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探索闵行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01-12蔡福康和钊萌郝晓洁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示范村集体经济农业

■ 蔡福康 和钊萌 罗 贞 郝晓洁

近年来,闵行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乡村振兴目标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基础上,不断加大乡村振兴工作步伐,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闵行区农业农村委获得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刊发于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并得到部领导肯定性批示。马桥镇成为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上海市唯一入选的街镇)。

一、闵行区乡村振兴工作现状

(一)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取得新业绩

闵行区现有永久基本农田2.73万亩,主要分布于浦江、马桥、华漕和浦锦等街镇,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99家(其中,家庭农场44家),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90%以上。多年来,闵行区坚持组建并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和蔬菜产业联盟,拥有“闵田悦禾”“闵鲜青蔬”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推动农业绿色优质发展,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5.38%,在全市排名前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有效保障了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在全市率先试点“农业一张图”和“神农口袋”数字农业云管理平台,实行线上实时监管,在全市率先实现线上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全覆盖,做到“上市必检、上市带证”;有效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郊野公园和旅游景区及规划确定的保留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重点区域,全面启动“都市田园农业片区”建设。推动乡村民宿发展,努力培育乡村民宿品牌,浦江镇革新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浦江郊野公园→召稼楼古镇→革新村→方圆生态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被成功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取得新成效

闵行区现有114个行政村,其中规划保留保护村10个,撤并村104个(建制相对完整村67个、动迁村10个、空壳村27个),共有946个村民小组,2.8万宅基户。累计创建革新村、同心村、民主村、汇中村等4个村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鹫山村、友好村等13个村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成“美丽庭院”区级示范户158户,全区“美丽庭院”参与率100%、覆盖率41%。闵行区坚持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和生活水平为主基调,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广“浦锦街道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马桥镇网格化+民房出租管理”等乡村治理模式,受到市级充分肯定,革新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革新村、芦胜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马桥镇成功创成首批上海市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基地,王泥浜村、和平村及永联村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点培育单位。

(三)致力农民富裕富足取得新进展

闵行区约有农业户籍人口4.8万人,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1358.76亿元,净资产319.75亿元,共有8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益分配,分配总额达8.16亿元,受益人数达19.26万人,人均分配3900元左右。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占比为99.51%,已实现“愿转尽转”。先后完成了三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2022年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探索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集体资产、闲置资金的新模式”为内容,申报了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累计完成了14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应改尽改”。改革后成立的新集体经济组织村级达到134个、镇级达到9个。持续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在全市率先开发建设并推广示范“申农码”服务平台,实现集体资产数字化监管。

二、下一步闵行区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思路

(一)高质量建设“绿色田园”,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坚决守好农业生产领域的三大底线。守好保粮保菜底线,锁定生产任务涉及的面积、主体、地块,完善进度通报、上网抽查、年终考核等制度,层层压实街镇和农业经营主体责任,建立区级抽查制度,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应种尽种。守好耕地保护底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棚房”常态化监管的工作意见,建立线索移交、联合处置、撤销备案等机制,进行分类处置。对“大棚房”及农业设施用房问题点位建立清单,开展镇级自查自纠、区级常态化巡查、联合抽查和执法检查,对项目建设等严格落实备案相关手续。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植保员队伍建设,全覆盖配置农产品快速检测设施,加大抽查、监测和执法检查力度,有效保障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巩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全区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梳理,形成项目清单。完善农田设施管护制度,积极抽查涉农街镇管护情况。推进“机器换人”蔬果生产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大棚设施宜机化改造,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机具配置,推进耕地、作畦、播种、施药、灌溉、追肥、采收等环节的机械化,巩固已建蔬菜示范点的机械化运用水平,确保平均机械化率保持在70%以上,继续新增示范点。对已立项的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建立月度检查、问题通报等制度。继续提升农产品绿色生产水平。持续推进减肥减药、绿肥深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尾水治理等各项生态措施,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绿色生产基地创建,实现规模化基地应创尽创,促使粮食、蔬菜及果品“应绿尽绿”。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继续做好农业生产信息精准报,压实“沪农安”日常巡查责任,做好对物联网基地的应用指导,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农码”运用。继续优化区域内狂犬病免疫点布局,持续开展狂犬病免疫示范小区创建,进一步指导街镇加强对流浪犬、猫的管理。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生产规范用药常态化监管,积极开展打击非法捕捞等行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联盟内部继续对龙头企业和示范型合作社扶优扶强,探索更为紧密的产销对接服务模式,宣传好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打造“都市田园农业片区”,推进浦江镇革新村区域农旅产业项目建设。开展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宣传推介,扩大农业休闲旅游品牌效应。重点聚焦浦江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腾笼换鸟力度。探索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源头管理,鼓励将土地流转给优质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零售终端网点建设,持续建设一批商贸中心、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打造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为主的街(镇)为农服务综合体;推动零售商业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等建设,提升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持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强化政策支撑。围绕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政策向农业倾斜,重点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工作。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坚持“三农”投入不减、涉农项目不少工作导向。立足城乡统筹发展轴,加强规划引领,持续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

(二)高标准建设“美丽家园”,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持续开展“两个示范”创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促进浦江大治河南部区域“一带六村”建设,实现六村产业、设施联动,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继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储备机制,继续推进市、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强化对历年示范村的督查检查和跟踪评估,巩固提升示范村的发展水平。全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聚焦“三高两区”重点区域,制定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三年行动计划。探索集建区外长期保留撤并村的农宅翻建路径。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根据农户申请情况,逐步改善农村低收入户住房条件,提升居住环境。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设计,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农民集中居住点,全面推进乡村地区村庄设计和社区生活圈建设,实行乡村规划师制度,贯彻村庄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农房建设管理,落实新改扩建农房建设监管,落实乡村建筑师制度,推进农户建房项目乡村建筑师服务签约全覆盖,推行乡村工匠持证上岗。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制定闵行区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贯彻落实《闵行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重点推进12个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继续落实区级“啄木鸟”队伍“全域巡查、打分排名、亮灯通报”制度,完善“一网统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强化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长效管护奖励资金拨付工作。积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内路桥建设管护,巩固村内D级严重破损路桥达标改造工作成效,分步推进C级较差道路和临河有安全隐患路段的局部整治,建立沿线桥梁结构安全定期检查评定机制,推动长效管护星级村示范创建,探索村内道路数字化管理。提升农村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推进农田退水、鱼塘养殖尾水等面源污染减量治理,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水体环境质量。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区镇创建成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整体谋划、融合联动,推动创卫工作升级增效。有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持续深化积分制管理模式,聚焦宅前屋后乱堆物等突出问题,以“积分融入治理、改善农居环境、村民和谐共治”为目标,进一步引导村民及来沪人员参与村庄管理。试点推进“小三园”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改善农村自留地环境脏乱问题。继续开展乡村治理清单制工作,完成马桥镇、浦江镇乡村治理清单制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厘清基层公共服务内容,优化小微权利运行流程,固化村务操作程序。加强乡村治理示范培育,深入挖掘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持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提升履职能力,落实激励关怀措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监督。组织实施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挥党员干部移风易俗示范引领作用,多渠道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推进农村集中公益服务点建设,减少红白事餐饮浪费现象。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做好市级重点培育单位动态管理,健全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机制。

(三)高水平建设“幸福乐园”,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探索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集体资产、闲置资金的新模式”为内容,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试点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公司,通过“区级平台+国企+集体经济组织”的抱团模式,进一步开发利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促进集体经济规模继续壮大、质量进一步提升;继续做强镇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探索与自身发展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相适应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一村一策”等措施,努力增加经济薄弱村收入。创新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继续推广联合经营模式攻克“有地没钱”难题、飞地抱团模式突破“没地有钱”瓶颈、成本价回购模式摆脱“没地没钱”困境、代建代管模式走出“有地有钱无项目”发展局限等做法。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引入社会优质资本合作,积极探索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促使集体经济全要素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集体“三资”监管水平。全面启用“申农码”平台,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数据治理,努力形成“制度+科技”“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集体资产监管模式,压实各级责任,加强问题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保障监管成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完成收益分配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帮扶和农村改革。结合实际,开展农村综合帮扶。启动难点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本区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导街镇因地制宜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民宅。总结“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和第二批驻村指导员工作,开展新一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支持乡村发展,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对驻村干部实行备案管理,做好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继续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积极开发适应本区农民就业特点的公益性岗位,提高托底安置能力。积极鼓励青年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就业增长。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明晰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健全镇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将村卫生室运行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细化管理范畴,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突出重点实验区,提升学农劳动基地的课程内涵和服务水平,建立工作专班,推进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宣传打造“劳动教育宣传周”“农民丰收节”等劳动实践品牌项目。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全人群、智慧型健身场地,扩大受益人群,更好满足市民的力量练习、有氧锻炼、休闲娱乐、亲子社交等多样化需求。推进“平安屋”建设,创新群防群治组织模式,组织发动各类群防群治力量,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构建形成公安机关“一呼百应”、人民群众“全民皆防”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在农村建设市级示范睦邻点,为老年村民提供生活交往、日常照料、参与村组公共事务、精神文化活动等服务。□

猜你喜欢

示范村集体经济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