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血流超声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应用探讨
2024-01-10黄婵娟李佩倞袁容娣
黄婵娟, 李佩倞, 袁容娣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致盲性眼病,以突然发生的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为特点[1-2]。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金标准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但其操作复杂、有创且耗时长,患者往往因此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3]。相比FFA检查,眼眶血流超声(orbital color Doppler imaging,OCDI)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快速评估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有望成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快速诊断方法[4]。为了进一步明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球后血流动力学特点及OCDI作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依据,本文探讨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眼底血流参数变化规律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相关检测指标与年龄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34例(34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8~80(59.50±12.34)岁,其中年龄<60岁者15例(15眼),≥60岁者19例(19眼)。21例进行了FFA检查,其中13例经FFA检查提示视网膜动脉充盈延迟或动脉充盈前锋。纳入标准:(1)符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标准[5];(2)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在1个月内;(3)患眼初次发病,健侧眼未发病;(4)OCDI检查资料完整。排除合并青光眼及高眼压症者。另纳入同期健康者30名(30眼)作为对照组,年龄47~81(60.16±9.04)岁。病例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2-研第012-0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O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 使用美国GE 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取样容积为1 mm,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30°)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视网膜中央动脉取样在视乳头后3~5 mm处,持续记录4~6个波动周期,选择清晰图像进行测量和计算。OCDI评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血流异常标准:当视网膜中央动脉EDV检测血流信号为0或血流不连续时设定为临界值,满足临界值条件则判定为阳性结果[6]。
1.3FFA检查方法 采用海德堡HRA SPECTRALIS眼底荧光造影机进行常规造影检查。排除散瞳禁忌证后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详细检查眼底。造影前行过敏试验,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无不良反应,15 min后于肘静脉快速推入10%荧光素钠注射液3 ml(5 s内完成),同时按下计时按钮,进行眼底摄像。FFA评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血流异常的诊断标准:动脉充盈延迟(动脉充盈时间>5 s)或动脉充盈前锋(即在连续荧光片中见动脉荧光节节推进)[7]。
2 结果
2.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患侧眼与健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患侧眼PSV、EDV水平低于健侧眼,RI、PI水平高于健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患侧眼与健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不同年龄分组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年龄≥60岁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患侧眼P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健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EDV及RI指标在患侧眼、健侧眼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年龄<60岁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患侧眼PSV、EDV水平显著低于健侧眼和对照组(P<0.05),PI、R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健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年龄≥60岁患者的患侧眼及健侧眼与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P25,P75)]
表4 年龄<60岁患者的患侧眼及健侧眼与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P25,P75)]
2.3OCDI与FFA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病例组2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FFA检查及OCDI检查。有13眼(61.90%)FFA显示出动脉充盈延迟(动脉充盈时间>5 s)或动脉充盈前锋,OCDI检出其中11眼(84.62%)。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OCDI与FFA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7,P<0.001)。见表5。
表5 OCDI与FFA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n)
2.4OCDI诊断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比较 OCDI诊断阴性者发病至就诊时间迟于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OCDI诊断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比较
2.5OCDI诊断阴性者患侧眼与健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OCDI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阴性者患侧眼与健侧眼PSV、EDV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OCDI诊断阴性者患侧眼与健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3.1本研究通过OCDI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论证了OCDI检查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评估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的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表现,属于眼科和神经内科的急症[8]。OCDI已经被证实可用于测量球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有文献报道将OCDI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甲状腺相关性眼病[10]和呼吸睡眠障碍[11]的诊治之中。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率与血管灌注压和血管顺应性相关,其中EDV可作为反映远端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指标之一,EDV降低提示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组织缺血[12-13]。PI常作为评估动脉弹性和顺应性的指标,PI越大代表血流进入远端组织血管床的阻力增大,提示组织缺血可能性增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PSV和EDV显著下降,而PI和RI显著增高,提示远端组织血供不足,血流进入远端组织阻力增加,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5,13-15]一致。
3.2有研究显示,年龄≥60岁老年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中年人群,但<60岁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相较老年者显著增高[16-18],提示两者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年龄<60岁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其患侧眼PSV和EDV较健侧眼显著下降,而PI和RI显著增高,符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6]。年龄≥60岁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其患侧眼PSV、EDV、PI及RI与健侧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其患侧眼PI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老年患者患侧眼和健侧眼的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张建军等[19]的报道也显示,在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人中,视网膜中央动脉PI明显升高,提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硬化,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3.3在临床诊断有困难的情况下,如屈光间质浑浊,或临床诊断不明确时,OCDI检查可辅助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本研究结果显示,OCDI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结果与FFA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研究报道O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改变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20-21]。本研究针对OCDI检查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阳性者及阴性者的临床特征发现,两者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CDI诊断为阴性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更长,这可能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再通有关[22],提示OCDI检查宜及早应用。有研究认为PSV<10 cm/s可以作为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界值,且可能有助于诊断动脉再通阶段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但在本研究中OCDI诊断为阴性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PSV均>10 cm/s,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回顾性研究有关,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验证,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综上所述,OCDI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在球后血流动力学检测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丰富和敏感度高的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