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同伴排斥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4-01-0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链式同伴

戚 心 洁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州 350007)

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是我国2035年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成果密切相关,学习投入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1]不仅与学业成就密切相关[2],同时还能正向预测幸福感,提高学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3]。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一种持续的、充满积极情感的状态,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主要特征[4]。目前国内关于学习投入的研究以中小学生群体居多,已有研究表明学校班级氛围感受、领悟教师情感支持、专业承诺、家庭亲密度和同伴关系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学习投入水平[5]。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模式有很大差异。大学生对于同伴的需求没有青少年强烈,同时学习也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在生活中占据重要且唯一的地位。那么同伴关系是否还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所处团体的他人排斥或拒绝,个体感受到孤独,以及归属感、自尊,自我效能感被严重威胁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6]。同伴是大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他人,同伴排斥行为因具有隐秘性,难以立即识别和制止,导致很难彻底杜绝且时常出现[7]。“威胁—需求”模型认为;当排斥破坏个体效能感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反社会行为, 严重如无差别攻击、破坏学习生活环境等[8]。相反,当个体经历被排斥后强烈地想获得归属感,恢复自尊,那么会产生亲社会行为[9]:例如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帮助群体内他人,甚至为了群体利益做出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10]。当前对社会排斥造成的影响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研究上,但是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个人建设性行为。根据资源有限理论,被排斥个体在应对排斥时会消耗有限的认知资源,对随后的行为和认知任务造成影响[11]。已有研究表明经历排斥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个体的学业表现[12]。综上所述,提出假设1:同伴排斥显著负向预测学习投入。

根据“威胁—需求”模型,同伴排斥直接威胁个体的自尊,引发焦虑。但是目前对于同伴排斥与自尊的关系研究结论存在矛盾,有的研究表明经历排斥会导致自尊水平下降[13];然而也有相关分析研究显示被排斥并不会降低自尊[14],这提示经历排斥对自尊水平的影响或许存在个体差异。基于以上大部分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学生,本次研究将探究在大学生群体中同伴排斥与自尊的关系。同时自尊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15],已有研究表明高自尊特质能正向预测学业成就[16],与自尊概念有很大重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均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17]。因此提出假设2:自尊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

防御机制是情感、想法或行为的模式,是相对来说不自觉的,在预感到心理威胁时出现的反应。它的目的是隐藏或缓和引起焦虑的冲突或压力源。其中既能缓解内心冲突,又能适应普遍环境的被称为成熟的防御机制[18]。研究表明对于自我同一性不协调的青少年期的个体,在面对威胁个体自我表征的因素时,会进一步增加防御机制的使用。根据防御机制的层次适应理论,防御机制的使用与自尊水平紧密联系。一般来说高自尊个体倾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低自尊个体偏好选择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19]。成熟的防御机制普遍被认为和积极的行为相关。由于防御机制主要是为了应对危机而产生的,目前国内对于防御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由此产生的消极行为上,较少探讨防御机制与积极行为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在被排斥后“一蹶不振”,表现出回避学习的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部分个体表现出被排挤后学习动机更加强烈、“越挫越勇”的情况,其背后的机制对减弱社会排斥带来的危害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同时, 还有研究发现当面对社交压力和焦虑时,采用退行这类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学生表现为学习成瘾;而采用诸如任务导向这类成熟防御机制的学生则表现为学习投入[20]。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说明防御机制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复杂的变化关系,同时也为探究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提出假设3: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当个体遭遇失败时,自尊在应对失败和防御机制之间能起到缓冲的作用[21]。因此提出假设4:自尊和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理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同伴排斥影响学习投入的假设模型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被试

选取福建省某三所综合性高校学生共计1450名,回收有效问卷1231份,有效率为84.8%。其中男生631人(51.3%),女生600人(48.7%);大一233人(18.9%),大二465人(37.8%),大三314人(25.5%),大四219人(17.8%)。

1.2 测量工具

1.2.1 大学生社会排斥的测量

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进行排斥程度的测量。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1-5,分数越高表示排斥程度越高。共计19个项目。本次实验中Cronbach’s α系数是0.96。

1.2.2 自尊的测量

采用Rosenberg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共10个项目,总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次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7。

1.2.3 防御机制的测量

采用DSQ-35进行防御机制的测量,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反对,“7”代表完全同意。测量成熟、不成熟和神经症三个维度的防御机制。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5。

1.2.4 学习投入的测量

采用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UWES-S)。共17道题目组成,分为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学习投入越多。在本次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是0.9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和Mplus8.3对数据进行共相关分析、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105个项目中,共提取出16个特征值大于1 的公共因子,且第一个公共因子解释了变异量的21.53%,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同伴排斥、学习投入、自尊以及防御机制的相关分析

使用SPSS26.0中的相关分析对同伴排斥、学习投入、自尊、成熟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神经症防御机制之间进行关系的初步探索。结果(表1)显示同伴排斥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同伴排斥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同伴排斥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排斥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排斥和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同伴排斥作为应激源,均会激发个体的防御机制。自尊和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显著负向相关,自尊与神经症性防御机制无显著相关;成熟防御机制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不成熟防御机制和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仅仅证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变量间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故需要接下来通过中介效应进一步探究变量间的作用机制。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n=1231)

2.3 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的中介作用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Mplus8.3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排斥对学习投入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3,t=-4.12,p<0.001,95%CI=[-0.19,-0.07]),同伴排斥负向预测自尊水平(β=-0.48,t=-19.36,p<0.001,95%CI=[-0.53,-0.43]),自尊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2,t=9.83,p<0.001,95%CI=[0.26,0.39]),自尊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同伴排斥正向预测成熟防御机制(β=0.07,t=2.05,p<0.05,95%CI=[0.002,0.14]),成熟防御机制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17,t=5.55,p<0.001,95%CI=[0.11,0.23]),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自尊正向预测成熟防御机制(β=0.25,t=7.09,p<0.001,95%CI=[0.03,0.06]),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接下来采用Bootstrap法(5000次抽样)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尊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5;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1;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2;并且三条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三条路径的中介效应均显著。该模型路径见图2。

图2 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2.4 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中介作用

同样使用Mplus8.3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同伴排斥负向预测学习投入不显著(β=-0.06,t=-1.58,p>0.05,95%CI=[-0.13,0.01])。同伴排斥负向预测自尊水平(β=-0.48,t=-19.34,p<0.001,95%CI=[-0.53,-0.43]),自尊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33,t=10.76,p<0.001,95%CI=[0.27,0.39])。同伴排斥正向预测不成熟防御机制(β=0.35,t=10.19,p<0.001,95%CI=[0.29,0.42]),不成熟防御机制负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0,t=-4.60,p<0.001,95%CI=[-0.28,-0.11]),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自尊负向预测不成熟防御机制不显著(β=-0.11,t=-1.66,p>0.05,95%CI=[-0.23,0.02]),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没有起到链式中介作用。接下来采用Bootstrap法(5000次抽样)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尊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6,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7,且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单独中介效应显著。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1,但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该模型路径见图3。

图3 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3.1 同伴排斥对学习投入的直接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排斥对学习投入有负向预测的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1。经历排斥的个体会产生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一结果导致个体学习投入中的情感投入被间接减弱,社交投入被直接减弱。验证了学习投入四维理论和社会排斥的情绪自我调节理论[12]。另外,从认知神经角度来看,个体感受到排斥带来的负面情绪导致背侧纹状体和内侧前额叶之间的多巴胺受体浓度降低,降低了大脑的执行功能。而执行功能是个体在目标设定、计划和完成过程中的基本能力,高度参与个体的学习过程[22]。执行功能的下降导致个体学习投入水平的下降[23]。

3.2 自尊和防御机制的中介作用

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排斥会通过降低自尊水平直接影响学习投入,然后减少个体的学习投入。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同时也验证了自尊的社会度量计算理论(social meter theory),自尊是个体及时和潜在人际关系的度量器,自尊的高低反映了个体主观上对社会融入程度感知的高低。被排斥使得个体感受到与环境融入程度变低,表现为自尊水平降低。高自尊个体对生活目标的要求高,相信自身努力是促成积极结果的必要前提,于是会通过学习投入来维持自我价值感。当经历社会排斥之后,归属感和价值感降低导致自尊水平降低,相信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积极结果的信念降低,从而表现为学习投入的降低。同时自尊的降低也会导致个体的未来洞察力降低[24],从而影响个体对学习目标的设置和投入。

在研究结果中显示同伴排斥均能正向预测成熟、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体现了防御机制的基本心理功能属性。也提示了成熟防御机制在排斥情境中起到重要的缓冲保护作用,再一次验证了防御机制的适应层次理论,说明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的环境适应和积极行为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重新解释威胁因子,进而提高个体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投入水平。这一结果验证了社会排斥理论中的“报复假说”[8],也解释了日常人们说的“越挫越勇”这一现象。同时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在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自尊和防御机制之间的密切关系。自尊水平能正向预测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高自尊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未来价值取向,心理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当面对压力时也倾向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进行应对[13]。这与以往大部分对于自尊和成熟防御机制关系的研究结论一致。

另外,同伴排斥对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被自尊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完全中介。这提示同伴排斥导致的自尊水平降低和不恰当应对方式可能是造成个体学习投入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自尊负向预测不成熟防御机制不显著,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符合[18,19];这可能与本次研究仅测量了外显自尊,而没有考虑内隐自尊、防御性自尊以及内隐外显自尊组合有关。有相关研究表明面对挫折时,脆弱型自尊个体(高外显、低内隐自尊组合)和损伤型自尊个体(低外显,高内隐)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18],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自尊和防御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中介作用也表明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应对策略会使个体长时间无法摆脱排斥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认知功能和学习动机,减弱学习投入的水平,产生“一蹶不振”的情况。故帮助大学生练习使用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成熟防御机制,恢复对生活和学习的期待值是应对同伴排斥、避免大学生学习投入行为降低的有效路径之一。

以往对于学习投入的研究多为积极因子的促进作用,较少关注消极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削弱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为学习投入影响理论提供了支持数据。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提供了新思路:不仅需要在学校学风建设,教师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同时不能忽略大学生与同学、舍友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大学生个体感受到所处环境的排斥,则会降低学习投入水平。因此在做好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师的各项素养提高之外,还应该关注是否存在排斥行为,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发现纠正。自我肯定能缓解挫折情境对执行功能的影响[25],今后也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自我肯定的技巧来缓解排斥情境的不良影响。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本次研究为横截面研究,无法确定同伴排斥与学习投入之间明确的因果关系。许多大学生并不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有可能受到从众效应的影响导致学习投入过多的大学生被排斥。故需要今后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大学生同伴排斥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仅测量了外显自尊,对于内隐自尊未进行测量。今后的研究要考虑自尊的多个维度,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再次,因为社会赞许性效果的存在,被试在防御机制的问卷中倾向表现出成熟的防御机制,今后可以考虑使用内隐测量的方式对防御机制进行测量。最后,目前研究对自尊和防御机制的因果关系依然不明确,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未来可以在厘清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再进行中介效应的探究。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链式同伴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