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诗乡画城往摩登都市
——叶浅予的艺术之初

2024-01-11撰文萧苇杭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25期
关键词:王先生漫画上海

撰文= 萧苇杭(南京艺术学院)

1.富春江畔的文艺启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三月三十一日,富春江的碧波流过桐庐县城,一个男孩诞生在当地商人叶恩霑家中。因恰逢羊年,男孩的小名便叫做“阿羊”,祖父又为他取了个学名叫叶纶绮,长大后,他受到刊物《浅草》之名的启发,以“浅”“予”二字合为笔名,便成为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大师叶浅予。

叶浅予的家乡桐庐原是浙江的一个闭塞的小县城,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其山水之景冠绝天下,更有“画城”之美誉,自古以来便是孕育诗文书画之地,只一条富春江便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之赞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样得天独厚的风光,为叶浅予的童年赋上了一层天然的艺术色彩,也为他后来转向国画创作埋下了伏笔。叶家住在桐庐县的太平桥一带,桥头的太平庙每逢特定节日便演起热闹的芦茨戏,叶浅予耳濡目染,打小便是戏迷。戏曲人物的扮相身段,可以说是最早地影响了他在艺术创作中对人物造型的把握,同时也成为他后期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上图:1954 年,叶浅予与父母在北京大佛寺寓中

叶浅予身上艺术种子的生发,除了得益于外围环境的滋养,还要感谢家庭这片丰厚的土壤。叶浅予出身于商人之家,父亲经营南货店,母亲是银楼老板的女儿,但在生意之余,他们亦有各自的艺术爱好。父亲喜好书画,擅长纸扎,母亲则是刺绣能手,还会点戏曲民歌。叶浅予继承了他们灵巧的双手与艺术细胞,自幼便爱拿厨房烧剩的炭块四处涂画,又跟父亲学会糊龙灯、纸轿的手艺。叶父的“乾元慎”南货店本来专卖食品,后来又增添了纸烟批发的生意,由上海进的货里每每附赠月份牌,使他得以在早年便接触到这种源于西方而形成于沪上的新式美人画,立体又柔和的画法引起叶浅予很大的兴趣。后来他又在因缘际会下,面见到郑曼陀、杭穉英两位月份牌画家,其渊源便可追溯到这段童年回忆。

叶浅予的大姑父胡传泰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其女胡家芝更是享有盛誉的民间剪纸大师,这位比叶浅予年长十岁的大表姐可谓是他最早的艺术引路人。表姐常教他剪纸做戏剧人物,叶浅予本就爱戏,此后更是学会画戏、演戏的本领。根据他自己对艺术生涯的回顾,他的学画之路以及造型细胞正是以大表姐为启蒙老师。

2.十里洋场的海外新风

下图:叶浅予与家人

1922 年,父亲本着便于就业的考量,将十五岁的叶浅予送入杭州盐务中学。而在这所学校中,叶浅予最大的收获却是绘画能力的提升以及与西方文化的邂逅。盐中有良好的美术氛围,校长爱画,教务主任胡也衲是学西画出身而兼长于国画书法的画家,又善于教学,叶浅予在他的图画课上受益匪浅。后来接任图画课老师的楼孑尘组织课余绘画小组,叶浅予也加入了其中的西画组。纵观叶浅予的绘画生涯,唯在此时受到了较为系统正规的美术训练,期间大量的写生练习,透视、光影、造型等诸多西洋技法,都为他将来的漫画创作奠定了基础。杭州的地宜也开阔了叶浅予的眼界,书店里有各类画册供他临摹,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琳琅满目的外国作品陈列在书架上,让他开始真正接触到西洋文化,学校图书馆内的外国漫画也使他对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图:叶浅予 王先生系列漫画

下图:叶浅予扮演王先生

到了1925 年,父亲经商失败加上他考学失利,十八岁的叶浅予决定开始求职谋生。中学时期发展起来的美术技能帮助他进入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此后又辗转中原书局、花布印染厂等多处,进行了广告绘制、教材插图、舞台布景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一步步培养起更成熟的造型能力。其时,上海是一个华洋杂处的多元文化大熔炉,叶浅予在商业中心南京路上生活了一年,听外国音乐,看外国电影,各种纷杂的文艺活动,与他在故乡的文化环境迥然不同。由一方小县城走向繁华开放的新世界,他的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上海滩东西方文化杂糅的新奇面貌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画随着西洋画报进入上海后,受到了民众欢迎,其潇洒的笔法、滑稽幽默的内容引发了叶浅予的创作热情。一次在电影院里白俄女子卖弄身姿的景象给他很大冲击,促使他拿起画笔,仿照西洋人的方式完成了第一幅漫画作品《两毛钱饱眼福》,揭开当时上海繁荣面纱下的一角暗影,这幅处女作也使他与《三日画报》结缘,并由此开启了他的漫画之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出版业兴盛之下,涌现出大量杂志画报,本土的漫画创作丰富起来,“漫画”这一概念也在此时才固定下来。这种美术形式主要源于海外,受到西方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直接影响,因而早期的上海漫画家多是由效仿西洋画家起步。叶浅予也受许多西洋艺术启发,比如受墨西哥漫画家珂弗罗皮斯(Miguel Covarrubias)影响画生活速写,从美国时装杂志中吸取灵感设计上海时装等。而在漫画创作上,叶浅予在早年主要采取铅笔起稿、钢笔勾线,便是学习外国漫画的画法,他的成名作《王先生》也是从对外国漫画的仿照中脱胎而生的。

3.渐入佳境的《王先生》系列

早在杭州盐务中学就读时,叶浅予便对学校图书馆订购的《大陆报》(The China Press)中的漫画产生了兴趣。那是一份上海的英文日报,每周附带一版美国的长篇漫画。叶浅予与几位漫画同仁合伙创办了《上海漫画》,准备效法《大陆报》上广受欢迎的由麦克曼纳斯(George McManus)创作的漫画《教教爸爸》(Bringing up Father),同样在《上海漫画》上创作一个长篇漫画。这部漫画定名为《王先生》,由当时较为空闲的叶浅予执笔。1928 年3 月22 日,第一期《上海漫画》出版,《王先生》也就此问世。

1、2.叶浅予(Chinju Yeh)绘制的现代上海风格(1931 年和1929 年)

3.叶浅予手插画作品

4.叶浅予插画作品《背影》

《教教爸爸》主要表现畏缩的丈夫与其妻女的家庭生活,是个“怕老婆”的故事。《王先生》则与之相对应,塑造了乡下财主王先生、胖太太与时髦爱打扮的女儿,除此之外,又有富家子小陈及其妻子两个角色,增加了更多变化。《王先生》最初面世之时,一方面是由于模仿的局限,一方面也因为叶浅予当时年纪尚轻,阅历不足,难以跳出家长里短的限制,囿于男女关系与表面的娱乐,内容与形式上也都脱不开《教教爸爸》的影子。此外,作为刚起步的创作者,叶浅予对于漫画语言的运用尚不纯熟,有较多的模仿。不过,《王先生》的故事立足于上海,其自身便具有与美国漫画不同的风貌,叶浅予在模仿的同时也善于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与审美倾向,进行更加本土化的表现。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社会更深入的接触,叶浅予不再满足于对角色关系的模式化表现,开始融入他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王先生》的滑稽幽默由纯粹的娱乐转向对于时事的讽刺,反映出普罗大众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其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上海,而是扩大到更广阔的天地,《王先生别传》《王先生北传》《小陈留京外史》等陆续与五湖四海的读者见面。在画面的表现上,叶浅予吸收珂弗罗皮斯等美国画家的线条轮廓风格与美国杂志画报中不同的水彩上色技法,形成了具有漫画特征以及个人特色的漫画语言。《王先生》逐渐从一部青涩的趣味漫画,成长为成熟而富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佳作。

4.小结

叶浅予以漫画成名,但漫画创作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只占据了一部分的篇章。他热衷于尝试不同的门类,绘画之余,也搞搞服装设计和摄影。时局动荡的影响,也促成了他在艺术创作方向上的转变。尽管他一度离开桐庐,进入上海的繁华世界,与自海外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文化相遇,但在他心中终究是“土的多于洋的”。学西画用钢笔的叶浅予最后还是拿起了毛笔、宣纸,这便是后话了。

猜你喜欢

王先生漫画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不速之客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警惕提升信用卡额度的骗局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