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新闻记者技能创新策略
2024-01-13魏建君
□魏建君
一、广电新闻记者技能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凭借着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趣味性强等优势,迅速掳获受众的芳心。受众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自然会渐渐疏远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面对这一情况,广电新闻记者及时进行技能创新,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
一是,广电新闻记者及时进行技能创新,对广电新闻记者自身发展而言,能够提高广电新闻记者的职业能力,不断拓宽个人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在传统媒体平台就职,还能够胜任新媒体平台的工作,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当记者对技能加以创新,广电媒体平台就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提供更多符合受众审美趣味的新闻作品,获得更多的流量。
二、广电新闻记者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自身政治素养有待提升
政治素养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但是很多广电新闻记者忽视了这一点,一直认为新闻记者只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即可,政治素养可有可无。调查发现,部分广电新闻记者的政治素养不容乐观。平日里缺少对相关政治理论的学习,个别人甚至对国家方针政策漠不关心,在进行新闻采访与稿件撰写的时候,没有把握时政动态,写出的新闻稿件时代性不强,稿件的可读性大大下降。
2.采访方式较为单一
丰富多样的采访方式是提高采访质量、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保障。当前,很多记者往往采用现场访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采访,这些手段较为传统,会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束缚,导致采访效率不高,获得的信息量不够多。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新闻记者没有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传统工作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从本质上加以转变。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新闻记者尤其是老记者没有掌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技巧,无法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导致信息获得途径较少。
3.新闻敏感性不够强
新闻敏感性高低是衡量新闻记者职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调查发现,很多新闻记者职业敏感性不强,影响了新闻稿件的质量。因无法辨别新闻事件的价值大小,新闻敏感性不强的新闻记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采访,或者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有的新闻记者无法从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独特之处,也难以从细节中去洞察事件的价值。
4.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倘若新闻记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工作将止步不前。调查发现,一些新闻记者依然按照老套路进行采写,写出的新闻稿件缺乏新意和可读性,受众不愿意买单。具体表现为,写作风格单一、语言过于严肃、画面缺少趣味性等,大大降低了新闻稿件的品质。
5.新技能、新知识掌握能力有限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5G 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广电新闻记者大多数是文科专业毕业,对理工类技能的掌握速度较慢。今天的受众喜欢看热点新闻,更愿意看到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的解析。如今,一些广电新闻记者对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极少,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导致对同一事件的采访,不同媒体记者的报道相似度极高,进而影响媒体的收视率、收听率。
6.内容真实性备受质疑
所有的新闻都要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广电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创新,但更需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如今,一些责任心较差的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为了博取受众关注,会对客观事实进行夸大或改编,导致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下降。加之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普通人也会成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其记录的内容会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在社会舆论中发酵。当新闻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与社会个体记录的内容相冲突时,大众就会对记者的报道产生质疑。因此,新闻记者必须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
除此之外,记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的心理素质较差时,会丧失理性判断,造成报道失之偏颇。
二、广电新闻记者技能创新策略
1.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鉴于一些广电新闻记者政治素养不高的现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广电新闻记者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第一,广电新闻记者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广电新闻记者要在平日里多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忌撰写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稿件,避免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响。
第三,广电新闻记者要时常关注国家财经、教育、科技、交通、医疗方面的动态信息,从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与素材。
第四,广电新闻记者要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切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决不能编撰虚假新闻。
2.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鉴于一些新闻记者存在采访手段单一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广电新闻记者要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借鉴新媒体采访的方式与技巧,不断拓宽信息共享渠道。新闻记者要掌握相关新媒体平台的操作及使用规范,了解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功能。新闻记者可以学习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信息传播的方式,为己所用,大大提高采访时效。例如,某教育战线的新闻记者一直苦于找不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看到某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段“花式”开学礼的视频,视频内容非常精彩。记者立即与该校取得联系,通过实地探访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采写出一组与“开学第一课”有关的新闻。
2.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场景出现都是转瞬即逝。报纸记者可以进行补充采访,还可以运用文字在新闻作品中加以描述,而以画面、声音语言为主的广播电视,却无法弥补失去的瞬间。这就要求广电新闻记者要以极强的新闻敏感,对一些重要新闻的关键时间节点做出预判,及时把它记录下来。
鉴于新闻记者提升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新闻记者要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提高辨别新闻信息真伪和价值大小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其一,新闻记者要善于观察,仔细分析,不要被虚假的新闻信息所蒙骗。当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如果记者不认真加以辨别,极有可能导致报道中掺杂虚假内容,此种行为不仅有违职业道德,如果情节严重,还会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引起公愤,最终阻碍广电行业的发展。
其二,新闻记者要学会辨别新闻信息的价值大小。这就需要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全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发掘深层次的价值。
3.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所谓拥有全媒体技能也就是能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在媒介融合时代,记者应是那种集写、拍、摄、编任务于一身,拥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和交互式图形来传递信息的记者,能与受众技术互动的记者。只能从事单一的媒介报道形式的记者是很难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求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大大促进社会的进步。融媒体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记者不仅要学会运用新的录像、摄像设备,还要学会使用不同应用软件进行采编。例如,传统的广电新闻记者使用录音设备、摄像机、照相机进行采访,随着融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将手持稳定器、无人机等设备运用在采访活动中。这也对融媒体新闻记者提出了技能上的更高要求。
对飞机失事、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报道很难抓到事故现场实时画面。为了更好地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传统媒体常常使用3D动画、平面动画等手段对新闻事件发生过程进行梳理。如今,为了更好地呈现事件发生时的状态,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采访报道中。新闻记者不仅要对事件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采访,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件进行真实还原。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融媒体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拥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加之大数据、智能AI的支持,使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更加便捷。5G+AI 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技能方面的高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不深入学习智能化应用技术,以便适应未来的工作,给受众带来更多更新鲜的资讯。
4.提升创新能力
新闻记者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在对某一山村脱贫情况进行报道时,新闻记者不要直接罗列数据说明该地发生的变化,而是进行体验式报道,帮助当地农民采摘苹果、装车、售卖,体会摆脱贫困、富起来的农民的喜悦之情。新闻记者要充分了解受众的审美需求及喜好,在新闻选题、表达方式、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新闻作品的生动性。例如,在写作时不必总是用一些非常严肃的词语,可以适当插入网络上一些流行词语,如“嗨翻了”“给力”等,让稿件变得充满趣味。
5.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将以全媒体的方式,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完成信息的制作与发布,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意味着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融媒体改变了传统新闻业务固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一方面需要精通各类媒介并擅长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具备高度的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目前在我国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广电新闻记者十分匮乏,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及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彼此之间的业务与技能互不熟悉,阻碍了发展进程。如:电台记者不知如何编辑电视文本;网络新媒体记者不懂电视直播语言;电视台的记者不懂网络语言。各部门各自为营,沟通协调不够,这都呼唤全媒体全能型记者的出现。
人和设备是媒体改革的基石,完善硬件后,人才队伍的培养,即是重中之重。打造素质过硬、能打硬仗胜仗的全媒体记者队伍便成为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为全媒体发展打牢“地基”的重要一步。当广电新闻记者转换身份成为全媒体记者后,依托新媒体工具对内容进行差异化二次加工和传播,能够保留文字方面的优势“基因”,并且做到个性鲜明。
广电媒体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业务学习,增强广电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的同时,保证内容的客观真实性,以达到守正创新的目的。不仅如此,广电媒体管理层更要关注一线新闻记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避免因个人负面情绪影响对新闻事件的理性分析。
6.增强责任意识
广电新闻记者在提升创新意识的同时,更要增强责任意识。撰写新闻稿件时,要以客观事实为准绳,不得过分夸张或编造虚假内容。当遇到专业性问题的时候,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采纳意见时,要询问专业人士自己在新闻稿件中的写法是否正确,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回答后,才可向外传播。录制视频、音频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完整的视频、音频,避免断章取义误导受众。广电新闻记者要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引发负面舆情。
三、结语
鉴于当前媒体环境的变化,广电新闻记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为自己赋能,从提升政治素养、丰富采访形式、提高新闻敏感性、提升创新能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以及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增强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实现职业角色的完美转型,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