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探讨
2024-01-15赵华
赵 华
(湖北省洪湖市曹市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湖北 洪湖 433200)
引言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成为维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国土综合整治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生态修复可以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需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提高国际竞争力。
1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一方面,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创造的精神文明,而生态资源的核心即是国土资源,加强国土资源的治理,可以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有效强化生态环境的实际碳汇能力,需进一步做好国土整治工作,发挥国土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促进土地、水源、气候以及矿藏等资料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经过国土资源的综合整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生态恢复项目,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升碳固定水平和碳汇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1]。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是建立在国家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农田、耕地和林地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平衡重建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资源”向“自然资源”的观念转型示意,见下图1。
图1 “资源”向“自然资源”的观念转型示意图
2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系
从工作内容上来看,综合整治强调了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特别是荒废土地利用价值低,通过综合治理可以促进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而生态修复更注重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管理,旨在解决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使生态系统得到修复,进而推动生态环境体系的健康发展[2]。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实现生态恢复的前提,而生态恢复则是其核心,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都是以提升国土空间质量、营造生态和谐美丽的国土环境作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要想顺利地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加强对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机制的探讨和分析。
3 生态修复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的新要求
3.1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要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强化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是一项符合国家战略目标与要求,以提高农业生产、生活质量、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系统工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即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人类在精神与物质上取得的成就。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地管理国土资源可以极大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中,要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发展理念贯彻到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3]。
3.3 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的开展
从2019年起,随着《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通知》的出台,一系列有关文件为“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工作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因此,也给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要求[4]。
4 生态修复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措施
4.1 革新工作理念,加强工作指导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把控,提高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整体效果。针对当前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不足,还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革新理念,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能进一步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优化。
首先,有关部门要有系统的观念,站在宏观的高度上做好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尽早突破以往线性思维的局限,以非线性思维为指导,组织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例如,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积极地探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注重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重视绿色发展理念的渗透,切实提高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需要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最后,应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实际工作的引领,适当加大内外部的宣传力度,尤其要注重提高社会群众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便于在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5]。
4.2 科学制定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任务
迎合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对整治与修复任务科学分布,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这些建议可供参考:
(1)通过对“资源现状”“资源价值”“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能够精准把握该地区的实际状况。例如,对耕地恢复状况的客观评估,除了要对耕地的污染和损害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外,还需要从高标准农田和耕地质量两个方面对完善评价体系。
(2)加强统筹管理,从宏观角度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布局,同时兼顾各部门统筹管理,按照国土综合治理的内容,确定各方职责权限,形成合力,一同保障规划工作的高效落实。比如统筹推进农田建设,针对农田、耕地、旱地改水田以及临时用地复垦等相应工作,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科学安排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用地整治工程,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打造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不断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根据国土整治现状创建生态廊道,建立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网络[6]。
(3)完成整修计划,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综合治理的重点内容,要针对不同因素制订整治方案,并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例如,完成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其重点是植物恢复,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生态要素,防止出现生态问题。对已投产的矿山,必须先进行地质环境修复,还要有序保障正常生产。对于污染源进入水源地或保护区的情况,要求采取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措施,禁止向任何水源地排放污染物,同时,根据保护区的生态气候变化情况种植树木,完成生态植被的种植,发挥植被在环境净化与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区域内水源地的统一管理,科学划定保护区,无关水源保护的建筑用地应当严格按照扩建改建项目审批程序,将开发建设占地比例保持在0.5%以内。
4.3 构建多元化协调机制
以改善国土空间品质为目标,打造良好生态的国土环境,构建多元化协调机制。对此,可参考以下建议:
(1)要加强跨地区合作,建立地方管理和生态恢复的横向联动机制。在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征进行分工合作,实现国土空间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优势互补,将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有效规避工业结构上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地域整治方案,实施差别化的整治措施,达到优化国土资源结构、强化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2)完成上下级间协调沟通,确立区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纵向传导机制。根据土地治理或生态修复的实际需求,积极宣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优化国土整治修复工作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在国土整治修复项目管理中采用分级管理手段,创建电子数据库,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方便工作人员掌握项目管理进度,接受群众监督,依靠电子档案库完善监督机制,凭借监督机制完成对项目的科学指导管理。
4.4 应用现代科技,落实动态监管
伴随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适当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导向的监管系统,为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促进国土空间的精细管理。
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为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等工作提供资料,并结合不同地区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分析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及时明确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不足[7]。
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果纳入审评程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整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直观了解不同区域的规划成果,并协助工程实施过程的审批工作,进一步保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在构建监管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把工程建设作为重点监控的对象,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入手,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和动态化的监控,便于实时掌握工程建设的情况,科学规划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监控的效果,要引入先进的实时监控技术,全方位监控整治区域,掌握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的实际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属于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其将经济社会贯穿起来,将政府、市场、社会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综合效应和时代价值。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土地综合管理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技术要点和难点,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等内容筛选最为合适的方案,以提高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执行结果的合理性,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