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的“逐日之旅”

2024-01-09李彤

铁军·少年国防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核裂变托卡马克核聚变

李彤

来自太阳的启发

茫茫宇宙,芸芸众星,太阳是一颗籍籍无名的恒星,就算是在银河系这个大家庭里,它也只是一名普通成员。然而,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太阳是生命的源泉。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的活动影响着地球的方方面面。

现今,人类使用的能源大多数来自太阳辐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阳光养育的上古动植物深埋于地下形成的;风能则是由于太阳能在地面分布不均,热量差驱动大气环流形成的;水能是因为地表水受太阳照射蒸发后,随着大气环流形成水循环而形成的。

你知道吗,地球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太阳的能量如此巨大,这引发了人类的思考:太阳的“超能力”从何而来?我们能否制造一个“太阳”?

核聚变——人类永续的希望

1920年,英国物理学家爱丁顿发表了一篇论文,他猜测太阳的能量可能来源于自身内部的核聚变。但是,当时核聚变、核裂变的理论尚未建立,自然无法对其猜测进行科学验证。直到1938年,美国物理学家汉斯·贝特才从理论上确定了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简单来说,是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聚合成1个氦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能量。正因为太阳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才使得它能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辐射能量。

核聚变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势呢?首先,核聚变原料可以从海水里获得,因此是取之不尽的;其次,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等质量的化石燃料。另外,当前人类的核电站采用的是重核裂变反应,核裂变原料主要为铀-235,通过热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使其分裂,释放能量。核裂变原料一旦泄漏就会导致严重的\持续数百年的核污染,而核聚变的产物是中子和氦气(对人体无害的气体),没有高放射性污染。

如果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人类将再也不用为能源問题发愁,当前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将会迎刀而解。

中国EAST领跑核聚娈

自从人类发现核聚变反应以来,科学家们就一心想要驯服这头“能量怪兽”,但这个过程如同夸父逐日一般艰辛而困难。人工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才能触发,而核聚变发生时又会释放大量能量,导致温度和压力再度升高。严格控制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力,同时将能量导出,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核心难点。

托卡马克(Tokamak)是苏联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沿着这条道路努力前行,已经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虽然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尚远,但在核聚变实验领域,中国科学家已然成为领跑者。

2006年9月28日,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有“人造太阳”之称,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能量。

2012年,中国科研人员通过EAST获得了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打破世界纪录。2021年12月,中国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再创纪录。2023年4月,中国EAST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模式,领先全球。我们有理由相信,“人造太阳”终有—天会在地球上点亮,为人类的资源安全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核裂变托卡马克核聚变
核聚变能应用前景现一丝曙光
英原型聚变堆ST40实现1亿℃等离子体高温
“核裂变”与真实自我
狭义相对论与原子能利用
燃起“太阳之火”——谈谈“可控核聚变”
EAST托卡马克上截面效应对电荷交换复合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
德国仿星器:聚变装置造出氢等离子体
探析核岛重要厂用水系统管道安装问题
反射内存网络在托卡马克装置快控制器中的应用
基于 PXI Express 的托卡马克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