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实证研究
2024-01-08魏俭
魏俭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审视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螺旋提升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要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助力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应对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改革存在不足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重要途径,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个规划服务的质效。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堂改革成效一般,主要表现为:
一是授课班级容量不够科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授课,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甚至合班上课,人数在百人以上,导致课程教授针对性差,也不容易开展有效互动。
二是授课形式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拘泥于学校内部,实践环节少,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企业一线工作的体验和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有的高职院校只开设网络课程,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是授课手段信息化程度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零零后的“网络原住民”特点不完全吻合,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率不高,网络课堂的作用发挥不足,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四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计与大学生实际需求衔接不够紧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引入不够及时,课程全部采用普识教育方法,各专业均使用统一教材、教法,忽略了专业特性和学生的成长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在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也无法起到指导作用。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三教改革水平不高,很多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专业课程的三教改革抓得紧,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同时因该课程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改革力量薄弱,一定程度减缓了改革进度。
1.2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职业素养不足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团队主要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但专兼职比例各高职院校不尽相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占绝大比例,而且队伍不够稳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大减弱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效果。主要表现为:
一是“六个必须坚持”的实践运用不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论研学不到位,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缺乏自我革命的创新意识,缺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问题导向意识,缺乏发展变化的系统性观念,缺乏五育并举的大局观念,服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动力不高。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不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多是由学生处、就业处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担任,专任教师数量甚少,甚至为零。这些兼职服务教师忙于繁琐的日常事务,人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频次少,集体备课时间短,实践活动开展不多,大多数指导教师对授课班级的专业不通,对其行业未来发展不清楚,大大降低指导服务的针对性。
三是规划指导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数智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渗透性不高,对学情分析上未能充分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存在效率低且精准度不高的现象,教学增值服务水平一般,工作成效受到很大影响。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可行的激励机制,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蓝图不够清晰,教师内在驱动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主动守正创新的干劲不足。
1.3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慢的艺术”,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需要搭建循序渐进的螺旋提升服务体系。而现实中,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是各领域融合性不高。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工作未能高效地渗透入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表现为学生职业规划内驱力不足,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行业、工作岗位之间的内在逻辑认识不清,对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
二是各方合力发挥不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多数没有充分发掘社会、企业、家庭的合力作用,各方力量同力共赢效果不显著。有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学校闭门造车,没有接受过其他方的咨询指导,常常走弯路。
三是重“量”轻“质”。很多高职院校过予看重就业率指标,而对长期规划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存在就业质量指标不够理想的现象。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顶层设计的缺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大框架的设计不完善,“大思政课”、“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未能充分展现,浸润式培养长期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力度不足,个性化指导弱化。
2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施路径
为了补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短板,构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1435”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即一个目标、四项任务、三条路径和五方平台,借助OBE 逆向引导,推行“三阶段四融合五聚力”工作方法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现高职学生规划能力从低年级的普识阶段、中年级的重点实践阶段,到高年级的一对一指导阶段的螺旋提升,充分体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全面性、连续性、个性化、阶段化和时代化特点(见图1)。
图1 “1435”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
图2 “三阶段四融五合聚力”工作方法
图3 “三阶段”工作重点
2.1 “1 个目标”
“1 个目标”就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就业,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2.2 “4 项任务”
“4 项任务”就是培养高职学生正确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学生长短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现“中学-高校-企业”职业生涯规划贯通式服务,并完成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素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任务,提高就业质量,保证“1 个目标”的实现。
2.3 “3 条路经”
“3 条路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传统课堂、社会课堂、网络课堂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三阶段四融合五聚力”工作方法,实现“4 项任务”,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2.3.1 三阶段梯度服务
结合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分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实现低年级的普识阶段、中年级的重点实践阶段,到高年级的一对一指导阶段的螺旋提升。
2.3.2 四融合统筹服务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双创实践为落脚点,四方融合、一体化设计,动态剖析专业定位、行业发展、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以发展的眼光深思与岗位胜任能力之间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差距,扬长补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精准就业。
2.3.3 五聚力协同服务
有效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是高职院校内循环可以完成的,需要打破内部循环和毕业生身份固化,开展内外双循环,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全部纳入循环当中,聘请企业导师、宣扬优秀毕业生事迹、开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等,五方聚力,资源共享,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4 “五方平台”
“5 方平台”就是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健康发展的五大有力支撑,即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网络平台、团队平台、考核平台和辅导员工作室平台,深化开展中高企职业生涯规划融通服务,大力培养规划服务团队,提升规划指导职业素养,借助辅导员工作室和智慧工作平台,扩展规划指导的深度和广度,并以考核评价为监督手段,实现过程控制和动态调整,确保和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服务的效能。
综上所述,“1435”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提供了一个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范本,它的实施可以促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显著提升,增强学生发展的目标性,锻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职业技能高超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力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