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单元,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2024-01-09孙绪丹
孙绪丹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水平,并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本理解能力以及情感洞察力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的学习系统,以宏观视角展开语文授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确定目标,高效教学
不管是单篇文本精讲,还是单元整合教学,教学目标的确立都极为关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应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的核心目标,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然而,从实际而论,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仅仅立足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设计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实际不符。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以前,教师应对单元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学情进行综合性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整体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大单元教学的落实。
例如,在开展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时,本单元收录了《哈姆雷特》《雷雨》《窦娥冤》这几篇经典戏剧节选作品。教师初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解读新课标对戏剧教学的要求,并将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其一,引导学生阅读戏剧选段,明确作者创作的初衷,品鉴个性化语言,分析戏剧中人物形象特征,调动学生学习戏剧的热情;其二,引导学生从戏剧情节、环境以及人物等要素入手,对戏剧作品的写作特征进行深入解读,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三,组织课本剧活动,引导学生对戏剧作品进行课堂演绎,使学生与剧中人物形成深刻共鸣,以便学生理解剧中人物的个性以及命运。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案例中,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以前,教师首先基于学生学情,同时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及单元主题制订了整体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知识。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大单元教学优势充分展现,并为高效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提升效果
在新课标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将任务群模式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通過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设计任务群极为关键。考虑到大单元教学和单篇文章精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跳出原有教学理念的束缚,立足大单元教学整体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确保大单元教学取得理想成效。
例如,在教学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四篇课文构建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深入感知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小说中任选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关注小说中交代的时代背景以及描绘的生活场景,把握小说呈现的特定历史环境,体会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深刻意义。任务二,关注小说艺术手法(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要求学生以自主梳理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鉴赏小说中的创作手法,通过作品中的关键信息,体会其独特的风格意蕴。任务三,指向小说创作。要求学生以生活为蓝本,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小小说,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认识。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可将任务驱动模式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将大单元核心要点拆解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单元教学精髓,从而加强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感知,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三、创设情境,提升兴趣
在设计了单元学习任务后,想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因为大单元教学牵扯丰富的知识点,且任务相对较多,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给学生直接布置任务,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这对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极为不利。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大单元教学效率也会因此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三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特意将教材后的“古诗词诵读”单元与本单元教学相融合,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来临,学校打算在公众号增加《共赏诗词风采》栏目,请你从本单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将其设计为公众号推文并投稿。”接下来,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微信推文。举个例子,有的小组选择的是《氓》,学生在文中梳理了人物的经历,绘制婚姻轨迹图,对男女形象进行了概括梳理,探究爱情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有的小组则是结合《蜀道难》《蜀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等诗词作品,确定了“历史感与浪漫风:李杜诗风比较”的专题,将李白与杜甫的诗词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诗人的不同经历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案例中,在进行诗词类文本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并未遵循传统教学思路,而是利用“制作微信推文”这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这样既能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享受语文学习过程。
四、整合结构,汇集文本
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可知,每一单元虽有特定主题,但划分并不细致,而大单元教学的实质是为了细化教材中的单元内容,重新调整单元结构,汇集文本,使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以此彰显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落脚点的语文教学价值。如果教师未能对单元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学生很难把握不同文本的内在关联,这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学习重点,还会影响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单元文本结构进行内部整合,深入探究文本间的个性与共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时,由于本单元收录的文本均与“学习”这个话题相关,因此教师将大单元主题确定为“探寻学习之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这六篇文章学习作者的思辨论证技巧,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并未遵循原有的编排顺序,而是将单元文本划分为若干个板块,第一个板块需要学生对比《劝学》以及《师说》这两个文本,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对学习的理解,探寻两篇文本在表述观点时的相似特征。第二个板块要求学生对比《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两篇课文,要求学生总结作者提出的学习方法,感受作者对学习的态度,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述观点。第三个板块由《反对党八股(节选)》和《拿来主义》构成,学生需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提高其自身的思辨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遵循单元编排结构,学生就难以把握不同文本的内在共性。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单元文本进行优化整合,调整教学结构以及顺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文本的异同点,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意义非凡。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但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还能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