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字真经显奇功

2024-01-09朱杰

上海故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滨江老太工地

朱杰

1997年7月,年届七旬的杨存义从民建市委换届中退下来后,就带着一架照相机,开始在大街小巷“穿行”。他首把镜头对准了南京路,拍下“挑刺”照片,配上文字说明,送到了市信访办公室。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看到这些照片肯定了他的做法。随后各区选拔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组成了先期的“市民巡访团”,市领导特别提名请杨存义担任市民巡访团团长。2002年2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团正式成立。

20多年来,在历任团长杨存义、任德呈、曹道云,现任团长朱响应的领导下,市民巡访团队伍从最初的27名成员,扩展到目前覆盖市、区、镇三级,拥有三万人的团队。在经年累月中,巡访团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一本凝聚了团队智慧的“九字真经”,即:用眼看、用心听、用脚量的工作法成为每位巡访员的法宝,为提升上海的文明创建屡建奇功。

用眼看——滨江新景观

一提起崭新的滨江步道,市民巡访团副团长陶志良如数家珍。在他的眼中,绵延45公里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如同自己的新生“孩子”。6年来,他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浦江两岸各处。

一次,陶志良和巡访团成员身着“志愿蓝”马甲在虹口滨江段巡访时,一个上海“老爷叔”拉住了他的手气呼呼地指着标识说:“搞啥搞?上面明明标着距离厕所170米,可我一路小跑足足有三个170米才找到公共卫生间。”

陶志良听完后先宽慰了这个“老爷叔”,随后实地察看,发现滨江沿岸公共空间均已配套设置公共厕所,但由于指引标识设置密度和位置不合理,游人普遍感到难以找到。通过排摸,巡访员们还发现,部分设施建设与环境卫生、安全状况方面还有不尽完善之处,尤为突出的是开放时间也是“各自为政”。于是他赶紧将巡访员们收集到的情况进行梳理,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各区文明办,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第二年,陶志良又组织巡访员对滨江岸线45公里公共空间进行追踪巡访,对尚未整改完善和新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还作为市民巡访团的代表,在全市推进黄浦江公共空间建设管理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得到了市建设管理部门的赞誉。

如今,每当陶志良漫步在滨江空间,看着原先客货运码头林立的虹口滨江地区已被绿树植被覆盖,成为景色宜人的“天然氧吧”;看着陆家嘴滨江沿线花草植被色彩分明,二十多座“望江驿”遍布东岸,为浦江平添几分姿色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更希冀未来的滨江沿岸集体育、文化、休闲等功能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更加美好,成为上海市民和各地来沪游客饱览上海的新网红打卡地。

用心听——热线连万家

巡访团不断拓展城市巡访视野和范围,从最初的城市卫生监督巡访,到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巡访。2010年,巡访团与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合作,首创了“城市巡访”专栏,累计提供各类信息3000多条;组织巡访员随电视台记者到现场出镜点评1000多人次,做到了“件件有落实、桩桩有结果”,被老百姓亲切地赞誉为“城市啄木鸟”。

2021年初,姜艳华担任了市民巡访团副团长,主要负责与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城市巡访”专栏对接工作。一天,姜艳华接到来自浦东新区陈先生的求助电话,反映其居住处隔壁102室的老夫妻喜欢捡拾杂物,并在楼道内乱堆放,不听劝说,致使环境“脏乱差”。

听完陈先生的诉求后,姜艳华立即来到小区实地察看。一走进陈先生所在的楼道,见到的净是垃圾杂物。尽管她戴着口罩,还是闻到一股浓浓的酸臭味。老两口对姜艳华非常抵触,不时还从屋内传出生硬的谩骂声。不得已,姜艳华来到居委会,请居委干部一起再次来到102室。此时卷帘门正开着,只听老太在屋里一个劲地哭,原来老伯“三高”不肯服药人一下子晕倒在地,听到姜艳华等人到来,赶紧让他们进来。无奈整个房间里的垃圾堆得2米多高,必须“翻越”垃圾山后才能进到卧室。姜艳华和居委干部在艰难地越过房门口的垃圾山后,終于见到了老人家。大家七手八脚把老伯从屋里抬出,让他平躺在阴凉通风处,从卫生站赶来的医生就地测量血压,打电话投诉的陈先生还端来了凉白开水让老伯服药,这时老伯渐渐地苏醒了过来,一旁的老太连声感谢。这时姜艳华趁机开导起二老,做通了老两口的工作,居委干部也当场表示将组织志愿者上门帮助老两口整理杂物,清除垃圾山。困扰同楼居民多年的垃圾山终于清除了,脏乱差的楼道得到了改观,闻讯赶来的老两口的女儿见此十分感动并连声道谢。5天后,当姜艳华再次接到陈先生电话时,电话那头充满了感谢,说自己终于能在好的环境下生活了。

用脚量——上下联动新格局

巡访团成员结构多元且代表性强,他们中不仅有劳动模范、教师学者、基层社会工作者,还有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如何“带好兵、打好仗”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实际工作中,巡访团积极探索,努力把这支队伍从当初单一的环境卫生监督,向精神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拓展深化,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区域共动的管理模式,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健全和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普陀区市民巡访团团长杨霞从2011年到团后,一干就是12年,在她看来巡访团成员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已然是家常便饭,“出门一身洁、回家一身泥”更是屡见不鲜。有一年她和另外两名队员在金沙江路长风公园附近巡访时,天空突降暴雨,她们发现沿街有位老太不慎滑倒,途经的路人生怕多事没有一个敢上前搀扶。杨霞没有犹豫,与队员们共同上前搀扶起老人,杨霞更是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雨伞给同伴撑着,背起老太就往附近的长风社区事务中心走去。

到达中心后,杨霞帮老太要来了热水驱寒,询问老太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等,但神志不清的老太一无所知,还是杨霞细心,在老太衣服的内袋里找到了手机号码,随即通知了老太的儿子。老太儿子感激不已,事后来到普陀区市民巡访团团部表达谢意。杨霞当天因用力过猛,右手臂尺骨和桡骨骨折了。

2013年,周娟娟放弃了朋友高薪聘用,成为了奉贤区的巡访团团长。有一次去金山巡访途中,她在亭林地区发现一辆卡车上装了20多个液化气钢瓶,老板正卖力地为沿街店铺商贩违章灌注气体。这是危险操作!周娟娟知道一旦气体泄漏会发生巨大危险,立即拍照取证。这时,车上跳下来三个彪形大汉,手里握着明晃晃的钢刀,一边威胁说多管闲事就捅死你,一边抢过周娟娟的索尼相机,抽出胶卷重重地摔在地上。周娟娟没有被吓倒,她及时向警方报告,警方迅速出击,避免了一起爆炸隐患的发生。

2018年8月13日,正当上海文明城区创建任务全面展开,周娟娟根据市团安排到松江区进行交叉巡访时,传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得知噩耗后她谁也没告诉,强忍着悲痛,默默和队友一起完成了全部工作后再赶到医院。第二天她继续投入了巡访,直到母亲出殡才请假料理后事。十年春秋寒暑,周娟娟以自身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团队的好评,并在市民巡访团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作了交流,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长宁巡访团团长陈美珍退休前从事建筑行业,对建筑工地的巡查得心应手。一次,陈美珍途经一建筑工地,发现该工地的施工铭牌失踪不见,进出的车辆卷起的扬尘,漫天飞扬,沿线路面上都是滴漏的泥浆,周边的市民怨声载道。陈美珍赶紧拿起手机拍摄取证准备上报。工地的管理员一看有人在拍照立刻围了上来,抢夺她的手机,并将她带到了工地办公室。面对工地负责人的强词夺理,陈美珍果断亮明市民巡访团的身份,工地负责人见此一边归还手机一边找各种理由解释,希望请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陈美珍不为所动。离开工地后,陈美珍向长宁区建交委作了反映,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使工地对未健全的项目逐一进行了整改。10年来,陈美珍的脚步走遍了上百个工地,在巡访时被野狗咬伤、被占道经营者威胁、被民工误解推搡等屡见不鲜,但她从未有过抱怨,和巡访员们一起为长宁区创建美丽家园默默奉献。

闵行区巡访团团长黄慧萍最难忘的一幕,是为浦江镇一个老旧小区解决助动车停车难的问题。这个小区有地下车库可供助动车停放,但一些居民为贪图方便在小区内随意停放,影响了小区的生活环境和秩序。黄慧萍得知后到小区与居委干部、物业管理人员一起实地察看,听取居民意见。得知最主要的问题是车库与地面的坡道呈45度,助动车推行太难的情况后,立即向物业提出了重新浇注坡道,斜度不超过30度的建议,得到整改后,小区助动车乱停放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获得居民的好评。

二十一年来,市民巡访团成员坚持“用眼看、用心听、用脚量”的“九字真经”,为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大显身手,做出了卓越成绩。

(插图/桑麟康)

猜你喜欢

滨江老太工地
福州滨江私宅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芜湖滨江天际线
求婚
L 老太再婚
热闹的工地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工地上的女人们
高新(滨江)区:打造“智慧e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