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区夜间广场空间光环境研究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华宇·秋水长天社区为例
2024-01-09吕英慧严永红
吕英慧,严永红
(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2.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5)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老龄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数据表明,到2019年末,中国老年人人口总数达到了2.5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1%[1]。由《世界人口展望》预测,至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会达到4.79亿,届时将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5.1%[1]。老龄化问题带来的不仅是社会负担的增加以及劳动人口的减少,更会加剧低龄老年人生理、心理等问题[2,3],这些问题会加快由身体衰老导致的知觉敏感度[4]、对比敏感度[5,6]、明暗适应能力[7,8]的退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社区治理”的理念以来,社区建成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便深得学界的注意,目前已有许多关于社区建成环境对不同人群影响的研究。但是,学术界对基于低龄老年人(年龄在60~69岁)行为需求与评价的夜间社区广场空间光环境的研究尚有不足。本研究旨在弥补相关学术空白的同时,期望能为老年人友好社区光环境的设计以及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1 环境行为学与使用后评价的概念及内涵
1.1 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是心理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于心理学100多年的发展史,环境行为学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起步较晚[9]。环境行为学主要研究人类以及他们所处周围各种各样物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9]。本研究以环境行为学的观点作为切入点,研究夜间的社区广场空间,更有助于深入思考和分析人的行为需求与其所对应的空间属性,帮助本研究更全面地剖析社区广场空间照明设计的内在需求,以此来探讨社区广场空间照明设计亟待改善的关键点。
1.2 使用后评价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一种评价程序和方法,它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同时也是最早应用于建筑领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10]。使用后评价着眼于建筑及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需求及建议,尽可能地提升设计的总体效果和作品的质量是该系统的主要目标[11],研究内容包含使用者心理满足、行为特征、空间环境等方面[12]。但国内很少将该理论应用于社区光环境研究,尤其是缺乏以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切入,并依据行为场景理论针对低龄老年人对社区夜间广场空间的整体需求和光环境感知的调查和研究。
1.3 框架的建立
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建立了研究框架(图1)。此框架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与行为场景理论为基础,对华宇·秋水长天社区夜间公共空间运用POE方法进行研究。在调研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采用了四种不同的调研方式,并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研究。第一种是用实地观察、拍照的方式记录社区夜间公共空间场景要素与低龄老年人的行为,并进行分析与筛选;第二种是通过观察注记的方式研究广场节点处的低龄老年人行为活动与场景的互动情况;第三种是对广场人行道光环境参数进行现场实测,与现有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种是以现场访谈、问卷的方式研究低龄老年人对社区夜间广场空间光环境的满意度以及视觉感受,进一步找出社区夜间广场空间光环境影响低龄老年人行为与感知的关键点。
图1 研究框架图Fig.1 Research framework diagram
基于以上对低龄老年人行为的研究与广场空间光环境的评析,本研究总结出华宇·秋水长天社区夜间广场空间光环境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低龄老年人对社区广场地面的照度偏好范围。
2 调研概况
2.1 研究对象
华宇·秋水长天社区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滨路石门大桥与磁器口中段,该社区占地面积为33 903 m2,总建筑面积为180 000 m2,含9栋楼宇,居民共2 128 户,其中家里有老年人的共1 523户。该社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共三段台地(图2)。
图2 研究对象概况图Fig.2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bject
2.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华宇·秋水长天社区采用实地调研、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
(1)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采用实地观察法进行调研,以拍照的方式选取 2022年 5 月两个普通的工作日和周末共 4 天,观察记录社区低龄老人由19:00—22:00在社区中的活动时间、地点及行为等信息,总共记录478条信息,其中工作日 168 条、周末 310条;依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低龄老人所处的不同位置与其所进行的不同的活动,并通过流动人数、活动种类来分析低龄老年人行为活动与光环境的关系。
(2)使用行为场景理论,并以行为注记法为主要方法探究社区低龄老年人行为活动,以此了解低龄老年人的行为活动与场景之间的互动情况。
(3)问卷访谈以社区低龄老年人(60~69岁)为调查对象,采用SD语义差异量表问卷形式,向居民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8份。基于问卷情况,总结出广场空间光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4)使用光谱彩色照度计(EVERFINE-SPIC-300AW)对社区广场人行道光环境进行实际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水平照度、色温等,结合光环境满意度评价值,找出低龄老年人对社区广场地面的照度偏好范围,并与规范标准进行对比。为控制天气因素(例如:晴天月光和雨天积水造成地面反光等)影响,本研究数据均为重庆夏季阴天全黑情况下测得。
3 华宇·秋水长天社区夜间公共空间光环境使用后评价
3.1 社区广场空间活动场景构成要素分析
由实地观察发现,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华宇·秋水长天社区的低龄老年人集中于19:00—20:00进行活动。通过行为注记法的记录可知,低龄老人主要有停歇、观望、闲聊、打牌、健身、遛狗、行走、带娃等活动。对活动人数、活动类型、灯具数量进行叠加分析可知,低龄老年人主要聚集在楼栋入口广场、社区入口广场、社区健身广场、社区中心广场和社区休闲广场等空间(表1)。结合图2中社区照明灯具的分布情况可知,低龄老年人多聚集在灯具数量多的区域。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该社区广场空间的使用频率与光环境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光环境会影响低龄老年人在该空间的停留性进而影响低龄老年人在该空间的行为活动。
表1 空间—要素—行为时间表
3.2 社区广场空间光环境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社区内各个广场空间进行满意度调研,要求填写调查问卷的低龄老年人对各个广场地面及整体空间进行光环境满意度评价,共收到有效问卷118份(克隆巴赫Alpha = 0.704),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本次调查问卷采用SD语义差异量表问卷形式(不满意记为-2,较为不满记为-1,一般记为0,较为满意记为1,满意记为2)。问卷内容包含对地面眩光程度、照明氛围、地面清晰度、地面照明均匀度、整体安全感以及整体空间光环境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本研究通过汇总各项满意度评价数据计算出各项满意度评价的均值,见表2。由表2可知,低龄老年人对社区中心广场、社区入口广场和社区休闲广场的空间满意度高,对社区健身广场和楼栋入口广场的空间满意度低。
表2 广场地面实测光环境数据与满意度评价均值汇总表
通过SPSS软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到表3。由表3可知,整体满意度与整体安全感、照明氛围、地面眩光程度和地面清晰度有显著相关性。整体安全感与地面清晰度、地面眩光程度和照明氛围有显著相关性。照明氛围与地面清晰度有显著相关性。
表3 各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各节点光环境实测数据结果分析
本研究在进行满意度调查的同时,对各广场空间地面的色温、水平照度值进行测量并计算平均照度值和照度均匀度,测量方法参考《照明测量方法》(GB T 5007—2023)[13]。测点位置在图2中标示,每个广场空间共计十个测点,最终计算结果汇总在表2中。
平均照度计算式为:
Eav=∑Ehi/N
(1)
式中,Eav表示表面平均照度(lx);Ehi表示单个测点的照度值(lx);N表示测点数。
照度均匀度计算式为:
U=Emin/Eav
(2)
式中,U为照度均匀度;Eav为平均照度(lx);Emin为最小照度(lx)。
利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与整体安全感、地面清晰度、照明氛围、地面眩光程度以及整体空间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表4。由表4可知,地面清晰度与地面平均照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表4 实测数据与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根据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本研究将lgX设置为表2中水平照度平均值的对数值,Y为地面清晰度评价值,运用SPSS软件对上述数值进行回归分析[12],得出各广场空间Y与lgX的曲线关系式:
Y=0.2701lgX-0.5789
(3)
当地面清晰度的评价值为0时,表示刚好能够看清地面,当地面清晰度的评价值为1时,表示能较清晰地看清地面[14]。因此将Y=0和Y=1代入上述关系式中,求得各广场地面水平照度值范围为:2.540~12.678 lx。根据《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中规定室外公共区域道路最小照度范围在2~5 lx[1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中规定广场人行道最小照度标准值在2~5 lx[16],《Lighting of roads for motor and pedestrian traffic》(CIE 115:2010)中规定行人和低速交通区域的最低照明水平范围为0.4~3 lx、平均照度水平范围为2~15 lx[17],以及李农等[18]提出的老年居住建筑室外照明5~10 lx推荐值,可知该取值范围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后续实验参数范围选取的依据。综合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要求,推荐老年人社区广场人行道地面照度取值范围在2~10 lx。
4 结论
本研究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基本思想,同时结合行为场景理论和使用后评价(POE)等基本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华宇·秋水长天社区夜间的广场空间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低龄老年人倾向于在灯具数量多的区域活动,且社区广场空间的使用频率与光环境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光环境会影响低龄老年人在该空间的停留性进而影响低龄老年人在该空间的行为以及活动时间。
(2)根据实测以及访谈结果,该社区广场空间光环境有以下问题:社区中心广场地面照度值远远高于规范标准值、局部空间有眩光且人行区域照度均匀度低,这对有视觉障碍的低龄老人来说是很大安全隐患。
(3)由问卷分析结果可知,广场空间整体满意度与整体安全感、照明氛围、地面眩光程度和地面清晰度相关。整体安全感与地面清晰度、地面眩光程度和照明氛围相关。照明氛围与地面清晰度相关。地面清晰度与地面平均照度相关。
(4)通过对实测结果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下一阶段广场地面照度实验的参数应控制在2~10 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