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14邓志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规格调研

邓志辉 吴 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又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由Spady等人在1981年提出。当前,成果导向教育已成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成果导向教育重点强调以学生获得的最终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目标。重点是解决5个问题:学生取得的最终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怎样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怎样评价学生是否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如何对目标、方法、评价进行持续改进?

成果导向教育主要是以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学校定位、学生和家长的期望为依据,设定学习目标;以学生素质、知识、能力达到的标准打造师资、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条件等,以保障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完善评价周期和机制,定期对培养目标、规格、毕业要求、教学环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必须用于实时改进。因此,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职人才培养一般分为七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含专业调研)、课程标准制订、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持续改进。其中,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成果导向教育顺利实施的起点和关键。

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最终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都是从最终成果进行反向推进,并且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根据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能教什么或者想教什么,而是学生取得的最终学习成果是什么,因此,反向设计、持续改进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主要原则。最终学习成果要根据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期望进行确定,要聚焦于基础、重要、核心的成果,在课程体系中删除对目标支撑度不强的课程或以更重要的课程进行替换,有效协助学生完成学习,做到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学生毕业条件与岗位入职条件相对接。同时,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在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设置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实行分层次、分类型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学生潜力创造条件。

2 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逻辑起点,专业调研的对象分别为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兄弟院校、本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对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就业岗位(群)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项目),了解生产流程等。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前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否科学、课程体系是否恰当,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等。对在校生进行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进度、评价方式等是否合理。调研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对象、调研主题和调研方法,调研对象尽量覆盖面广。调研完成后要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对专业服务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支撑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专业调研为主要依据,根据学校定位、特色和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相关专业实际,细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测,明确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能体现学生毕业3~5年后在社会和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由非专业能力和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面向和人才类型、职业成就等五个方面组成。非专业能力和素养是指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主要是指素质领域,如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来源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既要满足学生刚毕业后的就业要求,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适当的职业迁移。职业面向和人才类型是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产业和从事的岗位。职业成就是指学生毕业3~5年后能够适应的更高层次岗位,如技术骨干、技术经理等。

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大数据挖掘工程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大数据挖掘工程师岗位能力分析表

根据表1的分析和培养目标的格式,可以确定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Scala、Java、Hadoop、Spark、Flink、虚拟机、CMS、G1等知识,具有相应语言项目开发能力,面向互联网数据服务行业,能够从事大数据挖掘工程师等岗位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3年后,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对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培养目标分解表

4 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是在明确经济社会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特有要求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素质、知识、能力等的具体描述。培养规格应明确、公开、可衡量,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并在学生培养全过程中得以分解落实。

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有三点区别:第一,培养规格指的是出口要求,指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而培养目标是学生经过3~5年工程实践之后,预期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第二,培养规格为培养目标达成提供基础,与学生毕业后一定时间(3~5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共同作用,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第三,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角度看,确定培养目标是设计的起点,培养目标决定培养规格,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清晰表述,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培养规格的素质、知识、能力可以细分成社会责任、职业规范、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终身学习、知识储备、工具使用、问题解决等方面,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培养规格明细表

对培养规格的指标点进行分解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便于将指标点分解到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中;二是便于制订评价方案。

指标点的分解方式和分解数量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没有统一要求,但是按照易落实、可评价的原则,应满足以下四点:一是指标点的逻辑性要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不是简单地对文字表述的拆分。二是指标点建议用合适的动词引导,如掌握、了解、具备等,将指标点对应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转变成可测量、可观察的学生行为表现。三是指标点能够反映掌握的程度,符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四是要体现专业的特点,包括专业领域特征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专业对培养规格的理解,检验分解合理性较直观的标准是观察分解指标点所对应的课程(教学环节)。培养规格的每个指标点必须对相应的培养目标有支撑,需要建立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之间的矩阵表,验证两者的支撑关系。

5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必须遵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

1) 要正确处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专业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增加选修课比例,认真梳理选修课程,形成选修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碎片化。课程体系一般分为通识必修模块(学分占18%~35%)、通识选修模块(学分占5%~8%)、专业基础模块(学分占18%~24%)、专业核心模块(学分占18%~24%)、专业综合模块(学分占24%~30%)、专业选修模块(学分占8%~12%)。

2) 要对接1+X证书、行业权威证书、学生技能大赛等,将证书考核标准(考纲)、大赛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3) 要紧密对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需充分考虑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保证课程开设的稳定性、持续性。

4) 要转变教学思想,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正确处理课内外学习的关系,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进项目式、情景式、探究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体系是支撑培养规格达成的基石,根据培养规格的指标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进行课程配置,形成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部分知识为例,根据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确定课程名称和课程标准(详见表4)。

表4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一般用矩阵表达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之为课程矩阵,主要描述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对培养规格的支撑度,研究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课程矩阵可以清晰地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重复关系,从而为课程教学重组和优化提供依据。

6 结束语

基于“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组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以成果导向的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质量,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规格调研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闭月羞花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