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州市晚稻草害发生情况及防除对策
2024-01-12黄奇郑嘉汉冯忠平
黄奇 郑嘉汉 冯忠平
(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湖州 313000)*为通信作者
湖州市是浙江省典型的单季晚稻产区,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 000 hm2左右,其中晚稻种植面积占比约为60%,种植模式主要为“麦-稻”和“油-稻”。杂草是影响湖州市晚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2022 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高温极端热害(表现为高温强度高、持续时间长、极端性显著),造成湖州市晚稻草害严重发生,尽管当年增加了防除次数,提高了防除成本,但是最终除草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笔者对2022年湖州市晚稻草害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对杂草发生及其防除效果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依此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晚稻草害发生,保障湖州市晚稻高产稳产。现将相关调查结果及防除对策介绍如下。
1 2022 年湖州市晚稻草害发生情况调查
1.1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以区(县)为单位,摸清晚稻草害发生情况,包括草害发生规模和程度、除草方式及效果、除草成本等。(2)单季晚稻机插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的草害发生情况及除草情况对比。(3)分析草害发生及其防除效果差的原因,提出减少草害发生的应对措施和意见建议。
1.2 调查方式
1.2.1 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绘制线上表格并设置二维码,通过手机APP 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1.2.2 典型调查
湖州市农技推广专家实地走访晚稻规模种植主体进行典型调查,要求涵盖直播和机插两种栽培方式。
1.3 调查结果
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全市共获得调查结果43份,其中,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32 份、典型调查的调查结果11 份。
1.3.1 草害发生情况
调查共涉及晚稻种植面积1 866 hm2,其中机插晚稻种植面积为533 hm2。根据《杂草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杂草危害等级在4 级及以上的晚稻种植面积为1 224 hm2,占比为65.6%;杂草危害等级5 级、4 级、3 级、2 级、1 级的晚稻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34.3%、31.3%、25.0%、6.3%、3.1%;杂草发生种类以千金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不同危害等级的杂草发生数量占比见表1。
表1 不同危害等级的杂草发生数量占比
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晚稻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具体为:(1)机插晚稻。平均总草发生数量超过80株/m2,其中,禾本科杂草发生数量为48 株/m2、阔叶类杂草发生数量为26 株/m2、莎草类杂草发生数量为6 株/m2。(2)直播晚稻。平均总草发生数量超过120 株/m2(发生特别严重的总草发生数量超过500 株/m2),其中,禾本科杂草发生数量为75 株/m2、阔叶类杂草发生数量为40 株/m2、莎草类杂草发生数量为6 株/m2。
1.3.2 除草情况
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晚稻除草情况进行调查,具体为:(1)机插晚稻。采用封闭除草技术(“二封”或“一封一杀”)。其中,“一封”为在秧苗移栽后7 d、秧苗活棵后,撒施苄·丁、苄·丙等药剂进行保水封杀;“二封”为在秧苗移栽后20~25 d,撒施二氯·丙·吡嘧等药剂进行保水封杀;“一杀”为在水稻生长后期,依据杂草封闭效果和田间草相,选用对口除草剂(如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二甲四氯、灭草松等)进行茎叶处理补杀。2022 年湖州市机插晚稻的杂草防除效果优于直播晚稻。(2)直播晚稻。分2 次进行杂草防除,即在播种后1~3 d 进行“一封”,并在播种后20 d 左右,针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施用对口茎叶除草剂。2022 年湖州市直播晚稻的杂草防除效果并不理想,且有药害发生。
1.3.3 除草成本
由表2可知,直播晚稻因杂草发生程度不同,每667 m2除草成本为65~230 元;机插晚稻的除草次数和除草成本显著低于直播晚稻,每667 m2除草成本均低于120 元。
表2 不同危害等级的杂草除草成本
1.3.4 典型调查
研究表明,覆膜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瓜果等作物的种植,具有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优点。其中,水稻覆膜机插秧技术,在不使用农药、除草剂的情况下,不仅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较好,还具有提高地温、减轻病虫害发生、增产、节水等作用[1-2]。据典型调查的调查结果可知,湖州市于2022 年首次引进水稻覆膜机插秧技术,利用黑色可降解膜进行覆膜机插,当年应用面积达2.6 hm2,与周边常规晚稻种植相比,覆膜栽培晚稻的整体草害发生程度明显偏轻,每667 m2除草成本可节省120 元。
2 2022 年湖州市晚稻草害发生及其防除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2.1 杂草群落复杂,抗药性增强
据调查,近年来,湖州市晚稻田间的杂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种类逐年增多、群落日趋复杂,表现为千金子、双穗雀稗、稻李氏禾、阔叶类杂草等的发生数量明显增多,高抗药性稗草逐渐演变为稻田稗草优势种,水苋类杂草随处可见,丁香蓼等次要杂草逐渐上升为优势种群等。同时,由于丁草胺、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氰氟草酯等除草剂的连年、大量使用,湖州市部分杂草对上述药剂的抗药性逐年增强[3-4]。例如,据德清县于2021 年和2022 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可知,该县水稻生产上用量最多的氰氟草酯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已不足60%,单独施用该药剂的杂草防除效果并不理想。
2.2 部分农田的基础条件差
目前,湖州市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改清退田或新垦耕地的质量较差,表现为耕作层浅、犁底层和渠系遭到破坏、灌水困难、保水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化学除草效果[5]。例如,德清县调查的草害田块,90%为非粮化整治田块;长兴县调查的50 hm2复垦田,均为杂草严重发生的田块,且这些田块的杂草防除效果均较差。
2.3 天气持续高温干旱
2022 年夏季,湖州市35℃以上高温的时间长达50 d,为历史第二多,同时,由于日照多、降水少、蒸发大,再加上部分丘陵地区的水源难以保障,造成晚稻田断水或缺水,导致除草期间晚稻田的水层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杂草的防除效果。
2.4 其他原因
主要为:(1)由于秸秆禁烧,晚稻田大量秸秆连年还田,而秸秆的机械留茬较高,这加重了草害的发生,提高了杂草的防除难度。(2)部分晚稻田的生产管理水平不高。(3)除草剂的种类选择、施用时间和施用技术不合理等[6]。
3 湖州市晚稻草害防除对策和建议
3.1 策略上坚持综合防控
影响杂草发生的因素众多,需结合气候、杂草发生群落、药效和防除习惯等,进行杂草综合防控。具体为:(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和保水能力,并结合水稻播栽期调整、翻耕整地、沟渠整治、田间管理(合理播栽密度、适时搁田等)、轮作休耕、灌水捞籽等农业措施[7],阻止田埂、沟渠杂草结籽和降低稻田杂草发生基数,充分发挥生态控草的作用,减轻化学除草的压力[8]。(2)引进、推广稻鸭共育等高效种养模式,利用鸭子食用田间杂草,减少草害发生[9]。
3.2 管理上坚持除早除小
杂草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较为敏感、脆弱的时期,宜根据晚稻栽培方式、土壤墒情和除草剂特性,及时进行土壤封闭除草[10]。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杂草防除效果,在杂草幼苗期施药宜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坚持对靶选药,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且适时、适量施药,以避免药害发生;加强杂草抗性治理技术研究,推出不同杂草群体的最佳防除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
3.3 合作上坚持多方联动
具体为:(1)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前端联动,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应用杂草治理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2)加强农业部门的横向联动,共同开展植保、栽培、农机、土肥、种子等方面的技术协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攻关。(3)加强与乡(镇)、村和种植大户的末端联动,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技术培训、媒介推送等途径,打通晚稻草害防除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3.4 技术上推广水稻机插
调查结果表明,水稻机插技术在晚稻杂草防除上的优势明显,具体为:(1)可有效防草。在机插水稻生产的中期和后期,通过准确把握搁田与封行的时间,并实行薄水管理,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草害发生。(2)可助力稳产高产。机插水稻实行宽行、浅栽、定穴、定苗等量化性栽插,田间群体整齐划一,在温光资源充足的条件下,田间小气候优越,水稻植株的避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稳产。(3)可缓解用人用地矛盾。目前,湖州市水稻机插秧采用毯状秧苗,因播种密度高,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可达1∶80~100,秧田利用率比人工移栽育秧提高了5~10 倍[11]。同时,在水稻育供秧、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前提下,机插水稻的大田管理用工量、用工成本大幅下降。(4)水稻机插栽培的除草成本较低,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宜在湖州市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也可推广应用水稻覆膜机插秧技术,但该技术的前期投入较大(每667 m2前期投入约为300 元)、散户接受程度低,需进一步寻求替代材料。同时,在秧苗机插的同时喷施除草剂,具有能有效防除田间杂草、获得较高水稻产量的优势,该技术是今后农机农艺结合的研究方向之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