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直接融资步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4-01-10武章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上市融资企业

武章平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显著的转型,传统制造业式微的同时,新型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正在蓬勃兴起。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渐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快企业上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企业老板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老板观念的转化。

落后的意识困扰企业上市

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老板勇闯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落后地区的企业老板往往存在上市意愿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实地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保守认识。

(一)认知欠缺

有的企业老板因受自身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储备等限制,本身缺乏上市融资概念。这些企业多是从家族式甚至小作坊起步成长起来的,家族式管理占主导地位,倾向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稳健型”传统经营。老板担忧企业上市实行股份制改造,股权多元化后会失去控制权,缺少现代企业治理理念。特别是一些刚成立不久的中小企业老板,常常注重初期的经营管理,未做上市规划,更倚重传统银行信贷的支持。相较于南方沿海地区的企业老板,在运用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意识上存在明显不足。

(二)资金充裕

有的企业老板是靠自有资金发展起来的,依据“滚雪球”模式一点点成长。在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都有保障,现金流较为稳定,手中不缺钱,对于上市不轻易尝试,没有想到要做大做强。

(三)成本太高

上市前期投入大,不了解企业上市的奖补政策。同时,财务规范成本较高,涉及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历史遗留问题等困扰以及较长的上市等待期和其他不能掌控的情况,降低了企业上市的意愿。

(四)体系不熟

有的企业动过上市念头,但受到不正规机构“忽悠”,交了“高学费”,没见效果,不再考虑上市;有的对资本市场结构体系不熟悉,各个层次的标准条件不清楚,不了解全面注册制、北交所扩容等政策,认为程序复杂烦琐;有的对优化资本市场环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方面政策认识不准确。

(五)能力不足

大部分企业缺乏具有上市经验的专业人才,现有人才机制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致与中介机构沟通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披露资料,不愿意公开内部信息,影响上市时间和进度。

难得的机遇有利于企业上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资本市场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在清醒认识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推动上市的诸多有利因素,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一)发展机遇难得

受新冠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动能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挑战,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首要任务。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真招实策促进经济发展。企业要认清楚当前形势,对未来充满信心。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北交所的扩容等为广大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创新型、科创型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正当其时。

(二)重视程度高

各地将企业上市工作作为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支持企业上市政策措施,特别是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想方设法整合协调各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列入量化考核目标内容,营造浓厚氛围。

(三)支持力度大

有的地方研究出台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举措,对拟上市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及时研究解决上市中的问题;有的地方汇聚政策合力,优化政务服务,优先办理备案核准和用地、环评、能评、安评等前置行政许可手续,“一站式”解决难点和问题;有的地方着力聚焦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打造“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有的地方对拟上市企业实施“白名单”制度,加强领导包联服务,汇聚大量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勇闯资本市场。

(四)金融服务到位

只要启动上市步伐,各项激励政策就会直达企业。一是及时奖补。有的在企业辅导时就给予三分之一的奖补额度,有的省市县各级就奖补300 万元,有的地方奖补的额度更多,基本覆盖企业上市的全部费用。二是全程“搭桥”。定期发布上市后备企业融资需求,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重点联系行”制度,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并在授信额度、利率、期限上给予支持;推动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对接,引导各类基金加大对后备企业的投资力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三是入心服务。推动建立健全上市服务联盟,统筹协调各中间服务机构,定期开展走访、宣讲、培训、路演、研讨、交流等公益服务活动,与各机构形成合力,送政策、送辅导、送培训,化解企业不想上、不会上、不能上困惑;各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企业。

创新举措推进企业上市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要抓住企业老板思想意识这个内因,从其所想所盼所急中切入,在现实与理想、当下与未来、困惑与对策中突破。

(一)从个人追求上激发起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老板的梦想,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高层次追求。一是企业上市改善资本结构。企业上市融资相较于银行贷款,没有到期还款的时间限制和利息成本,不会因为还旧借新的断档而影响企业经营。上市融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而且它不是一次性的,首次发行新股融资后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或者发行债券等方式继续融资,便于企业做大做强。股份制企业一旦上市成功,自然更引得广大居民的关注,政府政策资源也会倾斜,企业的合法权益更加有保障。

二是企业上市提高企业声誉。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以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为主,有的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家庭化管理等问题,发行上市的过程也是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是向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转变,提高了企业声誉。上市企业象征着高大上或小而精,往往代表现代企业家的形象、身份和地位焕然一新。上市后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市场地位、产品形象等方面会全面提升,在参与各项招投标活动中,上市企业比非上市企业更容易引起关注、赢得信任。

三是企业上市更容易招到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些企业常驻三线、四线城市,有的虽是工业园区,却跟乡村差不多,在招聘员工特别是高级特需人才时没有优势。同样的薪酬,一般员工都愿意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如果是一家上市企业,就可以运用更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实现员工股份价值,从而留住和吸引人才。

四是企业上市更容易良性发展。上市企业一般都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上市融资资金能够满足购买设备、厂房等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还能有效推动同类企业、产业上下游相互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群化发展韧性,达到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目的;上市企业公众信任度高,企业形象好,有利于争得更多的订单,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能够更好地开拓市场。

五是企业上市能够合理避税。上市企业股东在现金分红时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股份转让中能够享受税收减免。这两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企业股东合理避税的有效途径,能为股东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二)从生活最忧虑处引导

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企业发展都面临着继承发展问题,这是许多企业老板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困扰。老板一旦无力经营管理企业时,遗产分配往往陷入困境,矛盾重重。倘若按照现代资本市场理念,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依老板意愿分配股权给子女。子女如果想在企业工作,方便上班,如果想变现用钱,可以交易退出。如此仅涉及企业股权,不至于因分割财产而影响企业经营,甚至对簿公堂。

(三)从工作最现实需要中入手

在企业日常运行中最急需的事情往往是现金流,大多依靠银行贷款和租赁融资等。传统融资方式有还款时限的压力和利息成本。倘若企业进行股改后到交易所挂牌,面向高管和中层实施定向增发,融到所需资金,既解决了资金筹集,也无须担忧贷款还旧借新压力。同时,经营过程中还可以分红的方式分给股东,将优秀人才与企业的兴衰凝聚在一起,达到共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上市融资企业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