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印尼扎堆
2024-01-10张延陶
张延陶
不分所有制,贯穿上下游,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尼投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印尼正在成为中企出海的投资沃土。
五菱宏光不仅在中国市场热卖。
在日系车一统天下的印尼汽车市场,五菱宏光艰难挤进销量榜单前十。7 月,印尼新车的零售销量下跌。同比下跌5.2%,零售销量为76,355辆。零售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五菱逆势同比上涨18.9%。领涨前十榜单。
在排名前十品牌中,仅有2 个品牌获得增长。五菱便是其中之一,另一家则为现代。
尽管与丰田33.9% 的市场份额相比,五菱的成绩仍难望其项背,但逆势高增的态势显示出印尼市场对于这一品牌的浓厚兴趣。这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五菱与现代都是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进入的这份榜单。
印度尼西亚汽车行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印尼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上升期,2022 年电动汽车销量达2 万多辆,增长两倍以上,预计2023 年销量将超过5 万辆。印尼工业部此前出台文件,明确了2035 年全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00 万辆的发展目标。
而细观印尼的汽车市场销售情况,简直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期的格局如出一辙——传统燃油车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
印尼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五菱占据了印尼78% 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韩国现代汽车收获了20% 的份额,而包括雷克萨斯品牌在内的丰田汽车则远远落后,份额仅为1.4%。
来到今年6 月,数据显示,印尼电动车(含混动和插混)的销量连续增长,6 月售出5,935 辆,创下单月最高纪录。6 月的电动车销量细分为混动4,718 辆、EV1208 辆、插混9 辆。其中,EV 销量最多的车型是韩国现代的艾尼氪5,共售出870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的Air ev,共售出210 辆。
二者的激烈交锋背后,是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印尼角逐的缩影。更是印尼政府对于“借东风”兴建本土汽车工业链的“权谋”。
印尼总统佐科指出,要抓住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机遇,建立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印尼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今年4 月,印尼财政部出台的电动汽车减税政策正式生效,优惠税率分为两档,国产化率达到40%的电动汽车销售税从11% 降至1%,国产化率在20% ~ 40% 的电动汽车销售税降至6%。印尼还规定将所有国家机构及其地区办事处的公务用车逐渐改为电动汽车,并不断扩建全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表示,力争到2030 年建成2.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作为人口基数庞大且新能源上游材料富有的印尼,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发展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与此同时,印尼市场也为中韩一众成熟新能源车企的内卷格局提供了一个“外绽”的可能。
现代汽车在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的背后,离不开其与LG 能源在2021 年就斥资11 亿美元在印尼建设电池厂的保驾护航;而中国企业也不甘示弱,在印尼投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
除了五菱主机厂,身处矿业行业的恒顺电气、德龙镍业等中国企业也早已在印尼布局镍矿;而在五菱身后,东风小康、上汽名爵等中国汽车品牌也在悄然提升存在感。
根据自媒体熊猫出海的统计归类,参与印尼“圈地跑马”的国内汽车行业企业分为以下四类:
· 以青山控股、华友集团、力勤集团、中伟股份、格林美等为代表的资源开采企业,主要负责镍矿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提供镍铁、镍钴等原料;
· 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全球锂电巨头,主要负责锂电池的生产和供应,提供电动车所需的动力系统;
· 以海亮股份、龙蟠科技等为代表的铜箔、负极、正极等材料企业,主要负责锂电池的核心组件的生产和供应,提供电动车所需的高性能材料;
· 以五菱、奇瑞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厂家,主要负责电动车的制造组装,提供整车产品。
这四类中资企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从镍矿到电动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这既是与韩国竞争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话语权的底气,也是中国新能源相关企业印尼抱团的产业逻辑。
相较于刚刚兴起的车企印尼扎堆,其实在更早之前,印尼就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目的地。这其中,德龙钢铁丁立国曾道出其中逻辑:换个地方干老事儿,在增量市场里,挣存量经验的钱。
早在2008 年钢铁行业迎来隆冬之前,丁立国就已判定行业将步入下行。德龙钢铁自2007 年就开展了国际市场调研,先后考察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西亚、中亚、俄罗斯、蒙古国、东亚、东盟十国等地,最后决定落脚东南亚。
当2022 年国内钢铁行业周期下行之时,印尼德信钢铁已经投产两年。与此同时,印尼的资源区位优势也促动德龙孕育新产业。
丁立国曾表示,煤制氢在印尼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除此之外,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40%的地热资源位于印尼,这也为利用地热能作为一种可靠且稳定的能源来生产绿色氨或氢提供了可能性。当前,印尼的德信钢铁正在快速发展,氢冶金的场景拓新或许率先从海外钢厂开始。
德信钢铁的成功也引来国内化工企业的侧目。
曾在2021 年作为德信钢铁座上宾的桐昆控股董事长陈士良、新凤鸣控股董事长庄奎龙如今也纷纷布局印尼。两家公司于7 月公告了在印尼项目总投资86.2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3 亿元的炼化项目。
根据印尼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1-6 月)实现外商投资为363.3 万亿印尼盾(约合245.4 亿美元)。中国以38 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居印尼上半年第二大外资来源,僅次于新加坡(77 亿美元),第三是中国香港(35 亿美元)。
究其原因,无论是汽车产业链还是化工产业或是绿色产业,无不需要巨大规模的投资额,而中国的技术+ 资本无疑是印尼各种资源“变现”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