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字立骨,全篇生辉

2024-01-11唐惠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11期
关键词:梁任公动人外公

唐惠忠

美文引路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段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洪亮而激昂,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选自《雅舍小品》,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有改动。)

赏  析

本文是梁实秋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具体说来,其妙处在于:

一、“一字立骨”,统领全文

“一字立骨”是清代李扶九在《古人笔法百篇》中提出的,也称一字经纬法、安设文眼法。这是我国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实际写作中,“一字”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骨”即一篇文章之“本”,也就是文章的“主心骨”。所谓“一字立骨”法,就是文章由“一字”(一词或一个短语)生发开去,借助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一层层地展开,最后又由这一字回归、拢合,从而产生“一字”驾驭全局,而使立意更为明确、凝练与深刻的艺术效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但仔细阅读,才觉布局相当工稳。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来“立骨”统领下文;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结全篇,使前后一致,文理贯通。

二、紧扣“一字”,多方展示

从写法看,文章围绕“动人”二字,娴熟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比如七、八、九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就更为动人了。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这是实写。而第六段说20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学生有怎样深层的影响。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巾”;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虚实结合得如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文章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运用对比,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比如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文章学术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作为学者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梁先生演讲的不同凡响。此外,作者还以直接听讲演和读梁任公的讲稿两者趣味上的差别,突出了梁任公这次演讲的声情并茂与极度“动人”。

我仿我秀

从未走远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初二  王雨笑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独自站立窗前,眼前不由浮现出那段从未远去的回忆……

——题  记

幼时,我家庭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每逢金秋,便总是花香四溢。某天,听到外公要做桂花糕的消息,我急匆匆跑到树下,想着要去摇落一树桂花。身材瘦小的我举起两只小手,奋力摇动着,兴许是桂花太调皮,竟没有一朵投送我的怀抱的。“囡囡,我在这儿呢!看我的!”只见外公撸起袖子,抓紧树干猛力一摇,桂花便如细雨般飘落,恰似翩舞的蝴蝶,落在发梢,又擦过肩膀……

缱绻的清风吹皱心河,氤氲的桂香芬芳了心田,外公那高大的身影,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涂抹在天际。书房里寂静无声,只有一盏青灯送来光明。而那点灯光,却又让这白纸黑字的数学题更加晃眼。

门,被轻轻敲响,外公轻手轻脚走近我,把一杯熱茶放在我书桌上。“喝点热茶吧,休息一会儿再继续‘战斗。”外公的声音从身侧响起。我只是匆匆应了一声“嗯”,便继续埋头在草稿纸上戳戳画画,眉头紧锁地看着那道数学题。“孩子,我就在这儿呢,有什么难题慢慢考虑,我会一直陪着你的。”侧身看向外公,见他眸中尽是鼓励,于是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的心中瞬间充满了希望。

茶香飘溢,外公的话语萦耳,那一声“我就在这儿呢”静静地焕发夺人的光彩,在少时的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日历一本本地翻过。医院里,惨白的灯光充斥着走廊的每个角落。医生说,外公的病情又恶化了,我满怀焦虑冲向病房。

病房内的外公,双眼紧闭,虚弱地躺在床上。刺鼻的消毒水掺杂着中药味,似乎在传达着外公的病情。看着他消瘦的手宛若干枯的虬枝,我心头一紧,轻轻握起他的手:“外公,你还好吧,我在这儿呢!”我分明看见两行清泪从外公的眼角滑落,他动了动嘴:“囡囡,别担心外公,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是的!外公,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忍住泪水安慰外公。可是病魔无情,他终究没有斗过死神……

现在,外公去另外那个世界已有四五年了。可是他那高大的背影,那温柔的话语,以及我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却总是浮现眼前。是的,就像他所说的那样,他一直在我身边,从未走远;而我对他的思念、感激之情,同样未曾走远……

点  评

本文有两大优点:一是以“从未”立骨。作者用“眼前不由浮现出那段从未远去的回忆……”“外公那高大的身影,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就像他所说的那样,他一直在我身边,从未走远;而我对他的思念、感激之情,同样未曾走远……”这样的文句扣题、点题,而且人物对话中的“囡囡,我在这儿呢”“孩子,我就在这儿呢……我会一直陪着你的”等,也紧扣题意,从而让“从未”二字牢牢地落了地、生了根。二是构思别具匠心。在作者追忆往事的三个场景中,前两个凸显的是外公对“我”的关爱与陪伴,到了第三个场景,“我”也说出了“我在这儿呢”,这表明随着年岁增长,又受到家人的影响,“我”终于懂得了回报与爱。

猜你喜欢

梁任公动人外公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再造美好动人经典 清逸伦G&W WE-1036B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爱拍摄?从明艳动人的你开始!
感受真切才动人
《见字如画》:云淡风轻更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