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高效作文

2024-01-11杨扬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情境

杨扬

高中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拓展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对高中生而言,要想写出有水平的作文,必须从兴趣出发,不断丰富情感、深化思维、灵活应用写作方法,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利用学生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实现高效作文教学。本文从“以生为本”理念出发,探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原则,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新课改背景之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但传统作文教学仍以教师为主,显然不符合新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自由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由此可见,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如此才能使其真正实现“自由”创作。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围绕生本理念,探索合适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写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原则

“以生为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课堂,主动学习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完善人格品质。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更是教育回归本真所必须坚守的原则。依据以生为本理念,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以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为本。写作是学生内在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去领悟,更无法代替学生去表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不能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是要理解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从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引导其写作,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促使他们主动写作,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第二,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传统的一言堂式的作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生只能依据教师的要求或安排写作,尤其是在主题式写作中,学生往往会被主题束缚,这样显然会打击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逐渐使他们懒于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摆正自己的位置,给予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它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自由地表达内心所想,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创新,使他们的作文更有个性价值。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趋于成熟、自主意识极其强烈的时期,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合适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1.注重积累,在素材上充实写作内容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效写作非常重要。学生不仅需要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还要能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展现个性化的视野和态度,这就需要学生要心中有素材、有想法。但在传统课堂上,學生往往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积累不足,在写作时无法有效调用素材。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阅读和观察生活两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不断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例如,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实践以人物描写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写人时关注描写人物的具体事例和细节,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特征,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写人是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经常遇到的主题,但很多学生在描写人物时过于简单,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导致其缺乏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不同文本的人物描写片段,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如选择《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中的人物描写片段,让学生深入阅读,体会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感受人物的多样性。例如,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动作,体会他们的心理。比如有的人开车着急,不停地鸣笛,而有的人不急躁,礼让行人,等等。通过阅读和观察生活,学生能从语言运用上掌握描写方法,从生活中体会积累丰富的素材,不断充实写作内容。

2.创设情境,在情感上丰富写作体验

情境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的体验教学方式,它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事物,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促进情感能力的发展。因此,情境教学往往被用于情感的补充和熏陶。就高中写作教学而言,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心中有情感,才能将情融于景、将情托于物,写出动人的文章,引发读者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积极地将情境教学与情感培养相结合,以多样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能力,从而在写作中有效融入情感。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写作实践教学为例,该单元以情景交融为核心,旨在使学生学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出触动读者心灵的文章。要想使文章感动读者,引发与读者的共鸣,就必须表达真情实感。但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较大,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入,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根据《我与地坛》的内容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动态地呈现文章中地坛的样貌:“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塌”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阑、“到处的野草荒藤”,等等。这些场景,无一不让人体会到那种失落、悲伤甚至绝望的心境。作者虽然没有明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但透过这断壁残垣,借助这衰败的景象,读者就能感受到他的绝望。随后,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自然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不同的景物。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风景,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景物描写,并有效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触景生情,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动人作品。

3.合作探究,在思维上提升写作层次

写作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与深度。由此可见,思维发展与写作能力提升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核心时期,而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教师在写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写作主题讨论,在开放的环境中激活思维,提升思维水平,优化写作质量。

例如,在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学中,由于该单元的主题是文学短评,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具体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由浅入深地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琵琶行》中,作者白居易通过叙事诗,将自己的经历呈现出来,一方面赞叹琵琶女的高超艺术,另一方面也慨叹两者的不幸命运。文中有很多值得学生深挖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处”切入,使文学短评更加精准独到。比如作者是怎样表现琵琶女琴技高超的?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形式探究琵琶的音乐特色,找一找与琵琶有关资料,从专业角度了解琵琶声的韵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体会琵琶声的传神之处,从而能够深入地进行评论。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细节和主题,进一步激活思维,抽丝剥茧,逐步发现文学作品的精髓和本质。

4.开展实践,在应用上提升写作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学生内化技能,就必须深入实践。对学生来说,写作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凭空想象,而应真正融于实践。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实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其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不断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写作实践以“阐述观点”为核心,要求学生能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还要用客观的态度看问题,准确分析他人观点,从而说服别人。因此,教師可以组织写作活动,选择教材中的某一内容,如“庖丁解牛”的寓意或“鸿门宴”的目的等,也可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学习中的质疑现象、什么是真朋友、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等等,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不同的观点,开展辩论赛。各小组结合自己选择的辩论方向,提前进行思路梳理和应用演练,随后在比赛中敏捷地思考,灵活地辩论。这种辩论赛,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观点的形成,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分析事物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5.依托评价,在反思中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省力,才能真正让其不断进取,取得突破。评价正是推动学生自省与改进的渠道,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校正进取方向,明确前行目标。同时,评价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依托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省,让他们在评价中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借助评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全面推动学生作文水平提升。

例如,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实践是以戏曲剧本为主题的分析作文,学生不仅要编写台本,还要真实地演出,并结合实际体验进行评议总结,最后写出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对观剧的心得或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讨论、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但是,这种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如果教师不及时指导,学生很难获得最佳的学习和体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贯彻落实综合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剧本编写、合作过程等进行评价,也可在学生表达创作心得时进行语言、思路等多方位的评价,给予学生专业的、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可拓展评价维度,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