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真有其人
2024-01-09京章和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51期
京章和
在我国,《西游记》的故事妇 孺皆知,至于其中人物“猪八戒” 人们更是津津乐道。其实“猪八 戒”是有原型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传入 中国的佛经并不完整,在翻译方 面也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以致 人们发现有不连贯的或欠妥的 地方,于是有人萌生到西方(泛 指现在的中国新疆、甘肃西北 部,以及印度,尼泊尔地区)取经 的念头。但直到三国末期,魏國 人朱士行才真正迈出了这一步。
朱士行是第一批受戒的中 国人,他的法号名“八戒”,意思是 坚守八条戒律:1.不杀生;2.不偷 盗;3.不淫乱;4.不妄语;5.不饮酒; 6.不着香艳;7.不坐高广大床;8.过 午不食。朱士行在洛阳白马寺研 习佛经,当他读了早期翻译的《小 品般若》以后,认为这部佛经在翻 译中“文意隐质,诸未见善”,于是 决心亲自到西方取回原经。
公元260年,朱士行从雍州 (在长安西)出发,穿过流沙,历 经千辛万苦,到了于阗,终于得
到了大本《般若经》90多章,共 60多万字,他认为这个版本是 比较完善的,决定把这部经书带 回内地。由于朱士行对路途并不 熟悉,加之沿途生活过于辛苦, 只好在于阗休息了一段时间。他 料知自己的身体已无力再长途 跋涉,于是让可靠的弟子把这部 经书带回故土。这部佛经经人翻 译后定名《放光般若经》。朱士行 本人又在于阗生活了几年,仍无 力返回故土,最后在于阗去世。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