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

2024-01-08徐金海夏杰长

社会科学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业现代化体系

徐金海,夏杰长

(1.国家开放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39;2.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进程中,作为已经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旅游业,如何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1]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探讨如何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现代旅游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

(一)现代旅游业体系的内涵

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观察,我们认为现代旅游业体系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旅游业发展新生态,是一种具备面向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更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旅游业发展新架构,具体指的是以旅游要素市场化为重点、以旅游产品多元化为目标、以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和以旅游治理现代化为支撑的旅游新生态。

旅游要素市场化、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旅游治理现代化,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现代旅游业体系。以旅游要素市场化激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发展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好平衡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以旅游产品多元化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让更多游客体验到旅游的乐趣;以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旅游发展公平,保障游客的旅游权利;以旅游治理现代化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游客体验质量。

(二)现代旅游业体系的特征

现代旅游业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保护人民的旅游权利。传统旅游业体系是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现代旅游业体系是大众旅游的中高级阶段。支撑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技术发展更加智能,以数字技术赋能保障更多群体的旅游权利。第二,更加注重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旅游业体系阶段,旅游更多关注旅游业规模,解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然而规模扩张过快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业体系阶段,旅游更多关注旅游业质量,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三,更加注重旅游发展公平。旅游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是维护发展公平的重要力量。与传统旅游业体系相比,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注重旅游发展公平,发挥旅游在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等方面差距的功能。第四,更加注重旅游发展安全。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旅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很多改变。现代旅游业体系会更加注重旅游发展安全,切实维护旅游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

二、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机理

(一)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有效促进发展公平

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能有效促进发展公平,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大众旅游时代充分保障人民的旅游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从小部分人的权利发展成为大部分居民都能享受到的基本权利,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准。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带来了较大冲击,但大众旅游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每个公民公平地享受自由出行的权利也没有变;疫情结束后,旅游业逐渐地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第二,旅游业是促进发展公平的重要力量。发展公平主要表现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效应显著,能够促进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是维护发展公平的重要力量。

(二)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旅游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村地区适合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改善农村贫困面貌、促进乡村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3]第二,旅游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当前,沿海与内陆的生活水平差距有所扩大,南方和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是区域差距发展的新趋势,[4]通过发展旅游业能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第三,旅游业发展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收入差距缩小效应,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主要表现在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财富分配水平、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非工资性收入。[5]

(三)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更能加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旅游能够塑造人的个性。人们通过旅游陶冶情操、体验文化和获取知识,在旅游的过程中形成个人的特殊品质、思想、感情和自我观念。现代旅游业更加尊重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有利于塑造人的个性,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旅游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旅游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人们通过旅游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恢复再生产能力,还能够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三,旅游能够丰富人的社会关系。旅游作为一种离开惯常环境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者容易回归本真状态,跳出职业、地域等限制,敞开心扉,摆脱社会化的束缚,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与内容,有助于丰富人的社会关系。

(四)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较低和环境友好的特性,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点。[6]因此,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能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三方面:第一,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旅游业体系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会推动旅游业从依靠资源和市场驱动迈向创新驱动,具有创新属性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会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以推动旅游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着力提升旅游新业态的占比,推动传统旅游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迈向高级化,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旅游”的需求。第三,构建现代旅游体系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现代旅游业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来,现代旅游业体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与赋能能力,能够促进旅游业全产业链条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产业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五)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文明平等交流

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推动文明平等交流,其作用机制体现为三方面:第一,旅游外交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重要手段。旅游是友谊的桥梁,旅游外交具有的天然“和平属性”,[7]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地域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随着全球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旅游外交促进和平发展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凸显。第二,旅游发展增进彼此的文化理解。主客双方通过真实的旅游接触可以增进彼此的文化联系,建构起对异国文化和民众的认知。通过国际旅游的发展,可以加深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减少偏见、增进包容,促进世界和平。第三,旅游发展促进民间交往。旅游具有民间交往的属性,有效促进地区和平,增进友谊和交流。旅游是文明与文化平等交流的“催化剂”,可以加速两国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旅游成为不同地域文明与文化平等交流的“润滑剂”,特别是在双边关系堵塞时,通过民间外交的形式可以缓和双边政治关系。

三、中国式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旅游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旅游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旅游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对旅游的功能定位是外交事业,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旅游市场各类要素发育不足;另一方面是受到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制约。作为后发型旅游国家,中国旅游业得益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然而,该战略的实施也带来了旅游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的现实难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旅游资源配置中占重要地位,导致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旅游企业家精神欠缺,具体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不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意,同质化的旅游产品过多,[8]精细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较为匮乏,旅游供给质量与旅游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中国式现代旅游业体系,应加快提升旅游市场化程度,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升

科技创新提高了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的便利化、增强旅游管理的智慧化、促进旅游业态的多元化,是推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9]旅游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技术创新赋能旅游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变。然而,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主要表现为旅游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重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快速应用,提升了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不过与世界主要旅游强国相比,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旅游业体系,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补上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

(三)旅游资源错配矛盾突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旅游资源错配现象较为严重,旅游公共服务还有待完善,不同群体、不同区域游客的旅游权利还有所差别,主要表现为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特殊群体的旅游权利有待进一步保障。为保障不同群体的旅游权利,围绕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我国做了大量探索,但目前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还比较单一。由于客观存在的城乡和区域差距,我国尚未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旅游市场分割问题较为严重,阻碍了旅游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有序流动,旅游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导致技术资源、金融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旅游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此外,数字时代的来临,推动游客出行方式发生了大的变革,游客从报团出行转向自由出行,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与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10]尚难以满足不同群体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旅游需求。

(四)旅游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体验质量有待改善

改革开放40 余年来,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旅游行业发展过快,旅游市场化程度又发育不足,暴露出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问题,从“零负团费”现象到不合理低价游,再到大数据杀熟和旅游数据安全,都表明我国旅游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影响到了旅游体验质量。为构建新型的旅游监管体系,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度与法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例如,2023 年3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市场发〔2023〕41 号),提出依法对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实施监督检查,提高数字监管效能,探索如何更好对在线旅游平台进行监管。有研究指出,数字时代对传统市场秩序带来了重大挑战,无论是市场结构和运行模式,还是交易形态和交易内容的复杂度发生了重要变化,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监管新秩序。[11]虽然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围绕数字时代的旅游监管已做了初步探索,但尚未构建起适应数字时代的旅游监管新体系,旅游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屡有发生。

四、构建中国式现代旅游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推动面向市场的产业创新,塑造旅游业发展新生态

目前,现代旅游业体系尚存在着旅游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有待提高的现实难题,因此,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应推动面向市场的产业创新,塑造旅游业发展新生态。第一,增强旅游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培育旅游企业家精神,激活旅游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积极性,构建包含龙头、重点和小型旅游企业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的旅游企业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要瞄准世界一流建设一批大型的旅游集团,也要强化特色激活旅游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第二,优化旅游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依法保护旅游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发挥旅游企业家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人才、筹措资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旅游类高等院校积极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培养旅游领域创新创业创造的主力军。第三,推动旅游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加大培养数字文旅人才,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队伍。

(二)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培育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与世界主要旅游强国相比,我国旅游科技创新能力还较弱,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也有待提升。因此,构建中国式现代旅游业体系,应着力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第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旅游科技型企业发展,推动旅游企业加大对旅游科技创新的投入。第二,提升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把握旅游发展趋势,提升旅游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壮大旅游领域科技型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旅游科技企业。第三,加强旅游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与引进旅游科技创新领域优秀人才,围绕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旅游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加强交叉融合型旅游科技人才培养,特别是重点加强创新型、复合型旅游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实施支持旅游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三)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为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场景,为解决旅游资源错配提供了新思维。因此,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第一,加快构建旅游新发展格局。发挥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国家战略;要以国内旅游大循环为主体,优先满足国内游客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同时也要实现国内国际旅游双循环,提升旅游便利度,积极拓展出入境旅游市场。第二,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不同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不同旅游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提升旅游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区域挖掘旅游资源特色,打造现代旅游业体系。第三,优化旅游发展布局。要加强对全国旅游空间整体布局的顶层设计,推动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空间新格局,不同区域展现不同的文化和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提升旅游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着力解决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激发旅游业发展新活力

长期以来,为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解决旅游产品“有没有”的问题,我国比较注重旅游业规模增长,但对旅游产业结构关注不足。因此,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应着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激发旅游业发展新动力。第一,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应根据旅游消费需求结构调整与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供需实现精准匹配;着力提高游、购、娱旅游消费环节的比重,推动旅游内部各行业协调发展,创新旅游景区发展模式,推动精品景区建设,推动旅游购物的服务外包,提升旅游购物的设计和营销水平。第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旅游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在线旅游加快发展,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在线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全产业链。第三,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新的评价机制,淡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指标,建立旅游业高质量评价指标,改变评价机制,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推动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产品供给效率。

(五)提升旅游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旅游业监管新秩序

当前,现代旅游业体系存在着旅游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体验质量有待改善的现实困境。因此,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应着力提升旅游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旅游业监管新秩序。第一,创新旅游治理方式。建议推动从旅游管理迈向旅游治理,着力打造多元化旅游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加强旅游领域法治建设,提升旅游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旅游治理方式由管制型思维向法治型思维转变;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升旅游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第二,提升旅游市场监管能力。加大对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技术的研发,推进“互联网监管”,完善旅游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保持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建立适应现代旅游业体系发展需要的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加强对在线旅游企业的监管,提升行业规范水平。第三,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在数字时代,旅游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呼唤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旅游信用体系,推动实施旅游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发挥旅游信用体系在旅游业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旅游监管体系,加大对旅游市场主体失信的惩处。

猜你喜欢

旅游业现代化体系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