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视域下宇文所安唐诗传译之得失分析

2024-01-09王亚敏李东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所安宇文归化

王亚敏,李东

(皖南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学语言系教授、知名海外汉学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唐诗的专著,如《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 827—860》等。他历时8年完成了杜诗全集的翻译,他的杜诗翻译集是学术界第一部完整的杜诗全英译本,收录杜甫存世诗近1 400首。他对唐诗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然而译界对他的重视度还不够。鉴于此,本文对宇文所安的翻译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分析其唐诗传译的得与失。

一、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理论

(一)唐诗的散文体翻译

关于唐诗的翻译,翻译界一直存在可译与不可译、以诗译诗还是以散文译诗的争论。对于唐诗是否可译的问题,宇文所安认为“文学文本的基本价值观在译文中依然存在”[1]532,“自从文学存在以来,原文和译文中的文学已经并正在跨越文化和民族的疆界”[1]548。由此可见,宇文所安认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各种文学文本都是可译的。宇文所安采用散文体来翻译唐诗,因为他觉得唐诗译文没有必要押韵,美国现代诗歌就不押韵。几乎所有的押韵现代诗都是反讽的,读者在阅读押韵诗时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此,很多中国人把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押韵的现代英语,然而在美国很少有人愿意读这样的译本[2]66。由此可知,宇文所安之所以选择用散文体英译唐诗,也是考虑到英美读者的需求和接受度。他顺应了现代英语诗歌的发展潮流,用自由诗的形式为英美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唐诗阅读模式,以突出唐诗的内涵意蕴。例如:

(1)原文: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译文:Sleeping drunk, in autumn we share a blanket, daily we walk together holding hands.

We also fancied a plan to visit a secluded spot, then we sought out our Master Northtown.[3]29-31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诗中叙述了他和李白一起拜访范居士,然后在范家即兴朗诵了屈原的诗歌——《九章·橘颂》。朗读过程中,他们3人产生了共鸣。宇文所安用口语化的表达、散文体的形式来翻译,虽然没有元音押韵,但是他分别用“holding”和“hands”、“secluded”和“spot”两组词押辅音头韵,这种辅音头韵不仅读起来具有音乐感,而且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二)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是以目标语言或目标语读者为目标,以译文读者习惯的方式传达原文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读者,译文变成地道的目标语言,即“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4]20。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保留外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用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来翻译,以传播源语言文化为目标。使用异化策略,译文能够保留其他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征,传递一种异国情调,即“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4]20。在这个问题上,宇文所安认为“作为译者,我确信这些作品的‘中国性’会得以显现,我的任务是发现这个谱系差异的语言风格”[5]。异化翻译是宇文所安经常使用的翻译方法,例如在杜甫名诗《兵车行》的翻译中,“尘埃不见咸阳桥”中的“咸阳桥”,宇文所安音译为“Xianyang Bridge”,许渊冲则采用归化策略,直接省略了桥的名称,译作“the bridge”。《丽人行》的翻译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中的“椒房亲”“虢与秦”,宇文所安分别先以直译和音译的方式译作“Peppered Chambers”和“Guo and Qin”,然后用注释的形式将“椒房亲”和“虢与秦”的具体所指附在后面,从而使英语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除了异化翻译,宇文所安有时也会使用归化翻译的策略,例如“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是中国特有的虚构的神兽。《丽人行》“蹙金孔雀银麒麟”一句,宇文所安用“unicorns(独角兽)”这一西方神话中形如白马,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的虚构生物来翻译“麒麟”,顺应西方读者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理解“麒麟”的大致含义。再如,在翻译唐诗《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的“乳酒”一词时,为了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宇文所安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译作“grape wine”。

由此可见,宇文所安在翻译唐诗时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并注意将“诗学取向”和“读者接受”相结合,对于中国色彩浓厚的术语或者意象,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对于其他一些普通的意象或一些信息文本则采取归化策略,便于西方读者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播。

二、宇文所安唐诗传译之得

(一)对古代历史文化的重构

宇文所安翻译唐诗时方法灵活,他的翻译态度严谨细致。他说:“谈到诗歌的翻译问题,那就会有很复杂的回答。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是怎么翻译中国古诗的?我的回答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我必须翻译诗中的所有意思。”[2]66他在翻译时非常注重诗句含义的忠实传递,对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他大多采用直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式,以确保国外读者能够了解隐藏在唐诗中的历史文化和内涵意蕴。例如:

(2)原文: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宇文所安译文:With the turn of a hand they make clouds, then turn it back over for rain, there are droves of the shallow and insincere, why must one count them?

Have you not seen the friendship of Guan and Bao when poor —

people today reject this course as if it were dirt.[3]95-97

许渊冲译文:Friends of today are changeable as rain or cloud;

When you are rich or poor, they come and go in crowd.

But a poor man might become a minister wise;

Those looked down upon as dirt to fame may rise.[6]

宇文所安忠实地还原了原诗《贫交行》的每个细节,并且为了让西方读者详细了解诗中提到的信息,他还添加了两处注释。诗歌首句说有些人交朋友看重利益,趋炎附势,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变化无常。他在注释中解释了短语“Turning the hand over ”义为“for doing something easily”,并且还指出在该诗的语境中它的意思是“fickleness and lack of commitment(善变和缺乏承诺)”。通过该注释,国外读者可以很轻松地理解此处“翻手覆手”蕴涵的意义。“管鲍贫时交”句使用了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为了让国外读者了解这个历史典故,他首先用直译法将其翻译成“the friendship of Guan and Bao”,然后在注释中详尽地叙述了这个历史典故的来龙去脉,便于读者理解杜甫心目中真正深厚真诚的友谊。宇文所安利用这个典故向国外读者建构了中国古代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得意时相互鼓励,失意时不离不弃的友情观。而许渊冲则选择了归化的策略,忽略了“翻手覆手”这个带有隐喻意义的意象,只将“管鲍之交”这个经典的历史典故意译作“a poor man might become a minister wise”。

再如,在杜甫“三吏三别”之一的《新安吏》中,宇文所安作了4处注释[3]83-85。在第一处注释中,他沿用了原诗的注释,解释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郭子仪虽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但社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叛军数量众多, 民不聊生。而许渊冲仅仅叙述了一句“I pass by Xin’an on my way”。第二处注释是原诗中“次选中男行”中“中男”的解释:18~22岁的年轻男子。许渊冲则只说明了下限“Draft age is lowered to eighteen(征兵年龄降至18岁)”。第三处注释是对原诗中“何以守王城”中“王城”的解释,宇文所安特别标注当时的首都是洛阳。第四处则告知读者最后一句“仆射如父兄”中“仆射”指的是大将郭子仪, 此处许渊冲仅笼统地译作“the general(将军)”。宇文所安以自由体的译诗形态、加注释的方式尽可能详尽地传递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原了杜甫“诗史”的特点,再现了杜甫原诗的风格。

除了典故、历史背景外,宇文所安还对一些中国特有的意象及成语进行了注释,如《新婚别》中的“兔丝”“蓬麻”,《遣兴五首·其二》中的“旌节”,《遣兴五首·其三》中的“沙道”等。宇文所安通过直译加注释的学术性阐述解决了不可译的难题,避免了对原诗的曲解以及文化历史信息的损失,增强了译文的可理解性,同时重构了古代文化的形象。

(二)对唐诗文学史的书写

宇文所安将300多年的唐诗史按照初唐、盛唐、晚唐的脉络,对诗人、作品及其创作的历史语境进行具体化、客观化的描述,构建了唐诗文学史,这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宇文所安对唐诗的研究以及对整个唐诗文学史的建构,是以《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等5部专著为基础的。在书写唐诗文学史的过程中,宇文所安将不同阶段重要诗人的生平与创作作为主体结构,加以叙述和描绘。“我尽可能历史地具体化,总是注意唐代诗歌遗产的文本保存方式,而不是对这一时期做整体的笼统概括。”[7]也就是说,他在书写唐诗文学史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原貌,尽力归纳既合乎历史逻辑又符合文学规律的正确结论。他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讨论诗人对前人优秀成果的传承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如他在研究李白诗歌时,将王维作为比照对象,并探究了李白文学观念的形成与前辈司马相如、陈子昂以及同时代诗人吴筠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诗人及其作品。他也充分肯定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在《他山的石头记》中,他提到:“偏爱文本细读,是对我选择的这一特殊的人文学科的职业毫不羞愧地表示敬意。”[8]例如,他以王维的《偶作六首·赠裴十迪》为例,指出其诗中很多词句、意象都是对陶潜诗歌的模仿,“将陶潜的随意简朴与八世纪京城诗人的精致技巧结合起来”[9]。

宇文所安通过对历史脉络的考察和对诗文的细读,巧妙地将文本的“内容”与“语境”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了诗文的意义和内涵。作为汉学家,他提供了一种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出色地完成了对唐诗文学史的建构和书写,拓宽了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向西方传播的途径,促进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三、宇文所安唐诗传译之失

(一)对唐诗个别词语的误译

唐诗的语言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译者来说,准确理解诗歌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宇文所安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译的情况。例如:

(3)原文: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译文:Listening to gibbons I really shed tears at their third cry,

Accepting my mission I pointlessly follow the eighth-month raft.[3]353

唐诗中很多数词并不表示实际数量,如“虚负凌云万丈才”形容才华极高,“十年磨一剑”形容时间长。诗中的“三声泪”亦属于数词虚用的情况,是指诗人听到巫峡的猿啼,悲伤地流下泪来。这种数词虚化的表达,是为了表达作者晚年病痛缠身,壮志难酬、孤独抑郁的心情。而宇文所安不了解唐诗中数词虚化的用法,误把“三声泪”译作“at their third cry”。

又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三)》中的“日日江楼坐翠微”,宇文所安译为“Day by day in my ri-ver tower I sit in an azure haze. ”[3]355。诗句中的“翠微”指的是“青翠的山峰”,而宇文所安未理解该词的含义,误译作“azure haze(天蓝色的雾)”。

(二)对唐诗内涵的过度解读

除了因对诗句词语理解不当造成的误译以外,宇文所安还在翻译唐诗的过程中对一些诗文进行了过度解读。如王勃的《滕王阁》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一联意为“早晨,南浦一带云彩飞扬,犹如雕梁画栋;傍晚,西山上细雨飘洒,却似珠帘卷动”,描写滕王阁的环境优美,略带朦胧凄凉的感觉。而宇文所安却认为这首诗中的“朝云”和“暮雨”都是性交的委婉说法,他认为这里是王勃眺望眼前的实景,看到了这些性欲的象征[10]。这显然是对该诗中“朝云”和“暮雨”的过度解读。

四、结语

宇文所安对唐诗的传译,无论在语言忠实度,还是文化阐释度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其译文具有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对宇文所安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在古代文化重构和唐诗文学史建构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误读误译和过度解读问题,旨在加深对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及其作品翻译价值的了解,为中国文学典籍英译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所安宇文归化
强大的复姓
聪明不值钱
聪明不值钱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宇文老师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