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权变条件研究

2024-01-10邓德军罗元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责任

邓德军 罗元凤

(1.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2.广西高校统计与管理交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530004;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

1 问题的提出

尽管目前的许多综述研究[1]似乎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个问题尚未有完全的结论。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可能通过改变组织内外部资源的多寡来影响财务绩效[2],也可能通过改变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来提升财务绩效[3]。然而,如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确实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为何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仍屡屡发生?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受到企业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等权变因素的影响[4],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很少有研究系统地讨论这些权变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财务绩效的问题,至今未能有明确的答案,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在实践中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我国社会责任的发展。

基于以上考量,本文旨在厘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联系机制及其成立的先决条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从关系机制和能力机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对这些机制背后的假设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企业特征属性以及所处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的相对独到之处: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从关系和能力机制的视角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财务绩效;利用该框架分析和质疑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联系机制所依据的制度假设,回答了在何种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无法提升财务绩效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经济后果,并为组织提供切实可行的见解,帮助它们进一步将社会责任业务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并为责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实践启示。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应否承担社会责任

学术界对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不应承担社会责任,强调并优先考虑企业对股东的财务义务[5],另一种观点则主张企业应对社会负责,要求企业对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负责[6]。随即又出现了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旨在调和这两种观点的矛盾。该理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对股东的财务义务并不矛盾,企业对社会的负责任行为是其长期生存和成功的先决条件[7]。

2.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定论。部分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规范的社会伦理原则被视为企业的成本,导致了负责任企业的财务绩效低下[8]。也有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支持了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9]。还有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是U 型曲线关系[10]。更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根本没有关系[11]。

2.3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不一致的解释

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不一致的情况,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解释:有人认为结果的不确定性源自模型设定问题,为此,可通过控制变量(如规模、研发支出和广告费用)来改进模型[4];也有研究人员关注企业社会绩效概念的操作化问题[12]。同时,有人质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指出有更多资源的公司更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成为财务绩效的结果[13]。另外,学者还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特定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员工、供应商、财务分析师、监管机构、民间社会责任运动者和社区)的影响机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改善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财务绩效发生变化[14]。

部分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二者关系复杂,不存在普遍关系,应关注它们何时相关以及关系不存在的界限[15],并有学者进一步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不再相关的一系列背景和情形[16]。还有人认为,根据经济学分析框架讨论企业社会责任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将伦理学置于经济学之下[17]。

2.4 文献述评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学界存在争议。为了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有必要综合分析现有研究。分析后发现,现有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个方面的影响,忽视具体的路径和边界条件,未能解释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因此,本文引入一个整合现有理论解释的框架,不再重点考虑相关性,而是从固有背景和制度条件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3 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机制及其权变条件

目前,用于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有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18]。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树立企业正面形象,强化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互信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增加财务绩效。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及其相关方的能力,获得珍贵且稀缺的资源,形成竞争优势,最终提高财务绩效。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可构建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财务绩效的机制。这些机制可以分为关系机制和能力机制两类,见图1。关系机制着重研究公司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关系和行为变化;能力机制则关注企业社会行为对企业自身及其相关方的能力影响。进而详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关系机制和能力机制,并重点探讨参与者、影响参与者行为的制度结构,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调节条件。

图1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的机制

3.1 关系(声誉)机制及其权变条件

关系(声誉)机制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的改变。有部分研究试图概念化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性,有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和主张,有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他们会动员起来采取行动[19]。

学者们曾用 “隐式” 和 “显式” 来描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20],但该概念并不充分。本文认为,基于 “市场的” 和 “制度的” 机制能更好地描述不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相关者要么与企业在市场交换产品和服务,要么在制度上与企业存在关系。市场关系涉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基于市场进行的产品和服务交换,利益相关者包括了客户、投资者、供应商和员工。制度关系涉及利益相关者通过制度约束来与企业和其他相关者进行交流,但不包括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交换,这些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媒体、社区和政府等。这两种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市场关系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换关系;而制度关系描述了构成这些市场关系背景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这些制度关系可以是规范性的,也可以是社会运动性质的。

3.1.1 基于市场的关系机制。基于市场关系的效应包括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与投资者、供应商、雇员或客户关系的影响,该影响能改变相应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被讨论最多的社会责任行为影响财务绩效的机制之一是: 社会责任行为改变了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形象[21],企业形象的变化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及其行为的信任或善意,进而影响企业获取这些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的多寡[22]。这些资源可以是资本[23]、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信任[24]或优秀的人力资源[25]。基于市场的关系机制的详细过程如下图2 所示。要让这一机制发挥作用,应当有若干先决条件,而且基本假设应当成立,具体阐述如下。

(1)利益相关者可以获知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

社会责任行为能影响财务绩效的第一个前提是社会责任的信息能被捕获,并可顺畅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26]。信息可以通过公司的官方披露和报告机制,也可以通过政府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媒体渠道进行第三方信息获取。只有当企业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和传播相关信息,以及/或当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组织披露企业正面或负面的社会责任时,这一过程才可启动。

社会责任信息的关键来源是企业自身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但企业自己提供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和决策的相关性在环境会计的学术文献中广受批评[27]。在法制监管薄弱的地区,或当独立第三方(如非政府组织和新闻机构)无权获取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时,企业可能不会提供相关社会责任信息[28],此时,较低的社会责任绩效对企业形象、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影响微乎其微,社会责任绩效自然不能影响财务绩效。因此,监管执法能力、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民间社会活动以及社区参与等问题是影响利益相关者了解社会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

(2)获取到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传递给关键利益相关者

第二个前提是获取到的社会责任信息应传达给相关利益相关者。但全球化使得供求市场日益分离,与需求侧相比,生产过程的社会成本更高,这意味着大多数劳动力问题和环境风险都在生产侧。多数跨国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并不发生在这些企业主要市场所在国,在企业对生产市场施加重大社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的形象及其对需求方的社区关系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为了让企业在需求方的形象受到其生产过程中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必须捕捉其行为信息并将其传达给需求方市场。

即便信息的获取和传输是完美的,社会责任绩效要转化为财务绩效还需要满足另一个先决条件,即消费者能够与数千公里之外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生产国缺乏足够的信息基础设施,关于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完美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

(3)企业形象和合法性的变化

假设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且企业形象/合法性确实能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然而,这一观点建立在企业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于形象的假设上。随着企业纵向分化的加剧,许多行业中的生产、分销和销售等职能逐渐分散在不同企业中执行,而不是由同一家企业完成。因此,Bto-B 型企业数量逐渐超过B-to-C 型企业数量。Bto-B 公司的营销工作通常基于一对一的关系,相较于B-to-C 公司,企业形象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较小。因此,随着B-to-B 公司数量增加,企业形象在社会责任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解释能力逐渐减弱。

(4)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变化

假设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能够被获取并传递给相关利益相关者,且能够改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形象的看法,但要让企业形象在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关系中发挥作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应能够改变他们的行为。利益相关者行为变化的假设是,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之间存在有效的市场,即利益相关者拥有必要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其他企业替代当前企业。

当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等建立关系时,企业形象对利益相关者行为改变的影响将不重要[29]。如在与分散供应商关系中,大型零售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供应商有限地选择买家。在这种情况下,大型零售企业可以自由决定其社会行为而不必担心与供应商的关系,也不必担心供应商可能转向其他买家。

(5)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财务影响的关注

关于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之间关联的机制,还需考虑社会责任行为何时产生效果。大部分研究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的财务绩效更好,其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长期的[4]。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关注长期财务绩效,尤其是高风险企业可能对未来长期现金流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太关注,更关注短期问题。因此,对于高风险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不足,他们不太关注回报期较长的社会责任行为。

前文对基于市场的关系机制(即企业形象)如何影响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及其潜在假设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特征和面临不同制度环境的企业,潜在假设并不一定成立。因此,在研究企业形象(或声誉)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影响时,应明确适用于该机制的组织和制度前提。接下来就分析第二种关系/声誉机制:制度机制。

3.1.2 基于制度的关系机制。一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没有直接的市场交易关系,但他们通过代表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影响企业的社会绩效转化为财务绩效。这些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的制度环境[28],调节和规范了企业的市场交易。图3 显示了社会责任行为影响财务绩效的制度关系机制发生的过程、基本假定及相应的调节因子。

图3 制度关系机制作用过程、假定及调节因子

(1)利益相关者获取社会责任信息

与前面讨论的企业形象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一样,要使利益相关者的隐性成本变得明确,首先应能获取有关的社会责任履行信息,然后将此信息传递给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但正如在 “基于市场的关系机制” 中所讨论的,这种信息的获取和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核算模式是不完善的,因此限制了利益相关者实际能够采取的行动。

(2)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失责行为施压

要将企业负面的社会责任行为转化为企业的明显成本,代表受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监管者必须有采取行动的能力和意愿[26]。然而,在许多国家,监管和司法机构相对薄弱,这导致企业的负面社会责任行为无法通过罚款或诉讼转化为明确的成本[30]。而民间社会运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在国家的民间社会行动者的活动能力[28]。因此,特定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所在地的社会制度,包括监管执法力度、民间社会活动和整体制度文化环境。

(3)财务影响

制度关系机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企业形象来影响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在关系/声誉机制中讨论过);二是与企业承担的罚款、和解或社会运动等直接成本有关,即企业因罚款、赔偿和社会运动等造成的直接财务成本应高于通过外部化其成本而节省的资金。因此,在企业形象的间接影响和明确的财务惩罚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才能影响财务绩效。

3.2 能力机制及其权变条件

能力机制描述了社会责任行为通过影响企业自身能力和利益相关者能力来改变财务绩效的过程。企业依赖于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具有特定的能力。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同时,社会责任行为也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如促进知识创造和战略学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影响[3]。

3.2.1 影响利益相关者能力的机制。该机制强调社会责任行为可以通过影响利益相关者能力来影响财务绩效。如企业苛待员工可能导致员工绩效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绩效[31]。接下来讨论该机制的过程和基础假设(见图4)。

图4 利益相关者能力机制的过程、基本假定及调节因子

(1)社会责任行为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能力

当社会责任行为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更大的影响时,对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来说,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作用就更为关键,进而对企业的财务影响也更加显著。例如,针对全球变暖等普遍性问题,要使社会责任行为发挥实质性的影响,需要考虑的是:首先,这一行为必须由大型高碳排放企业来实施,或者需要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其次,对于小企业来说,其对推动全球变暖等全球问题的影响较小,因此更好的策略是依赖其他企业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责任行为对全球变暖等问题产生真正的影响。

(2)利益相关者能力影响企业财务绩效

利益相关者能力的变化并不一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要让社会责任行为发挥作用,企业应高度依赖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32]。然而,如果企业并不高度依赖利益相关者,即使企业的失责行为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也不会影响财务绩效,因为企业可以转向另一个供应商,获得与原利益相关者提供的相同资源。例如,大型零售企业通常拥有多个供应商可以选择,且转换成本较低。如果零售企业的价格压力导致其中一个供应商陷入财务困境,该企业可以转向另一个供应商采购同样的产品。只有当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对企业具有价值且不容易被替代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才能通过能力机制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

(3)财务影响

社会责任行为导致的利益相关者能力变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有不同的时间跨度。例如,苛待员工可能会产生短期至中期的财务后果,而与全球变暖等大规模问题相关的环境污染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会影响到企业。正如前述关系机制中提到的,这种财务影响的时间范围应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风险水平相关。

3.2.2 影响企业能力的机制。大量文献表明,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行为来研发新产品、优化流程、获得战略知识和能力。如改善环境管理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降低合规成本、提高生产率并带来新的市场机会[33]。通过对环境责任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可以促进生产过程和产品概念的创新[34]。企业的环境保护举措也可能促进节约能源、材料等资源,从而直接为企业节省开支。

为了提升企业的知识、文化、资源和能力,企业需要具备将社会责任行为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收益纳入其中,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文化、资源和能力来实现业务目标,并产生财务影响。下面将介绍这一机制的基本过程,并对其中的基本假设进行质疑(见图5)。

图5 企业能力机制效应的过程、基本假定及调节因子

(1)社会责任行为提升企业能力

社会责任行为有可能创造与其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相关的资源和能力。该能力可能是无形的,也可能是有形的。其中,无形的资源或能力在前面“关系/声誉机制” 已经讨论,这里仅讨论有形能力。有形能力,例如以研究设施和工厂形式存在的企业基础设施,其设计目的是促进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可以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但前提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因此,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模仿,企业必须拥有与其有形能力配套的其他能力,且配套的其他能力是其他企业难以建立和维持的[35]。一般来说,通过社会责任实践获得的资源和能力,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它们与企业的长远目标相一致并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就有可能产生积极的财务影响。因此,在企业能力层面上,将社会责任行为转化为财务绩效的能力机制可能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若干资源基础。

除了资源和能力问题外,企业还需要具备吸收能力[36],即能够理解并将新知识融入组织中,以维持和实现社会责任行为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内部收益[37]。例如,具有强大环境保护执行能力的组织通常具有更高的运营效率,更加重视学习和创新文化,这些因素对将环境友好实践融入组织日常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降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成本。

(2)知识、资源或能力被用于实现企业业务目标

社会责任实践可以促进企业能力的发展,但要实现商业目标,企业必须拥有匹配的无形资源,例如组织结构、执行力、包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38]。企业需要具备健全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规则体系,以便将社会责任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商业活动中。同时,企业需要具备执行力,将社会责任实践融入整个业务,并建立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来集成和制度化这些知识。最后,企业管理者应选择适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和实施方式,以实现更好的财务绩效。

(3)财务影响

企业通过社会责任行为产生的能力对财务的影响因企业和阶段不同而异。在理想情况下,这种能力应带来收益大于成本的效果。然而,在不同监管条件下,企业因开发与社会责任行为相关的能力而产生的成本可能会影响投资的可行性。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解构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回答了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财务绩效的问题,并揭示了社会责任—财务绩效之间发生关联的一系列条件与调节因素。

我们认为,社会责任行为可以通过关系机制和能力机制影响财务绩效。然而,这种关系会受到企业自身、地域、整体社会和跨国等各层面的制度因素和机制的调节。此外,关系机制或能力机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同一社会责任行为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财务绩效。因此,研究者不能孤立地研究各个机制,而是需要同时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研究启示

第一,仅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不足以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更好地协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如为加强社会责任行为的工具伦理作用,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应更多关注社会责任行为对财务绩效影响的不同机制的缺陷,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某些机制的缺陷,如对社会责任信息获取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增加监管和民间社会活动,以及引入第三方审计等方式加以解决。然而,企业固有属性(如高风险水平或企业形象的战略不重要)导致的失败似乎更难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其他补救措施,如改善法规,或企业管理层和股东对规范商业道德的承诺,以确保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

第二,对于社会责任投资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社会责任绩效好的公司和投资组合都能表现出更好的财务绩效。因此,在构建社会责任投资组合时,如果投资者的目标是追求高回报,那么更应该考虑企业的商业模式、风险水平以及主要利益相关者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等因素。

第三,对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学者而言,可以借鉴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同时研究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关系机制和能力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控制情境调节变量,可以更全面地探讨社会责任—财务绩效之间的关联。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