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方式不借助其他的医疗设备,但由于按压者操作水平不同,并且按压时间长,非常容易造成按压者疲劳,从而降低按压的质量,再者由于徒手心肺复苏每个按压者的频率、力度以及深度都不相同,导致每次的按压质量也参差不齐[7,8]。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持续保证胸外按压,临床上提出了机械心肺复苏的方法,其是借助机械设备增加心搏骤停患者心脏和脑的血流,同时也能够承接除颤、静脉用药、心导管技术等,促使患者自主循环成功率得到有效改善。在临床上适用于急性循环功能停止的成年患者,在急救时通过胸外按压改善患者状况。机械心肺复苏的原理即是利用机械装置对患者心脏进行无间断的胸外按压急救,有助于保障血液流动的持续性,有效促使氧气和养分供应人体,保护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而心肺复苏机的构成一般包括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外部固定装置、自动压力释放装置等。在开展心肺复苏时,将外部固定装置放置在急救患者胸部区域,借助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变化情况,自动进行胸外按压,同时自动压力释放装置能够借助负压释放机制,为急救患者提供正常的复苏负压,有利于帮助心脏器官实现自动回缩,逐渐心脏充盈以及供血等功能。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机械复苏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只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按压深度、力度以及频率等相关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有效保证每次的按压效果是相同的,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同的,可以保证可持续性的高质量效果。另外由于属于机械胸外按压,可以降低工作强度,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9]。自动机械胸外按压不会产生疲劳感,可以不间断的进行循环按压,从而保证了儿科患者心肺脑血液的灌注,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10]。结合刘爱兵等[11]对徒手复苏与机械复苏救治急诊患者疗效的研究,共选取92例心脏骤停患者,基于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给予机械复苏、徒手复苏。干预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以及收缩压比等指标较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机械心肺复苏方式相比于徒手复苏,能够缩短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趋向平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本次研究时间,整体结论与现有研究成果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心脏呼吸骤停儿童患者,同样适用机械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

本研究用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方式抢救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果显示:复苏后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明显更快,平均动脉压情况也明显更优,复苏后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也明显改善,复苏后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生存率也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复苏后实验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气腹、气胸、内脏损伤的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减少,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采用机械胸外按压的机械心肺复苏方法,可以提高儿科患者的自主恢复时间,保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较快的恢复正常范围,而且患者出现气腹、气胸以及内脏损伤的情况明显降低。机械心肺复苏可以提供稳定不间断的按压,进而达到标准的按压强度以及频率,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因此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通过机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存情况也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机械心肺复苏以及徒手心肺复苏的方式抢救复苏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患者的复苏效果显著提高,且患者的各个生命指标情况得以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以及存活率。因此,机械心肺复苏方法在儿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以及临床应用优势。

猜你喜欢

徒手心肺存活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徒手攀岩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