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角度下的写作教学探讨
2024-01-11孙鸿
孙鸿
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的分数比重日益增大。然而,许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作文往往显得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和个人风格,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写作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写出更加个性化的文章。
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作文命题
1.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健全的教学方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素材资料,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写作。例如,许多学生在描写“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时,通常会对范文进行模仿,导致父母的职业存在统一化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学生应结合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及性格等特征进行描写,不仅要写出父母的优点,还要描写父母的缺点,这样才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和立体。教师要持续优化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及启发,帮助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使他们写出的文章不再格式化、统一化,而是能够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文章。基于此,才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2.设置个性化的作文命题
当指导学生创作个性化的文章时,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避免盲目模仿、追求独特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模式,而是要倡导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作文命题。在设计过程中,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听取学生的想法,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科学地设计作文题目,使得不同性格、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写出个性化的文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想象类的作文命题,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自由想象与创作。如“我想……”,这样的设计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使其写作变得更加自由化、个性化。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联想能力,让他们自由地书写,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内心想法,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二、创设写作情境,创新写作模式
1.创设个性化的写作情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一些学生会觉得教师讲解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比较枯燥乏味,写作时难以融入个人的见解,导致文章内容空洞且缺乏真情实感。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创设个性化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独特的观点。教师要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更专注地思考问题,激活思维,大胆想象。通过将现实生活及理论有机融合,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具个性化的文章,逐渐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例如,教师先提供文章的主题,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努力地成长,学会了孝敬长辈,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珍惜当下。请你写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一种生活道理,400字左右。”在主题确定后,教师可以创设个性化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中和父母相处的日常,思考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文章。
2.传授个性化的写作模式
在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个性化的写作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合理指导与建议,以打破常规,摆脱束缚,弥补传统写作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的文章具有个性化特点。通常状况下,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可能会平铺直叙,这种方式会缺乏独特的风格,不够新颖,文章的情节也会缺乏层次感和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改变以往平铺直叙的方式,尝试采用插叙或倒叙等不同手法。这样做可以使文章更具趣味性,更能展现出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个性化写作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看《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该电影采用了倒播与倒叙的方式进行叙事。观看完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然后布置一篇记叙类的写作任务,如“难忘的一件事”。许多学生受到电影的影响,可能会选择采用倒叙方法写作。例如,学生可能会这样开始他们的故事:“屋子里一片凌乱,书本与卷纸散落在地板上、书桌上、床上,我坐在椅子上哭着。此时,妈妈走了进来……”这样的开头很有悬念,可以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3.采用童话式的写作模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想象力及联想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通过幻想来了解和探索世界,他们对童话故事尤其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式写作,让他们学习创作童话。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自由地想象和创作,体验写作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由想象,帮助他们摆脱各种限制,自由、大胆地表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肚子再也不疼了》,通过阅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以及在童话故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与拟人等。这将帮助学生领略到童话故事中的趣味情节与丰富想象,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接下来,教师可以以“挑食的危害”为主题开展童话作文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认真地描述事情的发展经过,深入分析挑食的危害。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文章。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认识到挑食的危害,从而在今后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三、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1.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学生的文章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科学地选择书籍,保证书籍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文章更加新颖,更加有内涵。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写作内容,逐步建立个人的寫作风格。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与写作相关的课外书籍,如《满分作文100分》等。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从中汲取灵感。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优美的词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写作的美妙,产生对写作的热爱和兴趣,从而在未来的写作实践中更加投入和专注。
2.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目前,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无从下笔,缺乏作文素材。他们更多的是照搬照抄范文内容,采用的写作模式千篇一律,导致写出的文章不够精彩、不够新颖,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的语文学习范围只限定于教材内容或几篇范文中,导致其写作视野比较狭窄,缺乏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实现写作范围的有机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鼓励学生认真地观察、学习与实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融入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并且引导学生将活动中的见闻记录在笔记本上,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感受生活,融入生活,通过现实生活充分体验语文课程的魅力,并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其写出的文章具有个性化特点,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强化指导训练,改善教学评价
1.加强个性化的指导训练
在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写作指导训练方法,进而使不同写作能力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对于写作能力较弱、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引导他们表达对生活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记录生活的状态,强调真实性,通过持续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针对写作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其运用合适的作文表达方法,有针对性地优化文章的结构,使其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升写作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借助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努力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鼓励他们以多样的方式描述日常生活,进一步锻炼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2.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模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及赞扬。由于不同学生会写出不同的文章,不同文章也会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应结合不同训练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作文题材也要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看图写话时,不但要写出画面的内容,还要根据特定顺序进行描写,表达出图画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描写人物时,不但要描绘该人物的体貌特征,还应关注人物的语言与动作,可以抓住人物的某一个特征或者是曾经做过的某一件事展开描写。在描写景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在描写活动过程时,要注重细节描写与场面描写,同时反映参与者的表现。在书信写作时,要根据书信的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并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撰写有针对性的评语。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并且改正不足,发挥优势。
总之,作文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个性特点的途径,基于文字能够充分体会作者的生命力、活力及创造力,反映了作者的真實感受和精神内涵。为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化、缺乏创新的问题,教师应倡导个性化写作,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塑造个人的风格,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