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视域下智能制造绿色技能育训体系研究
2024-01-12张晓芳秦婧
张晓芳,秦婧
(1.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筹),江苏太仓 215411;2.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6)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1],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2]。在新时代,劳动者要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知识、价值观和态度。职业教育向绿色和数字方向转型,绿色技能有四种形式,即绿色技术、绿色知识、绿色价值和绿色态度[3]。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或技巧[3],制造业要融入新技术,以机器代替人的重复劳动;绿色知识是关于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关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果;绿色价值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程度;绿色态度是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文研究如何在技能型社会构建绿色技能育训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劳工组织在《绿色工作技能:全球视角综合报告基于21 个国家的研究》中指出绿色经济将在21世纪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4]。德国主要发展生态工业,通过“双元制”培养绿色技能型人才[5];澳大利亚签署了“绿色技能协议”,加强对技能培训的改革,帮助个人学习新技能[6-7];美国发布了《支持知识和终身技能投资法案》等文件,提出以“生涯技术教育”替代“职业技术教育”;英国发布了《就业技能:加强终身学习获得机会、实现发展》,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产业绿色变革目标[8]。
国内,姜大源等[9]提出发展以服务制造业为重点的职业教育,通过“实体”与“虚拟”结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许艳丽等[10-11]提出通过绿色技能框架、专业、课程体系、师资等协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汪磊磊等[12-13]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能源损耗;朱幼恩[14]提出通过六种胜任力来促进教师绿色技能培养;张晶晶等[15]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技能人才绿色素养评价模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常锦等[16]提出绿色工程教育内涵,并探讨了绿色工程教育途径。
以上研究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了“人人有技能、服务技能型社会”的内涵,阐述了绿色技能培养的实施措施。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面向人人,虚实相融,纵横递阶”绿色技能培训体系。
2 绿色技能育训实施途径
聚焦地方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长三角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江苏高质量发展,建设面向人人的智能制造绿色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具体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面向行业产业需求,打造虚实“双景”平台
联合地方智能制造协会和莱茵科斯特公司等100余家德资企业,服务地方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实景)和智能制造数字孪生中心(虚景)“双景”平台(见图1)。建设智能传感、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能培训室和智能制造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及成果转移中心;构建与实景相对应的数字孪生资源,并启动工业云建设,使平台具有“生产实训、技能鉴定、企业孵化、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社会服务、国际培养”七大功能,确保绿色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
图1 虚实“双景”平台建设
2.2 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打造立体化数字资源
深化教学标准与资源建设改革,参照“1+X”职业工种的技术标准,对接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国际认证标准,按照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标准,指导职业院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一批课程模块实践案例,建成一批本土化“交互式”的新形态教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工业机器人编程、Solidworks、工业大数据等技能学习建成在线资源,校企双元建成在线学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学训并行、资源互动共享,便于学员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群每个专业每年完成1~2 门新形态教材资源建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在线课程建设率为100%。
2.3 服务面向人人技能需求,构建“四纵两横”培训模块
构建“四纵两横”培训模块,以具有知识、价值、态度的绿色素养轴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业技术轴构建育训“两横”模式,设计“基础层-进阶层-综合层-创新层”四纵逐层递进培训模块。基础层加强机电基本技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按照标准注重工艺、质量的提升。在绿色技术方面,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需要对他们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传感使用和数据采集等单项新技术新技能培训,使用数字化资源和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已经掌握这些技术的技术人员则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提升,助力企业转型,这需要创新层面的技术培训,同时融入社会责任、企业生态等。“四纵两横”的技能培训体系见图2。
图2 “四纵两横”的技能培训体系
3 绿色技能育训实施保障
为确保绿色技能育训的顺利实施,要从政企校层面制定相关保障机制。
3.1 创新“政产行校”协同机制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由地方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由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德企和地方民企联盟,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学校参与管理。以资源换股份、多元投资等形式,采取股份制投融资办学模式,成立董事会,明晰各实体的责、权、利,建立平台管理机制,健全市场化运行和风险预防控制机制,依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技能培训的市场调研、实施和结算工作。
3.2 以绿色技能培训为依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产业教授、技能大师、优秀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在合作企业建立一批双元师资工作站,实施专业教师顶岗挂职轮训,让绿色生产理念深入人心,专兼职教师结对互学、协同施教,培育一批解决企业问题、改进企业产品或工艺流程的“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企业名师。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1+X”证书试点及智能控制、数字孪生新技术的培训,通过深度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为其技术转型奠定基础。
3.3 分层分类实施考核,完善技能考核机制
针对教师、学生和产业工人制定不同的考核机制,确保技能有效提升。针对学生,根据其专长,可选“机”“电”“管”“控”专业集群下的相关证书,以“X”证书通过率作为考核指标,将“X”证书作为毕业资格条件;针对产业工人,以技能学习线上线下考核通过率作为技能掌握情况评判标准;针对教师的考核,以指导学生考取“X”证书的通过率、服务企业横向课题到账经费、社会技能培训课时人数作为考核标准,引导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
4 结语
随着“大智物移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现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具有融合性、创新性、动态性和适应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等理念进行研究,旨在营造人人乐于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良好氛围。在制造业相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采取“虚实相融,四纵两横”模式,并逐渐改进方式方法,优化绿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