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舞台上的个体魅力

2024-01-08

电子竞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共性魅力技艺

文 杨 直

先说9 天赛期里我个人觉得最精彩的两场比赛。第一场是9 月28 日晚上举行的街头霸王5:冠军版本的决赛。44 岁的韩国运动员金管禹4:3 战胜了44 岁的中国台北运动员向玉麟获得金牌。这场比赛让我最感动的其实不是双方展现出的技艺,而是向玉麟防守上的突然崩溃。

事实上,在当晚更早时候举行的半决赛里,向玉麟将防守反击发挥到了极致,在以毫秒计的反应周期里,在不断相互猜测下一个动作的博弈里,最终胜出。但或许是休息时间不够,或许是达到了生理的极限,当决赛进行到后半段时,他就像突然用尽了最后的精力,再也防不住金管禹花样百出的进攻。

当一名老将终于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自己时,我反而觉得荣誉不再是衡量他亚运之旅的唯一标准了,因为他展示出了个体的魅力。

另一场比赛自然是最后一天的刀塔比赛。可能是我对比赛的理解太肤浅,我始终觉得,中国队赢下那场比赛本质上就是充分发挥了“肌肉刀塔”的优势,外在多了一点点耐心。我不知道在比赛里的某一刻他们是否暂时忘却了所有的外部因素,比如输赢对应的荣誉,或随之而来的褒贬,而是单纯地沉浸在技艺的展示与对抗里。

换句话说,依然是短暂地剥离了公共性之后个体的魅力。为何一定要强调个体的魅力,因为亚运会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属性被放大到极致的舞台,任何一届都是如此。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运动员的使命感,这些词汇不断强化着已有的宏大叙事,短暂但强烈地激起情绪的洪流,呼啸冲刷过去。

每一届综合性运动会的赛期都是如此。公共的意义当然很重要,这也是体育必须要起到的作用。但公共讨论和意义的大放异彩却掩盖不了个体千差万别的魅力。事实上,随着比赛开始,不只是场上的运动员,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我看来都或许短暂地进入了一种状态。满场飞奔的摄影师希望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我猜想在某一刻,他们的眼里只有拍摄对象,脑海里只有构图,按下快门的动作几乎是下意识的。

低头码字的文字记者希望抓住一些充盈在场馆里的情绪,将这些不可名状的东西用文字具象化地传递出去。在某一刻,他们的眼里只有观察的对象,脑海里只有诸多文字不断进行排列组合,敲动键盘的动作几乎是机械性的。摄像师、OB、导播……所有的工作人员我想都会短暂地进入一种类似的状态。笼统地形容起来,运动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其实都明白,在亚运会的舞台上他们所做的一切本身就因为被传播、被观赏、被讨论而具有必然的公共性,他们也一定想拿出在公共层面收获认可的作品。

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会不自觉地退回到个体的层面,只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将过往在某项技艺上的磨炼与积累尽可能全部、完美地释放出来。

这反而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所有的参与者,在准备的过程里,无时无刻不被公共性笼罩。运动员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行为是否得体,要接受面对媒体的表达培训,讲合适的话。工作人员既想要在公共性推动的流量洪流里分一杯羹,也要考虑在一个充满公共性的舞台上如何妥善地找到一个不打扰整体运行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参与的过程里也一样。

但恰恰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比赛开始的“哨声”响起,运动员想赢,摄影师想拍出流传度最广的照片,文字记者希望写出传播量最高的评论,摄像师想给到最好的镜头……当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真实或假想的竞争环境中时,比赛的氛围就从舞台上扩散至全场。于是,一场高水准比赛的背后,实际上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可能进入了名为“心流”的状态。

尽管推动他们进入这种状态的诱因是公共性,但唤起的却是对技艺的热爱。起码在那一瞬间,场上的运动员和场下的工作人员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你依然可以说他们共享一种状态,所以也自然而然地回归到了公共性的范畴里,这可能是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不过,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种感觉一定是难以长久维系的,但可能也是最难忘的。

图源:摄影师 任轶俊

猜你喜欢

公共性魅力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东方欲晓》的魅力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