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全国主要养猪地区猪回肠炎感染情况调查
2024-01-15肖海君梅小伟
肖海君 梅小伟
摘 要:为了解全国主要养猪地区猪回肠炎感染情况,本调查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全国主要养猪地区169家猪场的1 667份粪便样本进行胞内劳森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参试的猪场和送检的粪便样本中,胞内劳森菌的阳性率分别达到了96.4%和86.0%;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猪场,胞内劳森菌检出率都超过80%;在各个生产阶段,母猪的总体阳性率也普遍偏高;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保育-育肥猪的回肠炎感染压稍高;不同粪便类型对应的CT值也存在差异,血便中胞内劳森菌的CT值最低。由此可见,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回肠炎广泛存在我国主要养猪地区。
关键词:猪;胞内劳森菌;回肠炎;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2023)06-0102-06
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又称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猪回肠炎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感染率普遍较高,这奠定了其对猪群危害的普遍性[1];猪感染后,胞内劳森菌主要破坏小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猪从感染到康复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造成发病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的时间较长。另外,急性回肠炎会造成感染猪出现便血和急性猝死,病死率可达50%左右[2]。Scholz等[3]研究表明,发病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9%~35%,饲料报酬降低了6%~20%,经常使相同日龄的保育-育肥猪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差异。养猪业应重视回肠炎给猪场带来的严重危害与经济损失[4]。截止到目前,针对猪回肠炎,生产现场主要还是使用敏感药物或接种疫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和预防。回肠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因猪场的饲养规模以及所采用的生产模式和生物安全等因素的不同而差异巨大。根据猪的发病年龄及疾病进程,采用科学的方案组合可有效控制猪群的发病,及时止损。对特定猪群进行胞内劳森菌感染的诊断与评估,以及及时执行药物或疫苗干预,对降低猪回肠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作用。为了高效控制胞内劳森菌的感染,我们亟须全面调查猪回肠炎的流行病学,探索不同生产模式猪场的感染规律。
本调查拟对来自全国主要养猪地区的母猪与保育-育肥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理清不同生产阶段猪群与不同饲养模式下猪感染胞内劳森菌的状况,了解发病猪的临床症状(正常粪便、水泥样粪便、血便)与排菌量的关系,评估猪在各个生产阶段胞内劳森菌的感染压,为科学、高效防控回肠炎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本来源
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我们共收集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69家猪场的1 667份粪便样本。按照粪便的形态对样本进行分类,其中水泥样粪便1 099份,正常粪便452份,血便67份,水样粪便39份和其他类型粪便10份(图1)。猪场规模主要集中在 母猪存栏1 000~5 000头,或保育-育肥猪存栏0~5 000头。
1.1.2 试剂
胞内劳森菌DNA提取试剂盒(Stool DNA Kit)为OMEGA公司生产,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Thermo VetMax™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kit)由赛默飞公司生产。
1.2 方法
DNA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操作步骤分别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场及粪便样本的胞内劳森菌检出情况
使用针对胞内劳森菌的荧光定量PCR試剂盒对来自全国169家猪场的1 667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其中阳性粪便样本为1 433份,阳性率达86.0%;在提供粪便样本的169家猪场中,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猪场有163家,猪场阳性率为96.4%;按月份统计了粪便样本的胞内劳森菌阳性率,发现阳性率61.5%~100.0%,其中1~7月份每月的阳性率均超过了80.0%(表1)。
2.2 全国各区域胞内劳森菌检出情况
表2统计了全国7大地区猪粪便中胞内劳森菌检出情况。表2显示,华中地区的感染率稍低,为80.5%;华南、华东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82.2%和87.2%;其他4个区域的阳性率都超过了90.0%,鉴于这几个区域的总体样本量偏少,这一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2.3 猪场规模与胞内劳森菌的检出关系
不同规模的猪群胞内劳森菌检出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存栏量为0~5 000头的保育-育肥猪的商品猪场,粪便样本胞内劳森菌阳性率为83.1%;存栏量为5 000~10 000头 及10 000头以上的商品猪场,阳性率分别为89.5%和91.7%;另外,三种不同存栏规模的母猪场,阳性率变化不大,分别为78.8%,80.0%和88.2%(图2)。
2.4 不同生产阶段猪群胞内劳森菌的感染情况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保育猪、育肥猪和母猪的粪便胞内劳森菌的阳性率都超过了80.0%(图3);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粪便阳性率也普遍偏高,其中后备母猪的粪便CT值低于妊娠母猪的;各年龄段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粪便都能检出,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猪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对回肠炎的感染压较高。
2.5 粪便类型与CT值之间关系
在1 667份粪便样本中,水泥样粪便居多,为1 099份,其次是正常粪便452份,我们也收集了67份血便样本。总体来看,从正常粪便中检出胞内劳森菌的概率小于水泥样粪便及血便的概率,其中水泥样粪便和正常粪便的阳性率分别为97.8%和55.5%(图4)。从胞内劳森菌的CT值来看,血便的CT值最低,平均为24.68,其次是水样粪便,CT值为28.41,而水泥样粪便的CT值则为34.13,正常粪便的CT值高于以上三种粪便的,为40.99(图5)。不同类型的粪便对应的CT值区间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正常粪便中,CT值大于35的比例达到了97%,其中超过40的为52%;而在水样粪便中,它们的CT值都小于35;另外,在水泥样粪便中,CT值介于30~35的比例最高,达到57%,CT值介于35~40的比例则是34%;而血便中,93%样本的CT值都低于30(图6)。
3 结论
(1)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69家猪场的1 667份粪便样本进行胞内劳森菌的检测,样本阳性率达到了86.0%,猪场阳性率为96.4%,与国外主要养猪区域猪场阳性率基本相符,说明回肠炎已经成为影响猪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需引起养猪业的高度重视。
(2)根据粪便样本的检测结果,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猪场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均达到80.0%以上;可见气候、地理环境与猪场规模对猪感染回肠炎的影响较小。
(3)母猪在各个生产阶段的阳性率也普遍偏高,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保育-育肥猪群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对回肠炎的感染压较高。
(4)后备母猪的粪便样本胞内劳森菌的CT值比妊娠母猪的低;不同类型的粪便对应的CT值也存在差异,血便的CT值最低,正常粪便的CT值最高。
4 讨论
此次调查总共收集了来自169家猪场的 1 667份粪便样本,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养猪生产地区不同规模不同饲养模式的猪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检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的胞内劳森菌阳性率为86.0%,猪场的阳性率为96.4%。曲向阳等[5]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对华东地区的21家规模化猪场进行回肠炎流行病学调查,猪场阳性率达到了100%,样本阳性率为59.81%,样本阳性率低于本调查的结果。杨小燕等[6]也对闽西地区的回肠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猪场阳性率也达到了100%。可见胞内劳森菌在全国的流行依然非常普遍,感染率相当高。
本次对来自保育猪、育肥猪和母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均存在胞内劳森菌的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保育-育肥猪群在13周龄和19周龄前后的回肠炎感染压较高。杨小燕等[6]的报告显示,在6~8周龄、9~ 13周龄、14~20周龄这几个生产阶段的阳性率超过了40%,这3个生产阶段在回肠炎发病率上无明显差异,这也给回肠炎的科学防控提出了更大挑战。仔猪断奶后,由于母源抗体水平的下降,加上断奶、转群、环境转变等的应激,其体内胞内劳森菌开始增殖,从而表现出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我们也从产房发生腹泻的10日龄仔猪的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同时还发现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情况。胞内劳森菌主要影响保育期、育肥期的猪,对产房哺乳期仔猪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调查主要针对保育-育肥猪群在临床上出现了腹泻问题,故以采集水泥样粪便进行检测为主,水泥样粪便的胞内劳森菌阳性率达到了97.8%,而正常粪便的阳性率为55.5%,样本的总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研究人员的报道。从正常粪便中也能检测到胞内劳森菌,表明存在亚临床感染,这值得养猪生产者的警惕。我们在临床上也遇到了大量的拉血便的问题,以母猪群为主,特别是后备母猪,血便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达到了100%,且CT值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粪便。我们检测了其他引起血便的病原,均未测到混合感染的情况,同时使用药物及时得到了控制。针对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出现的急性回肠炎引起的血便问题,提前保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粪便类型对应的CT值区间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保育-育肥阶段最容易出现水泥样粪便,57%的样本的CT值介于30~35,另有34%的样本的CT值介于35~40;血便样本的CT值几乎都低于30。有研究报道,与没有增生性病变的猪(中值排菌量:<3.30log10个细菌/g粪便)相比,有增生性病变的猪的胞内劳森菌排菌量中值极显著高(中值排菌量:5.92log10个细菌/g粪便)(P<0.001)[7]。在本调查中,我们并未对回肠炎临床表现严重的猪进行解剖以观察其肠道增生情况,但其粪便胞内劳森菌的CT值相对较低,說明排菌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感染的严重程度,也可从侧面通过CT值初步判断增生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STEGE H,JENSEN T K,MØLLER K,et al.Risk factors for intestinal pathogens in Danish finishing pig herds[J].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2001,50(1/2):153-164.
[2] KARUPPANNAN A K,OPRIESSNIG T.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revisiting the disease ecology and control of this fastidious pathogen in pigs[J].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s,2018,5:181.
[3] SCHOLZ A M,朱书.评估猪亚临床回肠炎在肥育阶段导致经济损失的试验[J].养猪,2008(6):38.
[4] ARNOLD M,CRIENEN A,SWAM H,et al.Prevalence of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in pig herds i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J].Porcine Health Management,2019,5(1):31.
[5] 曲向阳,姚火春,张璇,等.华东地区规模化猪场的回肠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11):873-877.
[6] 杨小燕,郑新添,陈杰,等.闽西地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0):126-128.
[7] PEDERSEN K S,STÅHL M,GUEDES R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faecal load of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in pigs with diarrhoea[J].BMC Veterinary Research,2012,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