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练内功,讲好思政
2024-01-10刘红英
刘红英
【摘 要】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主题思政课,不能停留在表面笼统性的认识、一般原则性的理解和抽象概念的掌握上,而应该生动鲜活地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道理、情理、事理,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课 新课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把道理讲深才能以理服人,把道理讲透才能以理启人,把道理讲活才能以理感人。“强教必先强师”,教师要努力深入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一、强练读教材的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课标指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
教学设计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每一篇素材读“厚”,即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又要把每一篇素材教“薄”,即遴选主题内容、重要观念。例如:研读江西省地方教材《红色文化》,从《水缸的秘密》读出了水缸的秘密在于“为人民服务”,从《闪闪的红星》读出了红星因为“庄严、荣誉、希望、骄傲、胜利”而闪耀,从《聂槐妆妙计送盐》读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主题内容、重要观念的遴选依据都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中得到系统阐释。《读本》有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总共5本,大学1本、高中1本、初中1本、小学2本,实现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通过进教材、进课堂,最终达到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小学《读本》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以小见大,以事说理,用“金句”点睛,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等。现将小学高年级《读本》中的内容梳理如表1。
“十四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等,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重要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
研读文本是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就是读出教材的味道。一线教师非常有必要深入研讀《读本》,把《读本》中的思政语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了这样的研读体会的功夫,教师就能对教学内容有登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二、强练读生活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教师读懂、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提升自身意识形态鉴别力、思考力、创新力,培养出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下一代。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每时每刻也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如果教师能够精心钻研,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利用这些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这门课一定能受到学生欢迎。我们来看看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认识克、千克”时是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创新课堂教学的。首先,设置情境“奶奶买菜被让了几两秤”,设下悬念:“商家为什么会让秤?”通过认识秤的组成部分,学生了解到答案就藏在秤杆上,秤杆末端刻着“福、寿、禄”三字。倘若短斤少两,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就要“折寿”了。随着历史的发展,秤的演变种类繁多,但秤的匠心不变,贵在买卖公平。中国人的秤是道德之秤、文化之秤。接下来,学生本着“准斤足量,信誉当先”的思想,自觉精准把握“克、千克、斤、两”之间的换算。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生活资源的选取、整合和应用,从学生熟知的身边事或者社会热点资源中选取素材。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并且真实可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再把这些素材应用在课堂上,穿插在教材中,结合这些资源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产生共鸣。
三、强练读学生的能力
课上得好的教师,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定下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严谨的教学逻辑,教学中学习指令明确,评价恰当。
最关键的是,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唤醒学生思维。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提出能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学生将完全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筛选阶段。缺乏有质量的问题,学生就缺乏挑战,其情绪也很容易疲乏。浅层次的信息筛选和深层次的问题交互进行,张弛有度,难易有度,节奏感明快,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一位语文教师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把握课堂教学扩散点和聚焦点。该教师在教学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巧妙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在一起,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名言的出处《滕王阁序》,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着,结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学生把目光聚焦2049年的自己,体会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就是“青云之志”,遇到困难不放弃,越战越勇,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言的理解过程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美结合的过程。请看部分课堂实录:
师:2049年,我们要带着全世界人民奔向美好的生活。请问大家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梦想是什么呢?
生1:让更少的人遭受生病带来的痛苦,做一个有气质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医生。
生2:做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能解答学生的所有问题。
生3:探索宇宙奥秘,为国家带来很多现在还没发现的新知识。
师(总结):你们的理想与国家的梦想融为一体,你们的理想就是——青云之志。(齐读)
师: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说说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遇到这些困难你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遇到困难时,克服它。牢记自己的梦想,越战越勇。这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齐读)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学更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既然如此,教师就要读出学生的味道,多想学生的感受,多想学生的希望,多想学生对教师的期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不仅是高校的事,还与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因为每位教师都肩负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