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绘艺术发展与社会美育价值建构研究

2024-01-08夏克梁袁华斌

中国制笔 2023年4期
关键词:手绘美育绘画

夏克梁,袁华斌

1.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在传统绘画领域,中国画、油画等画种为大众所熟知,而对于手绘艺术,其门类属性、画风特征等,业内尚无人做出全面详细解读。首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的社会反响热烈,该现象背后涵盖的信息值得关注思考,其价值意义不可忽视。如何以手绘艺术为出发点构建社会美育当代化发展,同样值得探讨。以钢笔、马克笔等手绘材料创作赋能绘画技术美育为基本手段,提升手绘艺术的创新发展;以高校、机构、产业等多领域研究赋能绘画学术美育为基本初心,回归艺术教育本质的认知审美;以积极向上的绘画主题赋能社会伦理美育为基本理念,凸显对美好生活的品质追求;以高校师生、设计从业者、手绘爱好者、社会青年、儿童等多群体参与赋能社会美育为基本方式,引领社会百姓生活新风尚[1]。从学术性价值来看,近千幅手绘艺术作品详尽厘清手绘艺术概念;从艺术性价值来看,大展充分挖掘手绘艺术的可能性,丰富绘画艺术门类和业态;从社会价值来看,艺术可高居庙堂,更可现众生百态,展出作品让手绘艺术走进百姓生活,走进人民视野,大大促进社会美育发展。

图1 全国首届手绘艺术展现场

图2 设计手绘作品《院子》(作者:余祥晨)

1 一体与多元:手绘艺术概念厘清与形式分类

1.1 手绘艺术概念

“手绘”源于设计表现,常以钢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等为表现工具,现在已拓展到传统绘画工具(材料)以外的各种表现形式,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绘画体系。这种不同于传统绘画工具所产生的独特绘画体系往往具有自身特点和面貌,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和时代特征,能够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手绘作品可分为“设计手绘”和“艺术手绘”,“设计手绘”是指设计师以表达设计构思为目的的手绘图,“艺术手绘”泛指“设计手绘”以外的所有手绘作品。这两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欣赏性。手绘作品与其他绘画作品相同,通过绘画题材和内容来传递内涵和价值,同时,手绘作品具备传统绘画门类所没有的艺术表征。

“设计手绘”是设计思维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记录和表达设计师瞬间的灵感和设计意图,是抽象思维图像化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意象的表达,更是一种图示语言。作为“设计手绘”图,表达清晰、交代明了是其根本目的,这也是评判“设计手绘”优劣的重要依据。优秀的“设计手绘”图,不一定是尺幅有多大、刻画有多深入,也不一定要刻意追求某一艺术效果,但它一定是设计师个性、情感、艺术造诣的自然流露,蕴含着设计师的绘图经验和绘画技巧,渗透出设计师个人的艺术和文化修养。所表现的作品具有灵动性且富有情感,而且能让观者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

“艺术手绘”同样属于绘画的范畴,其涵盖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和包容,常不以某一作用为目的,而是作者借此抒发情感、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其题材也更为宽泛,表现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载体也不局限于传统的纸张。作者往往会更加注重个性语言的研究与运用,“艺术手绘”中不同的艺术形式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反映出作者内在不同的审美境界和个性风格。从“设计手绘”演变而来或是说从传统绘画脱胎而出的“艺术手绘”,经过不断更新、变化,其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与传统绘画的界限也变得越加模糊,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1.2 “设计手绘”与“艺术手绘”两者同异性

“设计手绘”与“艺术手绘”统称为手绘作品。当手绘作品作为图示语言的时候,其作品的艺术性并不影响设计作品本身的水准,也不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而当手绘作品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追求和探寻的则是一种新的视觉美感,画面所呈现的往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优秀的手绘作品,同样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设计手绘”其绘制的目的性很强,而“艺术手绘”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设计手绘”相对客观、真实和理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艺术手绘”则相对主观、比较感性,可具有实用性,也可无实用价值。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设计手绘”主要是对设计构思的表达,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表达的对象无论是物或是空间,追求的多为“是”,形式可以是寥寥几笔,也可以是写实逼真。“艺术手绘”往往是对物象的描绘或再创作,画面中蕴含着内涵与情感,追求的可以是“是”,也可以是“非是”,表现形式多样。

2 中心与周边:线下展览与数字传播齐头并进

2.1 展览活动现场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手绘艺术大展启幕当日,参加开幕仪式的嘉宾及观众,累计人数达千余人次,整场展览期间,现场参观总人数逾万人次。出席开幕仪式嘉宾不仅有政府代表、美协代表、高校师生代表、媒体代表,还有众多的艺术工作者与社会大众,手绘艺术展览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前来参观的大众群体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较大的年龄跨度,反映出手绘艺术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图4 展览当天,场馆人头攒动

2.2 数字媒体传播

据不完全统计,开幕仪式线上图文直播24小时累计阅读量超65万次,美术报、潮新闻等数字媒体报道阅读量超10万次,个人平台发布相关资讯不计其数。线上平台将公众融入手绘艺术展览之中,高参与互动率,形成二次传播,实现话题打造,传播手绘艺术价值。

2.3 数字技术介入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这股力量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世界,手绘数字化塑造了绘画艺术版图的新边界。在此次展览中,数字化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展览理想新路径,顺应数字化技术,带来新技术、新内容、新模式。策划团队使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把艺术家的手绘作品制作成数字艺术品,将静态作品注入动态视觉影像中,让数字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绘艺术完美结合。

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展览馆展陈“五感”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动态视觉、声音特效和互动体验中。此举意在打破传统手绘艺术在创作时存在着诸多限制,例如色彩局限性、纸张大小限制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介入,艺术家们可以在手绘艺术中实现更加丰富的色彩选择,也可以在不受纸张大小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增强艺术家手绘创作的自由表现力。

震撼且极具感官冲击的动态影像作品让观众感受到手绘艺术的动态魅力,同时,更加体验到传统手绘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融合的创意和无限可能。

3 画内与化外:手绘突破创新与社会美育进步

3.1 展览展陈形式创新

“继承不泥于古,创新不离于源”。弱化或消隐手绘艺术的陈旧思维和固有法则的影响,保持开放的胸怀,尝试多种媒介的表现。材料间的相互渗透,避免手绘艺术探索路径在封闭中循环。传统手绘艺术需要在守正中变革发展,展陈形式创新和手绘艺术表达需要强化其“塑性特征”。

3.2 受众群体规模庞大

手绘艺术的发展,从来就不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手绘艺术需要拓展其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业余爱好者、儿童)感受到手绘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对趣味生活的记录,对精彩瞬间的捕捉,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社会进步发展,大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审美观念不断提升,手绘艺术在业余爱好者眼中已成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庞大的手绘团体组织不断涌现,诸如:边走边画、速写中国、速写计划等。这些手绘爱好者社团常年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手绘活动,用手绘的形式记录美好生活瞬间。

除此以外,青少年儿童手绘艺术在国内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大量少儿绘画艺术展览不断地呈现出精彩作品。儿童天性纯真浪漫,对于儿童手绘,需要构建儿童绘画视角,积极探索儿童艺术创作的习得性、纯洁性、发展性[2]。通过展览的形式,充分挖掘儿童手绘艺术的独特属性:尊重儿童在手绘艺术中的主体性,珍视儿童艺术审美表达的主观性,重视儿童艺术审美发展的成长性。

图5 儿童是手绘展观众最大的群体

3.3 社会美育不断前行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即美感教育,它通过培养人们的认知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3]。

社会美育发展的核心力量集中于各类政府公益组织(如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和私人艺术组织机构,以及各类美育场馆的工作人员、各大艺术类高校的师生、文艺工作者、艺术家等自然人[4]。另一方面,新时代美育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美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提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手绘艺术作为一种新的绘画门类,其使命担当就更加突出。

图6 涂鸦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是手绘家”是下一届手绘展最好的主题

4 结语

手绘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门类,美育建设与美术教育形成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张力,既影响社会大众对美育内涵的理解,也影响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手段的发挥。有学者在美育融合模式中提出“大在美育、大在融合、大在共生”的美育教育新体系[5]。将校园、社会等多方结合,在学术研究、美育教育、社会实践、美术展演等多领域展开深度融合,方能探索出一条高参与性、高获得感、高成长性的美育共生之路。

因此,如果能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处理好手绘艺术理论研究、技能研讨、艺术传播与美育建设的关系,手绘艺术大展的美育建设作用将更加突出。

(注:文中所有数据由策展团队提供)

猜你喜欢

手绘美育绘画
手绘风景照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手绘
美育教师
手绘二十四节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