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4-01-12段意梅陆国田张晓林喻雪莲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太极拳实验组教学模式

段意梅,陆国田,张晓林,喻雪莲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都 610101;2.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成都 610041)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太极拳已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广太极拳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1〕。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 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传承是完成文化自信的关键,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太极拳可作为文化的载体〔2〕。因此,开展太极拳运动可以更好地达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目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继承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传承和发展趋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能更好地理解与诠释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发扬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能量,在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不失为一有效途径。然而,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传统太极拳教学模式日益凸显出不足:教学内容单调、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指标单一、学生兴趣度一般、教学模式呈现同质化倾向等问题〔3-4〕。

2018 年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有学者指出,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建立学、练、赛有机衔接的行动方案迫在眉睫〔5〕。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常赛”。“教会”是指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技能;“勤练”是指体育作业、课余训练成体系化;“常赛”是指依据青少年争强好胜、乐于表现等心理特点,做到教学比赛课课有,运动竞赛常常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竞赛中去。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可有效解决“渴望体育锻炼、喜欢体育节目但又反感体育课程”的怪象〔6〕。

太极拳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和康复治疗效果。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不仅需“学”与“练”,更要充分发挥“赛”的价值和激励作用。在课内,体育课堂是课程一体化实施的主阵地。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教、练、赛”课程一体化的太极拳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和比赛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期为太极拳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建议和参考,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助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某高校2019 级太极拳选项班1 班和2 班两个班级。两个班级均为25 人,将1 班作为实验组(男15 人、女10 人),2 班作为对照组(男15 人、女10 人)。两个班级来自同一学院,且为大一新生,入校前均未接触过太极拳和长拳。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x±s)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对从事太极拳教学和武术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Likert 五级量表〔7〕分别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方法:“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1.2.3 实验法 本次教学实验时长1 学期,14 周,共28 学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场地设施、教学师资、测试标准等方面完全相同。实验组采用“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练”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实验步骤:

(1)选取24 式简化太极拳,每周完成1 个单元的授课内容。

(2)将实验组按照学生水平能力高低进行异质分组,每组设立1 名小组长。最终分为5 组,每组5人,便于进行组内练习和组间竞赛。

(3)实验组每次课先讲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介绍哲理、医理与拳理,接着按照“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行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4)实验组教师统一授课后,采用学生集中学习、分组练习、组长负责制组织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方式。对照组采用学生自行练习方式。

(5)实验组每次课堂上进行各小组比赛展示,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等级评价。优秀:90 分≤成绩≤100 分;良好:80 分≤成绩<90 分;中等:70 分≤成绩<80 分;及格:60 分≤成绩<70 分;差:成绩<60 分。成绩当场向全体学生公布。

(6)将每次课堂比赛的得分以20%的比例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1.2.4 测试法 测试由非任课教师担任,聘请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5 位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实行双盲法、教考分离原则。按照该校教学大纲中“24 式简化太极拳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参照国际太极拳竞赛规则(2014),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技术考试。

1.2.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学生太极拳技评总成绩比较两组学生技评总成绩(百分制)比较见表2。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现出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学生技评总成绩比较

2.2 两组学生太极拳具体指标成绩比较3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太极拳外在总体表现、用力与步法协调、动作具体要求。

2.2.1 外在总体表现方面 两组学生太极拳外在总体表现成绩比较见表3。通过对两组学生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可看出,外在总体表现的4 个二级指标成绩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意识集中”和“风格突出”两个二级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

表3 两组学生太极拳外在总体表现成绩比较(x±s)

2.2.2 用力与步法协调方面 两组学生太极拳用力与步法协调表现成绩比较见表4。用力与步法协调的两个二级指标成绩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用力与步法协调指标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学生太极拳用力与步法协调表现成绩比较(x±s)

2.2.3 动作具体要求方面 两组学生太极拳动作具体要求成绩比较见表5。动作具体要求的6 个二级指标成绩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舒展大方、周身中正、心静体松”“虚实分明、柔中有刚、动作熟练”和“太极拳路线、方向准确”3个二级指标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说明实验组在动作具体要求表现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5 两组学生太极拳动作具体要求成绩比较(x±s)

2.3 两组学生成绩等级情况两组学生太极拳成绩等级比较见表6。按照该校教学大纲中成绩等级划分规定,把学生的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差5 个等级(90 分≤成绩≤100 分为优秀,80 分≤成绩<90 分为良好,70 分≤成绩<80 分为中等,60 分≤成绩<70 分为及格,成绩<60 分为差)。对照组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的比例分别是4%、40%、32%、24%,实验组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的比例分别是24%、44%、32%、0%,两组间等级的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1,P=0.011),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6 两组学生太极拳成绩等级比较[n(%)]

2.4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见表7。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8%、16%、52%、16%和8%,实验组对“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4%、36%、36%、4%和0%,两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4,P=0.005),表明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表7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n(%)]

3 结论

3.1 “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着“教多练少”“有练无赛”的现象,需狠抓教、练、赛3 个环节的融合〔8〕。“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等方式,使教学、练习和比赛同频共振,和谐交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技评总成绩、外在总体表现、用力与步法协调和动作具体要求等指标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练”为主,所谓“教”,是指由教师统一集中授课,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所谓“练”,是指教师授完课后,学生统一集体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了教师的教,也注重了学生的练,但是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课堂组织细微之处还略显不足。实验组所运用的“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统一教授教学内容,学生集中进行学习,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采用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相结合,以分组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为督促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将比赛穿插在每节课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统计各小组的比赛成绩,并纳入期末总成绩中。比赛是感受运动快乐的最高体验形式〔9〕。新教学模式将原本单人形式的太极拳项目以分组的形式变为集体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督促学生练习,促进学生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同时,练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分组练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教师”作用,起到以优带弱,相互促进的作用,还有利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以及集体荣誉感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成绩等级对照组成绩中优良的总比例是44%,实验组成绩中优良的总比例是68%,实验组高分段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成绩中及格的比例为24%,实验组成绩中及格的比例为0%,实验组低分段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成绩等级优秀的学生在太极拳各二级指标中都表现很好,良好的学生相对于优秀的学生稍有逊色,但在各项指标中表现较好。成绩等级中等的学生基本能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准确度以及运行路线,该部分学生技术特点的弱点突出表现在外在总体表现,即注意力和神态等方面相对较差,太极拳的内在神韵也没有完全领会。成绩等级及格的学生,无论是太极拳动作外在总体表现还是内在表现,以及跟音乐的搭配、步法、路线等方面都较差。表现较差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与学生先天的“动商”较差、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协调有关,也跟部分学生课堂没有认真听讲、练习不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很大的关系。

太极拳是一种身心锻炼形式,实验组构建的“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具体动作上,做到身心合一。通过“以赛促练”促使学生用心学习、用心练习,避免出现“教过、学过,似风吹过”的现象〔10〕。分组竞赛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积极转变成“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和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太极拳的学习和掌握,既强化了太极拳的意境,又将太极拳的精神内化于心。

3.3 “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新教学模式更受学生喜爱。

有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一般〔11〕。若不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可能会引发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小组合作练习给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互认识的机会,组员们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学会磨合沟通,增进了友谊。教师运用比赛法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在每组组长的带领下,伴随着空灵舒缓、婉转幽深的音乐,每组成员个个英姿飒爽、兴致盎然。“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动商、智商、情商的发展,还能充分展现太极拳的健身、健心和健美功能。

3.4 “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望助力抗疫“运动是良医”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普遍共识。太极拳作为高质轻负的运动项目,具有健身性、适应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它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收入的人群进行锻炼,是一项优质的健身项目。2019 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引发全球关注。运动作为一种绿色而廉价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疗法被方舱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采纳,取得了满意效果。习练太极拳对空间要求较低,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强。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家庭健身火热,太极拳受到居家人士的喜爱〔12〕。本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提高了学生对太极拳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了终身锻炼的技能,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助一臂之力。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太极拳内容增多,考试内容也相应增加,从而占据了更多的课堂时间。其二,今后考虑将课程思政融入太极拳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20 年9 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作为我国高校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太极拳健身功能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通过研究发现,“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方面较为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满意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新时期我国高校学校体育日益重视学生的体质提升,日益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教、练、赛”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明显,也可为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享受该项技能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太极拳实验组教学模式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