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雾化吸入疗法,你了解吗
2024-01-09贺铮
随着医学的进步及雾化新药的研发,雾化吸入疗法逐渐被大家熟识,有些家庭甚至自行购买了雾化器用来居家配合临床治疗。的确,这些先进治疗手段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一些不规范使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轻则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重则带来安全隐患,更有甚者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那么,什么是雾化疗法呢?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为可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雾滴或微粒,从而使药物可随着患者吸气气流进入呼吸道和肺的直接给药方法。吸入疗法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具有靶向性强、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应用方便等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具有剂量可灵活调节、对患者协同性无要求等优势,尤为适合儿科患者,已经在儿科多学科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印证—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耳鼻喉科疾病中的慢性鼻窦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喉水肿等;在外科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及一些操作和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中也有较多的临床应用,且效果明显。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合适的患者、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疗程。本文从雾化吸入药物、吸入治疗两方面对雾化吸入疗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
目前,国内常用的儿童雾化吸入药物类型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及祛痰药等,代表药物主要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和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及其与沙丁胺醇的复方制剂、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在开封前和开封后,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应按照说明书中的贮存条件保存药品。雾化液的保存要求包括8~30℃避光、密封直立保存,不可冷藏;內袋开封后未使用药物应存放在药用复合袋中,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单支药物打开后应立即使用;无配伍禁忌药物混合后应在30分钟内使用。
二、雾化吸入治疗如何做
1.治疗前
开始治疗前,应先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此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①充分振摇药物;②装置首选咬嘴,如无法配合可使用面罩,但应指导患者经口吸入;③吸入药液总容量建议3~4 mL;④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且治疗前30分钟内不应进食;⑤需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⑥不要抹油性面霜,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2.吸药时
在吸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①应按医嘱用量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②建议患者采用舒适坐位或半卧位,平静经口深深地吸气、鼻呼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③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雾情况,避免药液进入眼内;④全程应密切关注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呼吸急促、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应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
3.吸药后
再说说吸药后,即便此时绝大部分治疗已结束,但对一些问题仍不可掉以轻心。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使得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所以用药—尤其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完毕后需要及时洗脸和漱口,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并降低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患儿年龄较小不会漱口,可用棉签或冷开水棉球擦拭后再适量喂水。
此外,吸药后还应注意对雾化吸入装置的处置。比如,为防止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咬嘴)套装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须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并干燥存放,同时根据产品要求定期更换。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疗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治疗质量,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而不可根据经验随意使用,尤其是在家中雾化吸入治疗时更需注意相关事项,并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
贺铮,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处方前置审核药师,质量管理组成员。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合理用药指导,参与国家级及院级课题1项,发表科普文章及视频等作品10余篇。致力于向公众科普儿童用药知识,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提供合理用药监护、支持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