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以湘西苗绣口水兜为例

2024-01-12杨勇波曹鑫钰冷月

湖南包装 2023年6期
关键词:苗绣口水湘西

杨勇波 曹鑫钰 冷月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1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湘西苗绣口水兜基本概况

1.1 乡村振兴战略中湘西苗绣的发展概况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主导优势,根据当地特色发展一批有创新、有创意的新兴文化产业。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充分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使苗绣在这片多民族多文化多传统工艺的土地上得到了重要保护和传承保障。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湘西十八洞村,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湘西苗绣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最原始湘西文化映射的湘西苗绣产品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建功立业,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1.2 湘西苗绣口水兜发展现状

湘西苗绣历史悠久,蕴含了楚汉文化内涵,彰显了苗族人民奔放的性情,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拥有古老性和滞后性的苗绣文化面临各种威胁:传承人手艺精湛,忧于后继无人;苗绣品相优质,困于大山鲜为人知。

2018年5月,苗绣与瑶族刺绣、侗族刺绣等入选了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1月,湘西苗绣被扩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1]。在政府的倡导下,湘西苗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部分,作为苗绣用品的口水兜也焕发了生机。通过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新发展策略中思考产业转型升级,使得湘西苗绣在活态传承中得到迭代转化。湘西苗绣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其本身的价值与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延伸。湘西苗绣以独特的地域基因在当地广为流传,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苗族绣娘的技艺与记忆。湘西苗绣已不仅是当地苗族群世代相传的手艺,同时也成为带领苗族人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促进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文化。

湘西苗绣是当地苗族妇女精神生产的文化产品,流传于湘西的吉首、凤凰、花垣、古丈、保靖、泸溪等地。随着技艺不断发展,如今湘西苗绣有手工刺绣和机器刺绣两种。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苗服的着装观念被淡化,苗绣的传承面临窘境。然而,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大力扶持苗绣,在国家话语权力与制度的引导下,湘西苗绣如何通过再生产达到手工技艺的活化传承与保护则成了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

1.3 湘西苗绣口水兜的历史来源与基本特征

1.3.1 历史来源

作为中国最古老民族之一的苗族,有着自己的语言,但在长期的迁徙中逐渐失去了本族的文字,为了记录迁徙路线,他们使用针线在衣服上绣五颜六色的图案,苗绣由此诞生。苗绣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被世人公认的最精美的刺绣艺术之一。它不仅有承载文字和图像的功能,而且是反映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2]。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的4 000年前的锁绣与现当代苗绣中的锁绣极为相似;有着2 000余年历史的刺绣物件和历代湘西苗族流传下来的绣品无不渗透着楚汉文化的特征。诸如此类并不是历史的某种巧合,而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渊源的一脉相承。

1.3.2 基本特征

湘西苗绣口水兜在当地也被称为涎水垫、围嘴等,是婴幼儿日常穿着使用的生活用品。在婴幼儿半岁左右时,由于开始长牙导致口水增多,但这个年纪的婴幼儿并没有自主吞咽口水的能力。这时口水兜戴在颈项间可防止涎水弄脏衣服且随时可以转动。柔软的口水兜既保持了婴幼儿长牙、换牙时期的卫生,又能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是育儿家庭必备生活用品。

湘西苗绣口水兜作为儿童服饰的一部分,是伴随婴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物件。在名目繁多的颈肩部服饰品里,口水兜区别于繁复华丽的装饰品,以婴幼儿为受用主体,实用功能和简朴造型深受苗族母亲们的喜爱。布贴绣儿童口水兜是湘西苗族一带颇具民族风格的实用苗绣品,其用彩色布剪出造型,贴于围兜底面,然后用针绞边并绣出单线花纹,再在其上刺缀各式苗绣图案,在深色底上绣艳色花纹,色彩多变,富有立体感。口水兜有刺绣多色的,有素色的;有用花布拼成的,有夹的有单的。以圆形和花形居多,其上丰富的苗绣图案常见的有花鸟鱼虫、龙凤虎等自然界的动植物纹样,也有棋琴书画等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用品,还有抽象的几何图纹,如“六耳格”“太极纹”“八宝图”等吉祥如意苗绣纹样。

1.4 湘西苗绣口水兜的艺术特征

1.4.1 材质工艺

湘西苗族的传统服饰面料主要为素色土布、织锦和蜡染布等。全棉织造的湘西土布也称“粗布”“家织布”,穿着舒适,纹理粗糙但天然透气。苗族妇女擅于制作以彩色棉线制成的织锦,色彩鲜艳绚烂。蜡染布则多为蓝底白花面料,纹样素雅,色彩清晰分明。在选择口水兜面料时,考虑到婴幼儿皮肤不能接触刺激物,大部分苗族母亲会选择素色土布和织锦作为底布,再绣以寓意美好的图案。

湘西苗绣口水兜在起绣时以凿纸花样作底,刺绣方法多达几十种,有绣、插、锁、缠、织、钉、洒、点、挑、串等,其中绣和插手法用得最多。针法里又有网绣、缠绣、辫绣、圈绣、打籽绣、织绣和盘绣等十多种,还有粘花、贴花、补花、堆花等各种工艺[3]。不同的绣法让图案有不同的感观效果,或是更具立体层次感,或是使图案更加牢固。

1.4.2 形式结构

湘西苗绣口水兜多是由两两对应的4到6块绣片缝制,形成两到三组对称的近圆形的艺术品。每组的造型基本相同,有些绣片的外部轮廓区别于普通的半圆形、方形和菱形等,是仿蚩尤墓圹和古代王冠的形状剪裁缝制成的。墓圹形的主体部分结合湘西苗族的民族信仰和习俗,艺术加工成牛头牛角,剩余的边角空间突出神秘化的云钩云旗,显示蚩尤云行雨施、惠民泽国的伟业(图1)。有些湘西苗绣口水兜以帝王蚩尤的墓圹和苗蛮民族的王冠形态作为造型的基本形态,体现了苗族女性的精神寄托和虔诚祈望,期许后辈们可以记住先祖的厚重恩德(图2)。

图1 濮阳西水坡M45(T137)蚩尤墓圹摹本图。

图2 苗童口水兜。

1.4.3 款式装饰

口水兜作为苗族儿童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一般为扇圆形,中间绣满丰富的纹样,常常被赋予祝福的寓意。心灵手巧的苗族母亲们制作的苗绣口水兜一般有系带和纽扣两种款式,系带款方便及时调整颈围大小,纽扣款造型丰富,整体更为精致。

湘西苗绣口水兜中主要装饰为底部或系带尾部的流苏,纯手工制作的流苏往往采用刺绣剩下的五彩羽毛或丝线、棉线等材料,制作精美,锦上添花,与普通的结绳艺术不同的是,流苏带有神秘的民族宗教意味,有些苗族母亲也会用银铃铛替代流苏。

大部分湘西苗绣口水兜都会采用包边工艺,这是家纺产品中普遍的一种工艺。45°斜丝的包边条也由细心的苗族母亲们精心挑选,不同的颜色与纹路一方面使口水兜更精致,做工更完善;另一方面防止面料叠加的边角会磨伤孩童肌肤。

1.5 湘西苗绣口水兜的文化内涵

1.5.1 以人为本的造型理念

最早体现“以人为本”这一先进理念的实物形式为3 000年前西周的三龙拥一人,经后人反复磨练和推敲,分支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即将人们的需求和问题放在首位,并帮助人们创造有用和有意义的产品。湘西苗绣口水兜造型精美、纹样丰富,柔软的面料绕脖颈一圈,贴身合适,设计上遵循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淳朴的苗族姑娘们不懂具体成套的设计规则,但她们与生俱来对美的判断和追求却恰恰符合了自然的人性化设计。带有温度的造型剪裁,充满了自然的生态情趣,是苗族母亲们寸寸丈量、细细改版的成果。

1.5.2 美好吉祥的纹样寓意

湘西苗绣口水兜上的纹样是苗族母亲们针脚细密、满怀期待绣上去的。因此,其间的纹样是母亲寄予孩子健康成长、望子成龙、有所成就的美好愿望。以下列湘西苗绣口水兜为例。

四龙飞天口水兜(图3)图式是由同一绣片、经过3次旋转拼接而成的四方连续图案,每块绣片由飞龙纹样和云纹组成,通过旋转拼接,飞龙纹样首尾相连,云纹则组合成圆环。通过同一纹样的规则排列,产生规律的形式律动之美,活灵活现,富有生气。飞龙纹样是刺绣中常见的纹样造型,汉绣中的龙纹往往代表了皇权,是帝王所独有的,苗龙的纹样表意主要反映了苗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等观念,具有多样化、自然化和大众化的属性,是属于平民大众所有的,它是对自然力而不是社会权势的崇拜,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4]。

图3 四龙飞天口水兜。

从花鸟纹口水兜(图4)的构图形式上看,不论整体的图式或是局部的图式,都以对称布局呈现,整体中包含局部,局部则聚合成整体。花鸟纹样与蝴蝶纹样两两镜像排列组合,中间以花苞形状的“蚩”字变形纹样分隔。整体造型对称的平衡感与局部纹样生动艳丽的色彩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主体部分使用五彩丝线绣成的花鸟纹样色彩亮丽、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美满的花鸟纹样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赞美之情,而“蚩”字的变形体穿插其中,是苗族母亲希望先祖显灵保佑儿孙吉祥安康、富贵康泰。

图4 花鸟纹口水兜。

蝴蝶花卉纹样口水兜(图5)也是由两两相同的4片绣片缝制而成的,绣片的形状主要以模仿蚩尤墓圹和古代王冠造型为主,绣上鲜艳灵动的蝴蝶和花卉纹样,祈求蝴蝶妈妈的保佑。历史的沉淀让湘西苗家人生活在祖辈的恩惠中,刻在骨子里的是苗家人知恩、感恩、报恩的朴素情怀,先祖的恩德不能忘怀,勤劳聪慧的苗族姑娘们便使用刺绣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承下去。

图5 蝴蝶花卉纹样口水兜。

1.5.3 和谐灵动的色彩表达

苗族母亲们在口水兜的制作中多喜爱温暖的色彩搭配,用色大胆,纹样惊艳,擅长使用大面积的红色、橙色和黄色与它们的对比色绿色、蓝色和紫色作搭配。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为苗绣口水兜起到装饰作用,温暖的色调也能让人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真挚纯粹的爱。另外,苗族母亲们在口水兜的刺绣装饰时,和其他服装服饰的刺绣一样,常常使用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喜好和用色习惯,对比色为主,调和色为辅,并没有受到物品固有色的限制,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使用让苗绣口水兜的装饰效果更丰富。

在颜色的配设上,聪慧的苗族姑娘们总结了很多口诀,如:“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用黄托色少不了”“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亮晶晶”“红配绿,丑得哭”等[5],其中,口诀表述出苗族姑娘们对色彩的使用规则十分清楚,是代代苗家人口口相传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在对比色、互补色和邻近色的使用上,苗族姑娘也追求统一而丰富的色彩效果,层次多变,炉火纯青。

苗族姑娘们也很擅长用色彩来增强空间表现,例如在图2的花卉中,使用了橘、粉、黄和绿色,外层使用纯度较高的橘红色,中间的粉色用来过渡到浅黄色上,使画面更生动具体;图3中的花卉色彩艳丽,采用了对称的方式让颜色从中间到两边递减,有着明显的空间层次感,不同绣法的使用在纹样中也给人轻灵多变的辽阔空间感。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苗绣口水兜创新发展路径

苗绣非遗的保护手段和传承方式处在不断探寻和摸索中。近年来,国家对非遗产业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署,让非遗传承更体系化、水平化和普及化[6]。

湘西苗绣的发展普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传统的苗绣工艺与现代创新设计产生碰撞,让苗绣产业增添了许多“新路子”。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产业的发展给了更多人就业的机会,从开发苗绣产业到如今,已有2 000多人在岗尽职尽责。“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苗绣产业基本包括了人们的日常家居纺织产品,如抱枕、丝巾、服装、帽子、布鞋、壁挂、沙发套等。湘西苗绣产品在传统手工艺市场中稳定根基并逐步发展壮大,遍及内地的同时也远销海外,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下面以湘西山谷居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花垣县石栏镇七绣坊苗族服饰有限公司和花垣县十八洞村戴雅苗族刺绣有限公司为湘西苗绣产业发展主要范例,真实贴切地反映现代背景下湘西苗绣口水兜产业发展前景。

山谷居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将湘西本土传说民艺带出大山,融入现代生活日常中,也是首批探索出“合作社+绣娘代表+广大绣娘”的苗绣产业发展模式的公司之一,既保护传承了非遗技艺,又解决了留守妇女就近就业的问题。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苗绣产业飞速发展,湘西苗绣口水兜作为苗绣手工艺品与实用产品的结合,近年来也逐渐在湘西本土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大格局中认识和把握各民族艺术融入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和谐繁荣万紫千红的共性中标显苗族特有的刺绣文化符号,顺应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同时注重民族因素、地域因素、时代因素,提升情感价值,实施跨界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推出适应时代审美时尚的苗绣产品,提高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经济收益和社会形象,助推乡村振兴。在更大的城市市场中,年轻家长在婴幼儿产品的选择上变得更加挑剔且谨慎,随着传统非遗的复兴,苗绣口水兜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于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其意义也不仅仅是使用方便、舒适卫生,苗绣的吉祥图案也在精神层面为婴幼儿带来祝福与关怀。

花垣县石栏镇七绣坊苗族服饰有限公司创立于2017年,在短短的几年间飞速发展,为苗绣产业发展增光添彩。起初七绣坊聘请了4名湘西苗绣非遗传承人,为公司的当地绣娘提供技术指导,并以湘西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点,在家乡花垣县石栏镇开办就业项目,承接湖南省文化厅“让妈妈回家”苗绣项目,免费为留守妇女和外出务工的妇女提供带薪苗绣技能培训[7]。剖析苗绣艺术风格特征,结合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解构苗绣艺术的图案、配色、工艺流程以及文化底蕴等元素,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当中的构成内容,以期在提升地方旅游产品视觉与内涵设计效果的同时,实现苗绣艺术的创新传承。苗绣非遗继承人的增多让苗绣产品更大程度地流通到市场上,湘西苗绣口水兜也从众多被时间隐没的苗绣产品中复苏过来,重新焕发出传统手工艺独特的魅力。

花垣县十八洞村戴雅苗族刺绣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苗族刺绣、蜡染、织染、民族工艺品、苗族服饰、儿童服饰、手工艺旅游产品加工及销售等,在十九大作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下,借力飞速发展,产业兴旺,走向共同富裕之路[8]。对于湘西苗绣口水兜的产品制作更是至精至细,针针线线绣出非遗风采,件件款款贴合兴盛心愿。提升苗绣工艺的精湛度,创新苗绣的纹样组合与拓展应用,通过合理开发助力苗绣文化开发,从而提高社会经济价值,实现苗绣经济赋能作用,推动苗绣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湘西苗绣口水兜做工传统、实用耐看、工艺精美,体现了湘西苗家人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正向态度,充分展现了湘西苗绣非遗文化的魅力。国家和湖南省先后出台返乡创业资金补贴、湘西苗绣公益扶植计划和苗绣绣娘培训班等帮扶政策,湘西苗绣口水兜的非遗传承之路正在不断拓宽延长。湘西苗绣口水兜作为苗绣产品中的一种,有着特定的受用群体,款式和纹样的多变更是引起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但由于湘西苗绣的地域局限性,产业在城市发展有限,苗绣口水兜在传统与现代市场之间仍有沟壑。坚持以人为本、产品做精做细、产业跨界融合,方是未来的前进之道。

3 结语

湘西苗绣口水兜传承延续了苗族灿烂多姿的刺绣文化,随着近现代手工业的飞速发展,机绣逐渐替代手绣,解放双手的同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产量化产品符合大众的需求,但没有办法填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艺空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产业兴旺,才会有百业兴旺。绣工精美的湘西苗绣口水兜随着日新月异的苗绣产业发展崭露头角,但是湘西苗绣的地域性和旅游性产品的属性在短时间内抹不去,人们家中的口水兜也多是现代工艺制作,湘西苗绣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苗绣口水湘西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不要在书上留下你的口水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不要蘸口水翻书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贵州苗绣中的鱼形象与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