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老楼加装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设置和管理方式的探讨

2024-01-11任昭霖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老楼报警装置轿厢

任昭霖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 20006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民更加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也愈加关心[1]。由于许多老旧小区的楼房没有配建电梯,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解决老年人上下楼的民生问题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2]。因此,近年来老旧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的呼声高涨,中央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老楼加装电梯,并多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台了相关实施办法和补贴政策,全面开展此项工作。

由于故障、停电等因素导致电梯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乘客会出现手足无措,甚至强行扒门的现象,这反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电梯内设置一个能有效与外界联系的报警装置尤为重要。

1 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设置要求

依据GB/T 7588.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 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3]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第1 号修改单、第2 号修改单和第3 号修改单)[4]要求:

1)为使乘客能向轿厢外求援,轿厢内应装设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

2)该装置的供电应来自GB/T 7588.1—2020 中5.4.10.4 要求的紧急照明电源或等效电源。

3)该装置应采用一个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此对讲系统之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

4)如果电梯行程大于30 m,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GB/T 7588.1—2020 中5.4.10.4 述及的紧急电源供电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

2 老楼加装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常见的几种设置方式

2.1 传统的有线紧急报警装置

原理:轿厢内的紧急报警信号通过布置在井道内的随行电缆传输至机房内的主机,然后通过一根长距离的通讯线与监控中心的主机实现互通,如图1 所示。

图1 有线紧急报警装置通信原理

优点:采用有线连接方式的信号稳定可靠、衰减少、噪音小,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费用。

缺点: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小区来说,布线比较麻烦,无法挖坑铺管或穿墙过壁来埋设电缆,施工安装难度和人工成本较高;如果小区内有多台加装电梯且分布较散,线路需求量会更大,而且连线通话的接口上有数量的限制;在布线过程中往往多种设备的线路会放置在一起,会存在线路之间的干扰,影响通话质量;在后期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线缆会发生老化和损坏现象,不易发现故障,维修时需重新布线,维护成本较高。

2.2 模拟和数字型无线紧急报警装置

模拟和数字型无线紧急报警装置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依靠无线信号传播,没有话费产生,适用于电梯轿厢内部同外界沟通的场景。

原理:模拟通信技术是将储存的信号调制到对讲机传输频率上,采用频段控制发射和接收。数字通信技术则是将语音信号数字化,以数字编码形式传播,即对讲机传输频率上的全部调制为数字,如图2 所示。

优点:无须布线,大量节约了昂贵的材料和施工成本,不会因铺设线路而对老旧小区的楼房及道路造成破坏,施工极为简单、周期短、见效快;降低了后期由于线路故障、老化等因素而带来的维护成本;并可以实现小区内多部电梯无线联网通讯;监控中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不受线路制约。

缺点:设备价格较高、信号抗干扰及稳定性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比如信号接收器摆放位置、雷雨天气等)的影响;而且受距离限制,老旧小区的值班室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则无法使用。

采用模拟信号(例如FM 调频信号)传输虽然价格便宜,但容易受到其他无线对讲信号的干扰,静噪声较大,而且值班室不能显示具体哪一部电梯呼叫。而采用数字无线传输模式通话清晰,抗干扰能力强,主机显示丰富,能显示单元号、电梯号。

2.3 网络型无线紧急报警装置

原理:需要购置一张SIM 卡插入主机,利用GSM(移动或者联通)和CDMA(电信)网络,将轿厢内的呼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话,呼叫IP 运营商系统号码,IP 运营商系统根据网关号码,转接到预存的值班室电话号码或指定手机发出求救号,可实现电梯被困人员及时与外界联系,如图3 所示。

图3 网络型无线紧急报警装置通信原理

优点:与传统的模拟和数字无线报警装置相比,网络型无线报警装置前期投入成本低、信号强、无干扰;没有距离限制,可实现千里之外的通话;可连接无限量的电梯台数,即几个小区可合并一个值班室,减少人力和物力成本;可存储多组号码,当第一组号码(一般为值班室)无人值守时,可依次序向后续设置的电话号码或指定手机发出求救信号(值班室不再保证需要24 h 有人值班),确保电梯被困人员能与外界通讯。

缺点:由于使用手机网络,使用过程中需要续费,后续成本较高,尤其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的电梯而言,存在不能及时续费导致停用的风险。

3 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管理模式

明确电梯的使用单位和落实管理责任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老旧小区是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电梯安装好以后,没有考虑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使用过程中故障率较高,如果轿厢内的紧急报警无人接听容易引发被困乘客的安全事故[5]。相比于新建小区统一接到门卫或监控室,并由物业安排人员接听,老楼加装电梯的救援服务机构落实比较困难,情况复杂多样。老楼加装电梯发展至今,紧急报警装置的管理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以下几种方式:

1)物业负责制。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的救援服务机构设置在小区门卫或者监控室,委托物业安排人员负责接听。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方式,无论是通过有线还是无线传输兼能实现,设置方式多样,而且物业对电梯的管理比较专业,经验丰富。但对于老旧小区来说,物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门卫管理员往往一兼多职,导致求救电话无人接听。因为需要承担管理责任,物业公司每年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不确定因素较大。

2)政府负责制。由于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或者因管理费用太低,物业拒绝接手。为满足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接听的托底保障要求,小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电梯安全管理责任,救援服务机构被设置在居委办公室。但居委会因节假日或者下班时间导致救援电话无人接听,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代建公司负责制。很多业主全权委托代建公司负责楼栋内的电梯的安装和管理,在前几年质保期内,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由代建公司负责接听。由于在小区内没有永久固定的办公场所,报警信号往往通过网络型无线信息技术转接到预存的代建公司的值班室电话号码或指定负责人的手机上。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应付措施,虽然满足了监督检验要求,一旦质保到期代建公司撤出,对于老旧小区来说很难再重新进行落实。

4)电梯企业负责制。很多电梯制造单位和维保单位设有24 h 救援服务中心,轿厢内紧急报警信号可以通过网络型无线信息技术进行传输,对于管理薄弱的老旧小区而言,基本可以保证求救信号被及时接听,并安排相关负责人释放被困乘客。但很多电梯企业更愿意以辅助的方式负责紧急报警电话的接听(即作为第二级或第三级救援响应),而不是作为加装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落实相关安全主体责任。另外,免保到期后如果更换维保单位,需及时调整预设的电话号码。

5)业主自我负责制。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不少老楼加装电梯安装完成以后,紧急报警装置设置在一楼候梯厅的公共位置或者某一位业主家中,由业主们负责紧急报警电话的接听,且履行了经楼栋内每户出资业主签字同意,并签署相关声明和承诺书的程序。但在电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很少会有业主一直守候在一楼电话机旁边,也不能保证业主家里一直有人,而且参与的业主大多是年过六旬、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老人,导致紧急报警装置成了摆设,也不利于后续的管理责任追究。一旦房屋出售产权关系出现变更,相关的申明和承诺就会失效。如果将来有物业或其他管理单位接手,电梯紧急报警装置可能需要重新排设,相关的费用很难再次筹集,留下了较大隐患。

6)保险公司负责制。采用“保险+服务”管理模式,聘请第三方的保险公司代为履行电梯的管理职责。鼓励加装电梯所有权人购买电梯使用管理保险,并委托承保的保险公司负责紧急报警装置的接听。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制是落实电梯主体责任和职责分工,提高管理有效性以及做好电梯事故善后处理的重要措施,用商业化手段实现责任风险转移,防止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增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抵抗事故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每年需缴纳相对昂贵的管理费,在老旧小区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4 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老楼加装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设置和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若是仅仅为了应付检验和抽查,容易流于形式或成为摆设。如何抓住老楼加装电梯安装时各方面资源相对充足的“红利”期,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使紧急报警装置真正服务于电梯安全,已成为当前加装电梯的关键问题之一。

应用网络型无线紧急报警技术实现多组电话号码并存,由物业作为第一级响应救援服务机构,电梯制造单位和维保单位作为第二级、第三级辅助机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该模式既能充分保障救援电话被及时接听,还能解决后期设备维护难、老旧小区无门卫或监控中心距离远、加装电梯品牌多样等难题。需注意的是,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后续电梯使用过程中SIM 卡得到及时续费,并进行严格落实和监督。如果资金允许,应积极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制,为电梯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老楼报警装置轿厢
一种汽车燃油防盗报警装置
永磁联轴器保护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实现
老楼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电梯轿厢报警装置失效如何处理
一种轿厢在门区意外移动的有效制停原理
船舶电力系统监视报警装置软件设计
《上海老楼,如何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