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探析
2024-01-12龚柏松
贾 征,龚柏松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东莞 523808)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而其课程体系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继而在基础上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认知的高度统一,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优质、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完善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是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意义。通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和组织课程,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以不同形式的思政课融入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探寻课程体系完善健全的政策制度路径[2]-[3]。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来说,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要充分认识并重视中心地位,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支持,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和经济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健全完善。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概念内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国家和社会的能力。[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相对完整、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体系。首先,要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思想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穿于高校学生全程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同时,在课程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展现出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必须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或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工具性、现实性和实践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二是国情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等,这些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还需要与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进行衔接,呼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5]-[6]
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让教育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还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的质量监控,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动因分析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课程是他们在校阶段必须要接触的事物。课程是高校的主要教学活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达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传递与影响。而现今时代,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更是将信息传播与获取速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主流价值信息的全面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支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传播进行扩展突破。[7]新时代有了科学技术的加持,思想观念借助于课程这一载体进行传播的力度也逐渐增强。但是,在这之中夹杂的一些或错误、或出格的思想经常会对大学生的当前认知产生强烈冲击,为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带来负面影响。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不利现状,纠正课程之中的价值偏离,确保课程的教学价值。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大学生学科素质和实际需求,拓宽思想政治课程设置,适应不同的课程形式与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实际效果[8]。
(二)人才培养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内容。这些课程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法律法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哲学、历史、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思想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全面准确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功能。对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为了能够为社会未来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就需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类课程遵循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学生增强对党的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全面培养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教育目标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动因正来源于高校本职工作的需要。首先,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而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核心目标。通过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自我和社会,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适应社会变革的重要策略。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另外还有一点则是新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行动力和责任感才能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通过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实践和创新,提高他们的行动力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综上,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努力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9]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原则性要求
(一)助推课程体系朝着全面性发展
“思政课+思政课程”是大学政治教育体系的课程结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核心课程,是德育任务的基础课程。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课程的组成,以便达到在大学建立治理课程制度所需的规模。换言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组成新的“4+1”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同时还需要按照《创新意见》和《工作方案》的要求,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发展。进而充分展现出思政课群的优势和成效。[10]另外,激活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同样也是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校各类学科的教师必须承担起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责任,建立其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连接,于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11]-[12]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关全面性建设的发展,就是要求在课程结构上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体和核心,再辅之以其他非思想政治课程,进而切实完善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课程的“全面覆盖”。
表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群建设“4+1”图示
(二)助推课程体系朝着系统化发展
对于大学阶段来说:“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主要是指课程类型的丰富程度、层次递进情况以及课程之间能否实现相互支撑”。对此,助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呈现。[13]
第一,思政课系统通常都是由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三部分构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其核心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4]。在这份文件中,提出了鼓励高校开设思政选修课的规定,要求各高校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设思政选修课程的可能性,以增强思政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15]此外,重点强调了思政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平衡发展,旨在确保思政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得益彰。思政教育中应该注意到的是,虽然“必修课程”有着强制性的安排和学习要求,但其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应当兼顾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而“选修课程”则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想法和选择,换言之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思政课的系统性和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要求各高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设置相关课程。其中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指在必修课程设定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而选修课程则是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出具有鲜明个性化特征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知,教育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保持思政课程的必修性,更加注重思政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保持统一性的同时兼顾多元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在管理“课程”方面,应形成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培训课程、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管理体系。2020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校意识形态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和同年5月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都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性系统化规划。[16]其中,《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课,该指导纲要提出了具体的细分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着力重点,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类型课程。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系统发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一体化以及高质量的发展。[17]-[18]
第三,从学科整合的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通过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感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素质,通过学科内涵的开展,向学生介绍学科内在规律和行业特点,辅以实践环节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在思政课程体系和课程思政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建立起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协同育人体系,加强课程思政的互联互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针对性。这种协同育人系统的建立,既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够增加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改革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支持。[19]
(三)保证课程体系朝着动态化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国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课程体系是回应时代进步变化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动态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呼应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行动指南。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创新意见》提出,“必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20]。保证党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动态革新要求创新发展思政课设置,以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学科内涵丰富和专业设置变化调整,实现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有机发展。历经多年发展,这个体系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建设框架和教学内容,许多高校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动态发展历程表明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新的政治思想。继而,大学生思政政治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就是必走之路,进而在动态演进中实现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有机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创新策略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开发多元、开源性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21]新时代下,随着社会时代的变革,学生思想日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因此高校公共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统筹谋划构建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大学生教育中应当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终身思想政治思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必须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更新完善,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将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培养学生终身思想政治习惯和行为的追求。总之,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教学理念必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的诉求相契合,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现实情境,推动学生思想观念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丰富教学资源也是优化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加强教材建设,借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教材是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教材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和主题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体系。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丰富教学资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对接社会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系列课程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并与政府、媒体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构建教学评估体系,保证教育质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以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教学评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立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估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联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的划分和界定,明确各项指标和评价标准。同时,还需要将评估结果与课程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健康进行评价。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评估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健康进行评估,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组织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感受和认知,以便为优化课程体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第三,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估标准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特点为基础,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在确定评估标准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学生需求等因素,确保评价标准科学、全面、合理,进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反馈和支持,实现优化创新,确保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全面发展完善。
(四)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是构建优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政教师是主要实践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具有主导地位和执行职责,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对此,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为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师资综合素养,需要推进一专多能、学习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培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一,结合高校实际发展,结合教师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为教师能力水平、思想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对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交流、研究和实践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第二,思想政治教师个人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实际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学生良好思想政治习惯、思想政治态度、思想政治兴趣及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主动更新和拓宽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实践和创新,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由此实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栋梁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五、结语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因为网络、国际化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并完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才是重中之重,进而把握好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走心入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