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采编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2024-01-09段长青

电视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云端广播电视协同

段长青

(桐城市融媒体中心,安徽 安庆 231400)

0 引言

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和5G 的崛起,云采编正在引领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革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云采编的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聚焦其在新闻、体育、综艺及文化历史类节目中的卓越表现。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云采编如何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协同创作,为广播电视业务注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动力。

1 云采编概述

1.1 云采编的概念

云采编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容生产和编辑模式,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采编流程移至云端。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内容采集、编辑、制作等环节的分布式协同,通过云端存储、实时协作和弹性计算等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云采编使制作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编辑素材,促进团队协同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对传统硬件设备的依赖。这一概念代表了广播电视业务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重要趋势,为媒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1.2 云采编的关键技术

云采编的关键技术涵盖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5G 等多方面创新。第一,云计算。通过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云计算实现内容的集中管理、高效分发和弹性扩展,使得广播电视行业能够更灵活地进行内容采集、编辑和制作,不再受限于物理设备。第二,边缘计算。通过在离用户和设备更近的地方进行数据处理,边缘计算提高了响应速度、降低了延迟,尤其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广播电视环节发挥了巨大优势。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本地数据能够更快速地被处理,为实时采集和即时编辑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三,5G。在内容采集和信号馈送方面,5G 的高带宽和低延迟优势为广播电视业务提供了更为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环境。利用5G 背包、无人机等设备,记者能够更加灵活地采集新闻素材,实现了移动新闻采集的可能性。这些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了云采编体系,使得广播电视行业能够在实时性、灵活性和效率方面取得显著的提升[1]。

1.3 云采编的主要设备

云采编的主要设备涵盖多种关键技术工具,以满足广播电视行业的新需求。第一,云主机。作为云采编的核心,云主机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使得内容采集、编辑和制作能够在云端高效协同进行。第二,5G 背包。5G 背包成为移动新闻采集的重要装备,为记者提供了灵活性,实现随时随地的实时报道。第三,无人机。无人机在视角多样性和难以到达的区域信息采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拓展了新闻素材的获取范围。这些设备的融合构建了云采编的完整系统,使广播电视行业能够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内容生产,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和信息资源[2]。

2 云采编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2.1 云采编在新闻节目采编中的应用

云采编在新闻节目采编中的应用彰显了其卓越的实时性与协同性。通过云计算技术,全球范围内记者能够实时协同报道,迅速响应新闻事件。边缘计算提供本地数据处理,加速实时编辑与即时信号传递。5G 保障了内容采集的高速、低延迟传输,确保新闻报道迅速传达。移动设备如5G 背包、无人机赋予新闻工作者灵活性,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报道需求。新闻采编系统的建立促进团队协同,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

以湖南广电推出的“新闻云采编”系统为例,其整体架构如图1 所示。为进行两会新闻报道,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华为、索贝等公司研发了这套新闻云采编系统。新闻云采编系统满足了实时性、便携性、泛用性等需求,适用全国两会超高清、低延时的需求,将大小屏制作方案融合应用。新闻云采编系统具备无损画质、保障低延时,动态调整、流畅呈现、灵动呈现、多路拼接、云上收录、旁路加载、双流模式及智能切换等功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下载App 后即可接受采访,通过5G 和Wi-Fi 信号接入云采访服务器,实现采访嘉宾与新闻主播的实时在线访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芒果云依托新闻云采编系统打造了《两会1+1》新闻节目与云直播《云上对对碰》,实现两会代表、委员与相关人士的跨时空云对话[3]。

图1 湖南广电“新闻云采编”系统架构

2.2 云采编在体育节目采编中的应用

在体育节目采编方面,云采编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和实时性。云计算技术支持多地点体育赛事的实时报道,通过云端存储和处理,实现全球团队的协同作业。5G 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确保了内容采集和信号馈送的高质量传输,使体育节目制作更加精准和迅速。5G 背包和无人机等移动设备为记者提供了灵活性,能够实现在体育场馆外的快速采集。这些技术的融合构建了新一代体育节目制作系统,使得制作者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视听素材,提高现场感和观赏性。

以2021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东京奥运会报道为例,制作组采用总台技术局5G媒体应用实验室研发的云采编系统完成4K 超高清频道直播奥运赛事与8K 超高清节目的拍摄和制作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移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实现制播超清化、移动化和智能化,让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能超高清、沉浸式地感受奥运会的赛事氛围[4]。

2.3 云采编在综艺节目采编中的应用

云采编在综艺节目采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制作流程的创新和优化。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多地点的节目制作和后期编辑支持,促进了团队之间的协同工作。实时协同编辑、云端存储和流媒体技术使得节目创作者能够随时随地访问、编辑和共享素材,增加了制作过程的灵活性。此外,云端技术的灵活性使得综艺节目的制作更具创意,可更方便地采用新颖的互动元素。云采编在综艺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还为综艺节目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传统制作方式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进一步迈进。

以2020 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主办、咪咕音乐承办的云上盛典《吾即C 位——神武4·动感地带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为例,制作组运用云采编技术打造了全球首场5G+4K/8K+XR 云演艺盛典。此次演出活动布置了多台4K 摄像机与8K 摄像机,32 台自由视角摄像机,7 台8K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摄像机,确保演出现场各个角度的超高清画面实施采集,再通过5G 网络完成超高清直播信号的回传,通过咪咕汇5G 云采编系统完成内容采集、制作、传输、终端呈现等环节,实现全新云互动、云内容重构盛典场景。活动直播采用咪咕汇“1+1+N直播”模式,即一个盛典现场,一个江门排超8K 巨幕第二现场,N个8K 大屏现场、4K 万达影院等,实现全国多城异地同步直播,带给观众多场景、跨地域的沉浸式盛典观看体验[5]。

2.4 云采编在文化历史类节目中的应用

文化历史类节目中,云采编展现了其在素材整合和故事叙述方面的独特应用。云计算技术通过强大的多媒体数据处理,实现文化历史资料的高效整合,为创作者提供更全面的素材库。边缘计算在处理大规模文化历史数据方面提供了快速的本地数据处理能力,突出了云采编系统在信息梳理上的优势。本地技术系统和云端技术系统的一体化构建,为文化历史类节目提供了更灵活、安全可靠的制作环境。这一整合性系统不仅加速了节目制作过程,也为呈现更生动、深度的文化历史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节目组通过展示中国各大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历史故事,向观众呈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节目中,云采编被用于提高制作效率和协作效果。在前期准备阶段,制作团队使用云采编平台进行节目策划和素材搜集。通过云采编的在线协作功能,团队成员在不同地点进行实时协作,共同制定节目大纲和拍摄计划[6]。云采编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和资料库,方便团队成员查找和引用。在拍摄阶段,制作团队使用云采编的远程拍摄指导功能,通过与摄像师和采访团队进行实时通信,远程指导拍摄现场,确保拍摄质量和效果。云采编平台还提供了实时的视频预览和回传功能,让制作团队可以及时调整拍摄角度和内容。在后期制作环节,制作团队使用云采编的在线编辑功能,通过将拍摄素材导入云采编平台,团队成员在不同地点进行实时协作编辑。云采编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特效库和音频库,方便制作团队进行剪辑和音效处理。在发布推广阶段,制作团队使用云采编的在线发布功能将编辑完成的节目自动上传至各大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快速推广节目并吸引观众。云采编平台提供了数据分析和观众反馈功能,能够帮助制作团队了解观众需求和市场趋势[7]。

3 结语

在云计算时代,云采编的广泛应用为广播电视注入了活力。本文深入探讨了云采编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案例呈现,展示了云采编在提升效率、实现协同创作方面的显著成果。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演进,云采编将继续引领广播电视产业向更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云端广播电视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云端之城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