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T台
2024-01-11蒋巍
只要乐曲响起,没有谁能拒绝哈尔滨的风花雪月。
不必选择哪个夜晚,而是所有的夜晚。当浩瀚银河壮丽地倾泻进这座浪漫之城,哈尔滨就像白雪公主,从童话中一跃而出。那是一朵雪花的怒放,一朵浪花的怒放,一簇紫丁香的怒放,一曲欢乐颂的怒放……
哈尔滨不需要时尚,因为她就是时尚。
这里的孩子先学会了歌唱和舞蹈,然后才学会了走路和奔跑。
这里的少年坐在飞驰而下的雪爬犁上,尖叫也成了冬天的欢笑。
这里的欧式建筑栉比相连,尖顶高耸,门高窗宽,沿街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那叫一个绚丽纷呈。
说不清多少次回到家乡哈尔滨了,每一次都是亲切的陌生。欣欣然踏上中央大街,目光所及,仿佛一节抽屉从时光深处拉了出来。小时挂在脖上的钥匙串,还有口琴、铜哨、冰球、红色证书等等,都是我装在抽屉里的快乐。比如那只冰球,是我在哈三中参加冰球队,一举夺得全市中学冠军的纪念。那本红色证书,是我在全校国庆征文中获得三等奖的证明。这个荣誉给我的打击很大,当时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到现在肚囊里还凉嗖嗖的。
这里的黑土地肥得流油,插根筷子都发芽。这片沃土人杰地灵,怀珠抱玉。多年前网上有过“民调”,都称哈尔滨姑娘最美。只要上了街或出现在公共场合,她们一定把自己打扮得赏心悦目,如花似玉。也因此,她们敢爱敢恨敢臭美,总让天下男人找不着北!她们的零食很多时装更多,今天玫瑰红,明天杏花黄,端的是一夜东风花千树,看谁上街能“惹祸”!
哈尔滨男人天生就虎(俗称“虎啦吧唧”),重交情,讲义气。说话当当的,喝酒咣咣的,为人处事敞敞亮亮的。在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睡一觉,第二天从头再来。他们不在乎钱也不在乎命,认准的道理死不回头,认定的事情一往无前。他们特别喜欢见义勇为,愿意当英雄好汉,但凡路遇不平就挺身而出,吼一声“你想咋的?找 啊!”
哈尔滨人天性幽默,有话不好好说。即使领导批评人,也是先把你说哭,再把你逗乐,让你一辈子感恩戴德。
哈尔滨人天生好玩,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下班打球,有闲工夫就“上江沿儿”。但有一个现象让外地人瞧着很纳闷,那么多市民溜达到江边,人挨人往台阶上一坐,谁也不理谁,就是默默瞅着松花江发呆。这到底为的啥呀?看久了,外地人才知道自己也发呆了。当然,也有很多人家或年轻情侣喜欢去公园或太阳岛,草坪上铺一块塑料布,面包、烧鸡、红肠一摆,大杯啤酒一灌,地球上的事情就和他们没啥关系了。
哈尔滨人天生喜欢艺术。因此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极为浓厚,酷爱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表演的青少年特别多。走在街上,常见背着乐器匣子或画夹的学生从身边经过,女孩一脸傲娇,男孩一脸高冷。全国各文艺团体(包括军内)如果没几个哈尔滨招去的帅哥靓女,其水平一定有待提高。
这些气质秉性,决定了哈尔滨人天生就是个爽,为人做事贼热情、贼敞亮、贼大气,从不算计别人也不算计自己。因此,哈尔滨男人一向性情刚烈,点火就着,敢说敢闯,再难的事情也是小菜一碟;女人则绵里藏针,柔中有刚,懂得吃小亏占大便宜,总能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正都是惹不起的货。
在我看来,全国各大城市没有一个像哈尔滨这样,是在琴弦上长大的。只要你走上中央大街,就意味着走过历史的五线谱。只要你走过一块块圆润的长方街石,脚步就会化成一串串回响的音符。上了中央大街,一朵雨花或雪花就会照亮一个姑娘。她们回头一笑百媚生,吸引了所有目光却又目中无人。她们知道,她们就是光芒,这座城市的光芒。在中央大街走上一遭,她们就等于当了一回模特,手机里的留影全是九曲十八弯的千姿百态。
于是,哈尔滨成了地球上另一个“好望角”。
于是,一千四百多米长的中央大街,成了世界上最长的T台,每天都走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时装秀。
于是,每天那些纤巧的高跟鞋响过一排排齐整的街石,中央大街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钢琴。
于是,在月光如水的夏夜,由百年老店马迭尔宾馆举办的“阳台音乐会”,让俄罗斯和欧美大陆的艺术家们闻风而至,让中央大街人山人海,时而凝神静听,时而欢声雷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授予哈尔滨为亚洲第一个“音乐之城”的美誉,他们肯定被中央大街的旋律倾倒过。
正是百年哈尔滨,开拓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听到交响乐,第一次看到芭蕾舞,第一次读到俄文版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一次在俄国贵妇的沙龙中听到犹太诗人忧伤的歌唱,第一次在马迭尔旅社老板的客厅,看到毕加索惊世骇俗的画作——女性裸体被画成七扭八歪的管子,第一次听说拿破仑那头狮子把中国称为不可惊醒的“睡狮”……
这个夜晚,我再次漫步在中央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中外游人望不到头。很多是老少三代全家游,更多的是年轻情侣携手游。灯光中,每个酒吧都传出轻柔的旋律,每块街石都闪耀着绚丽的光彩,每扇橱窗都显示着独特的风格。我清晰地记得,1997年,哈尔滨市率先决定,把中央大街改造成中国第一条步行商业街,并在多个街口设立了各具风采的艺术雕塑。时任哈尔滨市文联主席的我参与了这项决策。这是哈尔滨的首创,此后全国各个城市争相效仿,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步行商业街。中央大街从此成为哈尔滨的“金手指”,巨厦林立,商号云集,游人潮涌,时装逶迤。无论年轻人还是白发人,无论是怎样的肤色和怎样的言语,在这里,全是携手相伴的欢乐和爱在行走。
世界,在这里欢聚一堂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哈尔滨。丰姿绰约,风情万种,一座富有艺术情调的城市。
作者简介:蒋巍,满族,1947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边境的嘉荫农场。1970年调兵团政治部(原农垦总局)秘书处任秘书。1975年返城,先后任哈尔滨《新晚报》副主编、哈尔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社长、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评中国文联全国最美志愿者。先后当选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散文集、话剧三十余部,先后获得全国第二、三、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