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营销应用

2024-01-10王晓莉陈志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用电电网资源

王晓莉,陈志刚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鹰潭供电分公司,江西 鹰潭 335000)

1 引言

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消费势头持续向好,用电量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中电联统计,2023 年前3 个季度全社会用电量高达6.86 万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6%。从电力供应端看,发电装机容量也呈现出显著上涨趋势,且新能源发电占比日益增加,但新能源具有波动、间歇等特性,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显得尤为紧迫[1]。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营销业务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广泛部署的数据采集终端产生了大量结构多样、来源复杂、规模巨大的数据,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了大数据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从行政、用户、技术、经济4 个层面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框架,厘清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之间的关系,阐述其营销应用策略,旨在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

2 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述

2.1 电力需求侧管理定义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的是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节约用电、需求响应、绿色用电、电能替代、智能用电、有序用电,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2]。

2.2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我国自引入电力需求侧管理以来,主要经历了4 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任务与特征都有所不同,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阶段及特征

2.3 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践意义

2023 年9 月15 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修订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 版)》,这标志着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来说,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引导用户合理、节约地使用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减轻电网负荷,避免限电现象的发生。二是促进节能减排。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是增加企业效益。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企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优化电力供应结构。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和资源浪费。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4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之间的关系

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之间存在密切的协调关系[3]。首先,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通过节能技术推广、能效管理、需求侧响应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浪费,从而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多的用户资源,提高他们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其次,电力营销可以借助电力需求侧管理来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和服务策略。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电力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而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帮助电力企业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变化,进而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实现更高效的销售和推广。此外,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有效地调控管理电力资源,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引导用户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用电方式,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方向与基本框架

3.1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方向

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于促进绿色能源发展、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模式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变革与创新[4]。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方向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①综合化。综合化是指将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储能、新能源等接入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有效调动能源供给侧与电力消纳需求侧的动态平衡,保证系统灵活性调节,实现多能互补,达到削峰填谷、缓解用能紧张等目的。

②智能化。智能化是指智能采集、智能分析,自动完成响应计划制定、用能优化策略自动生成。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演进,实现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

③市场化。目前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市场主体还是以邀约为主,参与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低,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将需求侧资源纳入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使得需求侧资源成为与供给侧资源对等的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更加凸显需求侧资源的价值。

3.2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框架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革命的兴起,以网络信息技术革新为主导的能源革命正在形成。电力与能源行业建设势必面临全新的变革,电力需求侧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实现综合化、智能化、市场化为目标。大数据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需求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5]。本文主要从行政、用户、技术、经济4 个层面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框架,如图1 所示。

行政层面包括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两个部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激励用户参与需求侧管理。例如,通过峰谷平电价、季节性补贴等措施,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从而减少电力浪费。

用户层面包括用户用电行为与需求侧响应两个部分,在经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激励后,用户会调整原有用电行为,提升电力需求侧的响应能力,包括减少用电量、调整用电时间、参与电力市场等。

技术层面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测、数据整合与分析。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电力需求侧的各种数据,包括能源使用情况、能效水平、电力需求和响应能力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以了解用户的用电行为和需求趋势,有助于电力企业优化资源分配和调度。

经济层面,建立电力需求侧响应平台,将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需求侧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能源协同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与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经济与社会效益。

4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营销应用策略

4.1 构建供需友好互动系统

随着国家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有效运用需求侧资源的调控能力,从而实现需求响应的精准化与标准化。构建一个供需友好互动系统,除了能降低电力投入,还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6]。

在电网规划设计、调度运行、营销服务等方面,积极搭建需求侧资源利用的互动系统与业务体系,调动需求侧资源参与其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源网荷作用,提高电网的柔性调控能力和韧性恢复能力。在规划设计方面,以安全、经济和可靠为原则,将需求侧资源纳入电网规划中,考量其可调节特点和对电力负荷、供需平衡的影响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需求侧资源的可用潜能,提升电网规划的总体效益;在调度运行方面,利用“虚拟电厂”“源网荷友好互动”“精确实时负荷调控”等服务,有效地将需求侧资源引入电网运行中;在营销服务方面,通过需求侧响应负荷集成商、需求侧储能等业务,对需求侧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

4.2 鼓励各主体积极参与市场运行

鼓励各主体积极参与市场运行,在需求侧管理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减少电网负荷对市场运行的冲击;通过对市场定价的调节,促使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引导用户智能化用电,规避用电高峰;鼓励能源供应商在储能设备上设置定量富余,减少电力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7]。二是鼓励需求响应负荷集成商参与市场运行,在面对负载冲击时,通过调整用电设备负载容量,减少峰值负载对电网造成的损害;政府部门要发挥电价调控作用,当电价偏高时,适时介入,有效地遏制电价的不合理波动。

4.3 建立用户关系管理机制提升营销精准性

通过建立用户关系管理机制,了解用户用电需求和行为偏好,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根据用户用电行为针对性推广节能产品和服务,如智能电表、节能电器、节能照明等,引导用户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用户关系管理机制有助于确定用电量,预测和分析电力负荷,优化电力调度和分配,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在用户关系管理机制中加入需求响应功能,鼓励用户在用电高峰期主动减少用电负荷,以减轻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和技能,引导用户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浪费。此外,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政策环境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需要注重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以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为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支持。

4.4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营销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相关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够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精细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需求侧管理措施,例如分时电价、能效监测等[8]。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能。大数据背景下,电力营销策略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收集用户用电数据,为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5 结语

“十四五”以来,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尖高峰时段电力需求的刚性增长,我国电力供需平衡压力日益增加,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是缓解紧张形势经济且高效的手段。此外,社会各方面对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作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9]。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基于大数据背景,从综合化、市场化、智能化3 个方面探讨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方向,并基于此从行政、用户、技术、经济4 个层面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框架,提出构建供需友好互动系统、鼓励各主体积极参与市场运行、建立用户关系管理机制提升营销精准性、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营销服务质量的营销应用策略,旨在为电力企业以及绿色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未来,随着电网能源工业由数字化转向智能化,工业体制的变革以及新兴技术的涌现,通过构建虚拟电力社群,使得用户能够互相交换、共享用电信息,并以共享经济的方式,实现需求端的柔性与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整体能效。

猜你喜欢

用电电网资源
用电安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穿越电网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用电安全要注意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电网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