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策探析
2024-01-08王超
王 超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 临泽 734200)
乡村水系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农村水、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的供水方式有较大差别,其作用范围广,而且与居民的关系也比较紧密。农村水系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是保证农村优质高效、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我国乡村面积占比较大,且长期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功能、形态、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问题。完善的水资源体系,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 全面治理乡村水系功能作用
1.1 改善人居环境,恢复自然水系
农村河流、湖泊的水质状况与农业、乡村的水环境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再现自然景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恢复水生态,强化河道治理,既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根本,又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根本。
1.2 推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
水系的良性循环,是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支撑。良好的乡村环境可以使江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能吸引到更多高质量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发展绿色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兴旺幸福。
1.3 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根本
以水系为基础,以水为载体,根据怀旧、看水、看山的理念,结合地方文化特点,深度挖掘水文化的基因和历史,加强地域水文化、乡土文化,推动水系生态和乡村文明的交融,使水乡成为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
1.4 农村水利设施配套和保障是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保证
由于农村水系的多方面性质,使其在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污水处理、洪水治理等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岸线狭窄,防洪能力弱,河流淤积,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供水系统的建设须加强城市的防洪能力、改善城市的水质、改善生态、推动乡村发展和保障水资源的安全。
2 农村水系现状
2.1 河道淤积欠宽,泄洪渠道不通
目前,我国农村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差,河道功能弱化,水质差,采用一些技术手段。针对有明显淤积的河流,按照河流的输水、防洪、排水的需要,结合灌溉、水质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将整治的范围和规模分批进行;鉴于目前的淤泥面积比较小,周边又有居住,不宜采用清淤船或驳运的方法进行。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开发和建设工程层出不穷,人为因素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河道的泥沙淤积。密集的村落和人们的生活垃圾、废水导致河流淤积、水资源污染;建造房屋挤占河道,未清理的施工残余的泥沙,造成河面水位升高,对排水顺畅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河道的抗洪能力大为减弱。
2.2 防污控污不到位,部分河道生态环境变差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农村污水的大量排出和处置困难,在高磷、高氮等条件下,进行了肥料等方面的试验。近几年,我国虽然不断建立了大量的农田洁净设备,但并没有将其全部列入治理的范围,但是由于其面积小、水量小、自净能力较差,造成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由于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较低,导致城镇生活污水、规模化养殖、中小型企业产生的污水大部分都是直接排入河道。同时,由于农业的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水生态,一些地区的生态用水经常被挤占,水力发电厂发展较快的地区出现了脱水和断流现象。加强我国农业用水的管理,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水系建设,努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3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策
3.1 加强政府管理
农村水系综合治理相对于以往由政府出资扶持的中小河流,多集中于中小河流的支流、末端河流、农村沟渠、池塘等,治理对象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小。实际上,政府的管理目的已由单纯的控制洪水、灌溉等目的转移到了恢复乡村江河、湖泊、河流地貌、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等方面。切实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治理区由中心河道改为乡村一项又一项的控制,控制范围由以江河为重点的堤坝及河道挖泥,扩大至河道两岸的障碍清除、污染控制及水土保持。农村水系的粗放控制比一般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它更强调管理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3.2 清淤和河道清障
清理河内的砂石、淤积、垃圾等可以使河流的基本机能得到修复,从而改善河流的水流、排泄能力,同时采取环保措施,对淤积物进行无毒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加强水源保护区、生物栖息地和主要江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逐渐达到江河湖泊的净化、江河沿岸生物多样性的目标。针对农业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收集率不高,点源污染严重,农业种植区域有非点源污染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是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将污染物直接排放至已建的废水处理厂或小型综合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在深度处理后,达到特定的水质,再返回河流,用作园林绿化。二是通过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实现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达到净化水体和提高乡村水体的质量。
3.3 生态防护
通过生态护坡、滩涂恢复、林草增粗等措施,通过合理的渠道对河道进行改造,使自然河床、深滩、森林、河床等生态条件得到改善。对于破坏严重,防洪能力不足,水系硬化的河流,应尽量采取符合防洪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工业发展区、人口密集区及其他需要保护的河流,应按照施工方便、需求和洪水级别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洪要求,构筑了一座生态堤坝,避免河流流向或被人利用。在一些河道中,通过分散的农地和村落,必须遵守一定的保护措施。针对竖直的硬坝体,采取了重建、绿化、软化等生态修复的方法,以增强大坝的生态功能。在无人区、高低区、山区、凸岸等区域,尽量降低不利影响,保留河道原有形态,建设清水、绿岸、秀美景观。要以保护饮水为第一要务,严格划分水源涵养区域,切实加强水源涵养地的生态保障,禁止滥伐水源涵养林。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净化,加强森林碳汇、强化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耕地、土地资源、城市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监管。
3.4 坚持以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控制污染的根源
乡村水系的生态问题是由长期的、历史积累而来的,它与本地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立流域水系和农村水系一体化改造试点,大力推动农药、肥料和肥料的减少、肥料的使用,加强环境污染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加强非点源处理,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理,加强水土、地表、地下统筹、加强源头控制,积极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创建。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系是指以农田或农户为主体的河流、湖泊、塘坝等为主要水源地,具有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景观等作用。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水乡、振兴乡村等方面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