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践行“正面宣传为主”
2024-01-13任飞逸
□任飞逸
2020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时指出:“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短短几句话,为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指导方针,有助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打赢新闻宣传战线的“舆论战”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一、“正面宣传为主”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发展
正面宣传为主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独有的品质和特有的鲜明特色,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思想内涵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理念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在研究领域,普遍认为是新闻媒体对社会主流与光明的一面所进行的肯定与赞扬类的报道。正面宣传为主,是指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以肯定主流和弘扬正气的正面报道为主导。新闻报道要为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吹奏冲锋号、唱响主旋律。
正面宣传为主不是权宜之计。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条长久的根本方针。毛泽东同志就曾多次强调报纸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方法和工作任务。在新闻实践上倡导实行表扬和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一味做批评报道,社会上阳光的一面就会被削弱,阴暗的一面就会得到扩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得不到大力弘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新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新闻单位大胆进行改革实践。在1981 年1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方针”。1989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随后,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再次阐明了新历史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被提出后,新闻媒体对如何坚持和贯彻这一方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为推进当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2013 年8 月、2016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正面宣传为主”重要论述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这无疑成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正面宣传为主”指导方针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
近年来,信息来源多元化、舆论视角多维化、受众价值取向多样化、舆论信息瞬息万变,这些都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要“勤”:想百姓之所想,“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面对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应及时了解百姓关切,掌握当前舆情热点,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引导、精准调控,防止“星星之火”演变为舆论风暴,对于网络谣言要及时澄清,不能沉默。新闻舆论工作要“以百姓心为心”,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回应群众的期待关切,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但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百姓爱听、爱看、爱传播。
2.要“快”:让真相跑赢谣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声。一些以博取眼球为目的、扰乱社会的谣言比真相跑得快,传播范围广,恰恰是因为权威声音的缺位。提高新闻速度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手段。想在第一时间快速发布事件信息,就要切实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运用新的传播方式,第一时间将党的声音、事件的真相送达百姓处。
3.要“好”:下功夫讲好故事。现在有些正面宣传搞套路化、程式化,空洞说教、生硬刻板,甚至照抄照搬,其说服力与引导力薄弱,让人敬而远之,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作用。肯下功夫才能出好节目。要抓住重点,针对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现阶段有条件快速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相结合,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要注重效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以理服人,着眼问题的解决,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舆论。
4.要“新”: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推动两个舆论场良性互动,大屏小屏联动融合发展。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媒体手段,推动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研究和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努力占据传播制高点。将正面的宣传导向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真正做到“又快、又新、有正能量”。
5.要“精”:以质取胜,避免材料堆砌、内容繁复。现在有些传统媒体报道还是搞套路化,而且节奏慢悠悠的。现在人们喜欢快节奏,喜欢直接切入主题。包装做得再花哨,人们最在意的还是内容。在信息渠道如此丰富的当下,谁还能耐着性子看那些与内容无关的东西呢?有些报道内容也是先扣“大帽子”,“为了什么,响应什么,在什么指引下”等等,大做八股文章,好像不站在一定高度报道就登不了大雅之堂似的,结果,人们很快就会调台或者翻篇。
三、如何做好“正面宣传”?
新闻工作者要想做好正面宣传工作,首先要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实事求是,既要抓住细节,又要考虑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要客观公正。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不是矛盾的,不是说正面宣传就不顾客观实际,就不能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宣传的基本功能就是报道事实,澄清真相,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真相,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社会共识,那么如何做好“正面宣传”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五平”要求,即平等、平视、平实、平易、平常。
1.以“平等视角”作为新闻报道落脚点。重大新闻事件、典型人物很多来自基层、来自我们身边的,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因此,做“正面宣传”报道,一定要站在与采访对象平等的视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普通百姓的心理认知角度、从契合普通百姓的观念出发来做采访报道。宣传报道落脚点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武秀君,既是替夫还债的“全国道德模范”,也是一个麻利又热情的邻家大姐;周恩义,既是“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也是一个温暖慈祥的老人家……采访视角和心态放平后,新闻报道也自然会更接地气。
2.以“平视思维”作为新闻采访标准。新闻记者要转变以往的“俯视”采访思维。采访不能“我说你听”,而是要真正深入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所处的环境中,用脚、用眼、用嘴、用心,细致扎实地采访,使新闻报道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3.以“平实互动”作为新闻报道源泉。要充分调动受众参与“正面宣传”新闻报道互动,这不仅可以丰富宣传报道的内容,而且可以使典型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深入受众的内心。
比如,《百姓心中有杆秤——话剧〈木匠村官〉背后的故事》是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为主题的,节目独辟蹊径,运用了“平等互动”的思维。节目邀请了《木匠村官》剧组主创人员与来自营口、铁岭、本溪等多位村官代表面对面交流:艺术家讲述创作体验,典型人物讲述生活感悟,艺术与现实同台碰撞,现场200 多名观众热烈互动,整期节目生动、鲜活,现场反映强烈。节目播出后也得到了辽宁省纪检监察部门的高度赞扬,传递了正能量。整个节目有反思,有内涵,同时又生动、鲜活,易于观众接受,因此节目播出效果良好,收视率在晚间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激烈竞争的晚间档达到了1.06,同时该节目也获得了当年的辽宁广播影视大奖社教类访谈节目一等奖。
4.以“平易叙述”作为新闻表现形式。要使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得到观众、听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需要我们采用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以广大人民群众熟悉且喜闻乐见的手法来表现。比如,如何积极宣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怎样做好东北振兴成就展示类正面宣传报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特别节目——镜头下的变迁》以摄影家用镜头记录的影像这种观众易于接受又乐于接受的形式,生动讲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变迁。节目将现场设在沈阳铁西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以摄影展和浓重的工业符号为背景,通过访谈的形式,请摄影家结合自己的工业摄影作品和亲身经历,声情并茂地讲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铁西区的改造,鞍钢、阜新露天煤矿的辉煌,工人热情工作的画面,沈阳鼓风机厂、沈阳重型机械厂与时代发展的接轨,犹如一部回忆录,将辽宁工业变迁的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
5.以“平常心态”策划选题。我们要始终从绝大多数观众、听众或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保持阳光的心态,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美好的东西,通过一滴水感受到太阳的光辉。记者要有深刻成熟的思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猎奇,为了博取眼球而乱抓选题。平常心态是记者修养、知识、阅历的表现,记者提高自身修养很重要。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创造了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奇迹,这与新闻战线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无关系,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方面,新闻媒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指导,宣传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各界的工作成效,宣传好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风貌,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从而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心和支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履职尽责的前提,通过真实反映社会主流思想,汇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极大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要创新改进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部署、党领导的新时代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宣传。要不断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喜闻乐见、产生共鸣。在内容上多进行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等,既合政策又接地气,既谈成绩又说问题,既突出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又使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形式上多采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的传播方式,把握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特点和人们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使报道形式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最后,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监督党和政府工作,反映意见、表达需求,有助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提高执政水平和工作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进行批评性报道时要注意科学分析、理性表达,使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有机统一。
正面宣传为主不仅是一种新闻手段,更是一种释放正能量的有效方式。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没有人是“围观者”。在纷繁复杂的舆论战场,新闻工作者要拿起“正面宣传”这个武器,成为合格的新闻“战士”,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及时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及时粉碎谣言,客观理性地进行舆论引导,竭尽全力激发正能量,凝聚社会正气,打赢舆论仗,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