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城市文化力量
——对沈阳广电首届“沈阳家书”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实践的总结

2024-01-13□钟

记者摇篮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书沈阳

□钟 鸣

2022年3月上旬,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袭击沈阳。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发布四封《致沈阳市民的信》。沈阳广播电视台积极响应,吹响抗疫集结号,策划推出沈阳广电战“疫”大型全媒体活动——“沈阳家书”,全方位展示广大市民与城市共担风雨的抗疫豪情以及坚定抗疫的信心。沈阳广电还推出“尤念家书——沈阳家书文化传播系列论坛”,策划影像入馆、文字成书、书画典藏、数字家书等子项目,成功打造了一个引起全体沈阳人情感共鸣、推动沈阳英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文化IP。

“沈阳家书”活动启动后的3个月时间里,舆情大数据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发布总量达26万余条,转发24万余条。覆盖的总用户超过10亿人次,传播有效到达人数为100余万人,点赞数近140万次,评论数30余万次。“沈阳家书”大型融媒传播活动受到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澎湃新闻等国家级平台的关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在批示中指出,“‘沈阳家书’是这个时代的沈阳人写给‘母亲’最深情的倾诉,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温暖而绵长,坚定而磅礴;要认真研究,打造成精品文化品牌”。

一、全民战“疫”记录,编织“沈阳家书”心灵纽带

“沈阳家书”作为900 万沈阳市民的对话体战“疫”记录,承载了初春沈阳最温暖的记忆。这些“沈阳家书”,大义明理。一位市民在给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回信中说:“春寒料峭,收家信三封。第一次您唤我‘勠力同心、守护家园’,第二次您嘱我‘坚持到底、共克时艰’,第三次您吹响‘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号角,我愿随行前往,风雨同舟。”一位志愿者写给沈阳“当家人”:“胜利的曙光马上到来,全体市民已经攒足了劲,大干一场,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这些“沈阳家书”中,有仗义豪放,也有古道热肠。一位身在吉林市的沈阳人在信中说:“看到你们,我热泪盈眶,因为映入我眼中的是同胞的温情和人性的光辉!”这些“沈阳家书”中,有担当尽责,也有率真洒脱。一位沈阳大姐把收到的蔬菜包精心摆放成笑脸拼图,兴高采烈地写进家书。这些“沈阳家书”,有英雄情怀,也有长子雄心。军旅作家黄文兴在家书中写道:“我记得曾参加过辽沈战役的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只要你内心足够的强大。’”一位老劳模写道:“全国疫情吃紧,咱们沈阳一定要带头挺住,让国家放心,保存好实力,支援兄弟城市。”著名演员雷佳音、黄晓娟,奥运冠军张越红等文体明星也纷纷落笔献声。

“沈阳家书”在共克时艰、驱散疫霾的关键时刻,以一种群体自发的文化交响,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巨大的精神动能。成千上万的家书把亲人之爱、桑梓之恋这些深厚的情愫,灌注在共赴家国的使命担当之中,是这座历史名城文化性格的一次集中表达。“沈阳家书”里有大义明理、一呼百应的集体精神,也有慷慨仗义、古道热肠的道义性情,有率真、洒脱、诙谐、豪放的乡土风格,也有英雄情怀、长子雄心的格调、境界。正是这种文化共情,把千百万人的价值欲求瞬间集中激发出来,催生出上下同欲、肝胆相照、勠力同心的和谐向上氛围,给一座城市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力量。

二、全媒多维回溯,阐释“沈阳家书”暖政传奇

“尤念家书——沈阳家书文化传播系列论坛”共举办三场,以战“疫”期间家书暖政、尺素传情、雁帛抒怀、锦书凝志的回溯为主线,融入社会文化心理解析和文化性格表达内涵,呈现家书文化的历史厚度,从“沈阳家书”延至“家书沈阳”,阐释家书文化的勃兴。

每期论坛设四个板块,即“沈仲平金典”“家书创时空”“名家有话说”“媒体会客厅”。演播室节目融合会客厅访谈、音视频展播、全媒体链接、云上互动、大数据置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营造“家书体”评论、“家人般”沟通、“家书式”氛围,深入挖掘“沈阳家书”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社会现实意义,着力放大“沈阳家书”的精神感召力和传播影响力,阐释“沈阳家书”的暖政传奇、抒怀凝志。

通政情、传心声。暖言中传递“齐家式”政务之风。

“家书式号召”激发出“家书式响应”。尽管春寒料峭、任凭艰难重重,家书把政令通达化作春风暖语,家书让社情民意成为咫尺心声。志愿者向大沈阳传书报平安,携手并肩,共赴民忧;老百姓向“当家人”寄语道珍重,心心相印,勠力同心。

关关难、关关过。万千言记录“家人般”相互扶持。

家书可言志,家书更传情。“天使白”挺身而出,执甲逆行的身影令人动容。“志愿红”挺身而出,大爱无疆的火焰照亮夜空。“守护蓝”挺身而出,奔波忙碌的执着义无反顾。更多的无名英雄挺身而出,星火成炬的努力,完成一场大爱奔赴。

手挽手、心连心。“家书体”筑牢“大家庭”坚强共识。

900万的沈阳人是一个大家庭,“沈阳家书”为抗疫先锋喝彩、为奉献者点赞。“两邻理论”发源地的沈河区多福社区,居民在家书中留下了动情的诉说:“多福社区是有福的,沈阳也是福地!沈阳,还会是那个‘人人福多’的幸福大沈阳!”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无私奉献、团结友善、责任坚守、信念风骨……“沈阳家书”所蕴含和传递的道德内涵与人格品质,为这座迎难而上的英雄之城赋予不竭的力量。

家书是“试金石”,试出了人间大爱,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书是“黏合剂”,连接了百万人民,众志成城,决战决胜,共迎春来。

三、全网聚焦论坛,助推“沈阳家书”蜕变升华

首届“沈阳家书”文化传播论坛除了在沈阳广电进行全媒体直播,还在中华先锋网、澎湃、腾讯、网易等媒体同步播发。演播室访谈、音视频展播、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融合运用,让论坛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再加上家书本就是中华民族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纽带,论坛吸引大批家书“铁粉”全程关注,引起网友高度认同。

以此为基础,在世界读书日当天,沈阳广电推出了“春暖花正开家书最沈阳——云上诵读会暨沈阳市第十四届全民读书季启动仪式”。通过时空交错的诵读和暖心故事的铺陈,传递家书承载的深厚乡情与城市精神,助力建设“沈阳家书”的文化高地。

“沈阳家书”融媒体传播活动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塑造“沈阳家书”文化品牌工作情况。该活动受到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澎湃、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平台等众多国家级平台的关注和赞誉,这些平台刊发的《现象级产品从哪里来?从“沈阳家书”看沈阳广电的融合发展之路》等报道,点赞“沈阳家书”活动,并从“沈阳家书”现象级产品的“出圈”,介绍沈阳广电深融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的新路径。

“沈阳家书”之所以如春风化雨润泽人心,皆因其发于“家之亲者”“乡之眷者”的殷殷情愫,而归于民之所望、“国之大者”的拳拳情怀。翻开历史的每一页,家与国的前途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沈阳家书”的价值坐标,也在这浓浓的家国情怀中得以确立,传承不息。

四、赓续文化传承,淬炼“英雄城市”精神价值

英雄是英勇无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战“疫”三年、历经多次本土疫情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在家书中喊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誓言。把医院开进封控区、管控区的沈阳市口腔医院、市妇婴医院在家书中写道:这一刻,我们和百姓的心、和城市的健康紧紧相连!

英雄是义胆侠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鞍山、锦州、朝阳等兄弟城市火线驰援,将新采摘的千余吨爱心蔬菜包送至沈阳乡亲父老;沈阳市副食集团成立“保供突击队”,披星戴月保百姓三餐,皇姑区王女士接到爱心蔬菜包后,在家书中感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英雄是浩然无私。“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沈阳作家张艳华81 岁的老母亲亲自带领全家齐当志愿者,老人家在家书中说:“沈阳从来不缺英雄。”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们给沈阳写下家书:“城市能需要我们,我们自豪不已!”

英雄是爱重情长。坚守岗位的特警李林给7 岁女儿写下家书:“爸爸很想你!在你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爸爸缺席了,因为爸爸是人民警察。”法库县一位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去做志愿者,同是志愿者的丈夫在家书中说:“当我们年华老去,回望来时,最精彩的一定是我们化身‘大白’的瞬间……”

“九百万人民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沈阳家书”赞美英雄,平凡的你我,让人感动;家书沈阳记录英雄,团结的集体,气势如虹。

“沈阳家书”文化现象,是一次群体文化审美的回归,继续推广传播下去,无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还是对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乃至对无数家庭的幸福成长,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沈阳家书”火热的情愫在沈阳建设发展中激发出来,这是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文化传承。春风有信,四月传书。疫情之下,900 万沈阳儿女家的誓愿寄于尺素飞鸿,浸润沈城乡土,结成万众同心,传递沈阳意志,为源远流长的家书文化续写出生生不息的沈阳诗篇,这闪亮的价值坐标与独特的文化给养将为英雄城市淬炼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掀动振兴发展的澎湃春潮,奔腾不息,波澜壮阔。

五、牢记初心使命,书写“红色家书”千秋伟业

浩然行日月,乾坤一少年。百年岁月峥嵘,时代风云际会。在振兴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无数“红色家书”从党员先锋的心泉涌出,伴着沧桑的历史足音,铺陈开一场砥砺奋进的宏大叙事。

沈阳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发出铿锵鸣响的时代家书:“沈阳,这座英雄的城市,因为有了你们——共产党员,而更加荣耀、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党组织的声音宛若号角,为每一个赶路人注入磅礴的动能,一封封回信从云端纷至沓来。

沈阳市援疆工作队的杜耀忠在家书中说:“不远万里赴新疆,奉献何曾计短长。”沈阳市文艺二校党委书记曲徽写道:“面对一次次志愿者征集令,党员总是第一个报名,这是信仰的力量。”如果信仰有回声,城市上空的声响一定振聋发聩、笃定悠长。

千万党员,立下鸿志。舍小家、为大家,书写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动人故事。共产党员的公而忘私、忠而忘我,见诸一封封家书的字里行间,见诸城市发展的历史抉择,也见诸振兴攻坚道路上的每时每刻。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沈阳的共产党员用红色家书抒发海一般的胸怀、山一般的崇高,把己身小我融入家国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沈阳红色家书的文字,处处彰显着奋斗者的集体向往,也折射着致信人的时代勇气。让写信者有梦可追,让读信人感怀落泪。沈阳广电援疆干部孙玥从边疆塔城鸿雁传书:“八千里路家国,我做一棵白杨,扎根基层,奉献边疆,荣耀家乡。”党员刘旭清写给刚刚宣誓入党的女儿:“我觉得把未来交到你们这代人手上,我很放心!”

沈阳红色家书引领的,是追风逐梦的同路人;沈阳红色家书打开的,是共赴使命的集结号。一封封炽热的家书中,尽显年轻党员的成长之梦、优秀党员的奋进之梦和年长党员的传承之梦,终归是全体共产党员的信仰之梦。沈阳红色家书,用信仰之光点亮初心使命,用忠诚担当书写千秋伟业!

六、滋养少年心灵,征集“少年家书”汇聚天下英才

沈阳家书,在兴暖政、聚民心、促振兴的同时,也在如春风化雨,成为滋养少年心灵的深情教程。

“万名少年书家国”,亲子家书、师生家书、校友家书、游子家书……鸿雁传音,真情大爱洒向莘莘学子;写给父母、写给老师、写给城市、写给中国、写给世界……纸短情长,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家书育人,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少年人格品质的建树、家教家风的传承、中华文脉的赓续。

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家书育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春风有信,共享家音,城市迎难而上,少年沐浴暖阳。“沈阳家书”就是激励成长的主题作文,少年的心因城市而悸动,少年的情因大爱而丰富。

家书育人,家书也能汇聚天下英才。“沈阳家书”正随着亲人间、同学间、师生间、校友间的情谊传递,如鸿雁化东风,飞向世界各个角落,召唤远方的游子,萱草花开、共报家园。

七、结语

深情万金重,家书最沈阳。“沈阳家书”是一种精神补给,是一个城市的壮阔情怀,文字里蕴含所有沈阳人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心声,更凸显着人性光辉,映照着时代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沈阳家书”让我们收获了更多温暖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家书沈阳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沈阳世博园掠影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