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现实”与“科幻”的文学盛宴

2024-01-15钟灿辉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学幻想幻想科幻

钟灿辉

现实与科幻,在儿童文学里究竟能碰出怎样的火花?2023年10月28日下午,“现实科幻对对碰——广东儿童文学三人谈”文学志愿活动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办。本次活动是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一,由广东省作家协會主办,花城文学院、《少男少女》杂志社、广东省小作家协会承办,《少男少女》执行主编吕晓霞主持。活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广东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胡永红,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讲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袁博作为嘉宾。来自广州市各中小学的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共10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以文学对谈形式开展,两位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分别从“现实”和“科幻”两种写作题材出发,展开激烈探讨,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展示广东儿童文学风采,传授阅读写作经验,与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上演了一场“现实”与“科幻”的文学盛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作家都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吧!

现实是科幻重要的基础

问:“现实”和“幻想”,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两位老师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又是怎样处理“现实”与“幻想”的?

胡永红:我的作品一般被定义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但其中也有不少特殊元素。对于这些元素,我不会抗拒,只要适合表达,有利于故事讲述,我就会想方设法运用它们。在《我的影子在奔跑》中,我直接展示了主人公那常人无法理解的幻想。《爸爸你要爱妈妈》中也充满了幻想,我将各种矛盾具象化地表现出来,通过动物拟人化的手法,将抽象的家庭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上学谣》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我大胆创新,用多重物化视角进行创作,斗笠、木屐、芭蕉等自然万物都出来讲故事。《像你那样》里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我牢牢抓住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实质,在小说中重新构建新的人物形象。这其中也有很多幻想空间。最近,我创作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万物生长·一个人的营盘》,以看守猕猴35年的退伍兵刘清伟为原型,属于纪实文学,但故事是以一对猕猴的相遇、相识、共同成长为线索展开的,也有不少幻想元素。

我从小就受科幻文学的熏陶,小时候对叶永烈老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系列爱不释手。如今,小说里好多科幻内容,如冬瓜一样大的西瓜、在汽车上打电话、家庭智能控制等故事情节已经变成现实。可见,很多科学幻想是基于我们对现实的向往。新时代的孩子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感知力更敏锐、想象力更丰富。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我们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时,也必须充分发挥想象,而创作科幻题材作品时,则要有更严谨的逻辑,否则会跟不上他们的审美。

袁博:其实,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而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神话传说。里面的种种神灵,反映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想象能力,其实是一种捕捉世界上不同事物之间关联的能力。当我们将一个事物在想象世界中呈现出来的时候,说明我们对这个事物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外,我还想提一下“科学幻想文学”这个说法。如今,不少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已经变成现实。《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已经出现了。太空电梯,说不定在将来也会出现。所谓的科学幻想,需要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科学。科学幻想要将科学事实作为想象的组成元素。第二,是现实。所有幻想都应建立在现实世界层面。第三,是幻想。幻想可以让我们把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想象出来,科学幻想可以让我们将世界上没有关联的事物建立起联系。这是科学幻想区别于其他幻想的独特之处。

现实,是科幻生长的基础。科幻小说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想象世界的其他可能。科幻,除了是一种小说类型,还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选择科学认知、技术发明去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是人类最明智的决定,这使人类得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科幻,让我们超越狭窄的人文视野,在面向大自然的宏大图景中,借助已有的科学技术认知去想象过去和未来的人类以及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所面对的种种可能。科幻文学,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科学知识体系,借助科学幻想延伸出关于现实世界的深度理解与反思。一个国家有更多的科幻迷,有更多写科幻小说的作者,就说明这个国家有更浓厚的科技探索氛围,有着借助科学技术去理解、去创造未来生活的意愿。

科幻是一种深度现实

问:两位老师都是我们广东本土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相信对广东文学也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请两位老师结合广东的地域特色,谈谈广东儿童文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吧。

胡永红:身为广东儿童文学作家,我很自豪。我认为,广东儿童文学在全国可以排进前列。广东有独特的地域气质,包容性强,创新性强,前瞻性强,这也影响了广东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我看来,广东儿童文学的未来很值得期待。

袁博:首先,广东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其次,广东儿童文学确实体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呈现出了一种文学心态上的年轻化。在写法上,广东儿童文学作家的创新性在全国儿童文学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像胡永红老师创作的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但她融入了幻想文学元素,把情绪表达、内心世界更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像吴岩老师的《中国轨道号》则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对科技的憧憬,这其实是一种科学意识。回到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其实,科幻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现实,是对现实理解的另一种层面。

找到独特的写作视角

问:对热爱阅读和写作的学生,两位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胡永红:第一,我们要写独一无二的东西。第二,如果没有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可以有独特的个人体验。第三,即使题材、体会都是一样的,我们还可以有新的创作方式。文学就是一座高山,你想偷懒,那就攀登不上去,山永远在那里。大家想成为作家,那就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建议大家阅读能带来美的感受、人生启迪、正能量的文学作品。

袁博:我推荐同学们多读一些科幻小说。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对未来世界的期待。在阅读科幻小说时,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不一定是科学技术想象,还可能是科学探索精神。当我们怀着想探知世界真相的愿望去进行科学想象,或许可以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加深对现实的理解。

在写作方面,我们要找到独特的写作视角。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名家云集,能写出自己特色的年轻人不多。凡尔纳认为自己或许可以在人生广度上实现突破。于是,他提笔去写地理探险小说。这些小说情节简单,人物形象扁平。但凡尔纳对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描写非常生动丰富,这让他的作品在法国文坛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他甚至还写了《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想象出了潜水艇这样的科学探索工具。他的想象启发了科学家去发明创造,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探索。尽管他的作品并不特别深刻,但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广度征服了读者。我认为,对于青少年作者来说,找到独特的写作视角很重要。

问:对于科幻小说创作来说,是“含科量”更重要,还是蕴含其中的社会学意义更重要?

袁博:科幻迷喜欢将科幻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科幻,一类是软科幻。所谓硬科幻,是指小说中的科学技术含量、科学技术推理成分比较多的科幻小说。还有一类是软科幻,一般会将故事设定在一个科幻世界框架当中,但设定之外,几乎没有过多去探讨科学原理、科学成分。我对此持有包容的心态,只要作品有文学闪光点,都是值得阅读的。硬科幻和软科幻,针对的就是不同的读者。喜欢硬科幻的读者,更在意的可能是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喜欢软科幻的读者,更在意的可能是故事情节。这两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不相同。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硬科幻作品。科学技术的推理情节,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可以激发大家对科学技术探索的热情。这点是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

猜你喜欢

科学幻想幻想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浅析青少年科学幻想画中的绘画“克隆”
《聊斋》与现代科技
科学幻想画系列展
科学幻想画系列展
锁不住的幻想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