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4-01-08杨野
杨 野
(葫芦岛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在资源逐渐减少、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决心,采取相关实际行动。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的建设无法离开林业建设工作。然而,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正面临着病虫害的严重威胁。病虫害不仅危害性大,破坏性强,同时具有难以及时发现、预防的特点。因此,如何高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是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1.1 人工林自身特点
人工造林是当前林业建设过程中最常用的举措之一。由于人造林有便于种植及管理的特点,我国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然而,人工造林往往又具有树种类别单一、物种缺乏多样性以及生态脆弱的特点。由于人工林建设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生态失衡,因此,人工林也较为容易产生病虫害。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又导致人工林一旦出现病虫害,难以依靠自身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1.2 防治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大规模林业建设一般位于西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往往难以投入到先进技术的研究中,自然也难以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无法使防治技术与林业建设实际需要相匹配。此外,相关设备以及技术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都制约着防治技术的提升和进步。
1.3 尚无有效防治措施
传统林业建设防治手段是使用化学药物灭杀害虫,化学防治具有防治阶段性效果显著、防治效率高的优点,但同时化学防治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无法根治病虫害,而且会使生态系统的健壮程度进一步降低,长远来看对林业建设和发展极为不利。
1.4 病虫害持续增多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来了难以管理的问题,同时,由于采取了一些错误的管理防治措施,当前我国病虫害问题危害性不断加深,表现为害虫种类增多以及病虫害规模扩大。此外,由于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变异等因素,某些原本非主要的害虫转变成了主要害虫,这也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问题
2.1 监测预报工作不到位
由于林业病虫害早期具有隐蔽性强、不易监测的特点,在病虫害实际防治工作过程中,难以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在发现病虫害时往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态势,降低了防治效率又无法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防治技术水平低
我国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烟稀少的特点,比较适宜进行人工造林等林业建设,因此,我国的林业建设布局多位于这些地区。而与沿海地区相比,这些地区通常各方面较不发达,不仅无法及时更新防治技术,甚至无法及时了解相关技术最新研究情况。
2.3 部门联合防治力度小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涉及多个林业相关部门,过程中也需要各部门进行联合防治。但是,目前各部门联合防治力度小,效率较低,在人工林建设的多个环节中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某些环节非但不能取得联防应有的效果,甚至延缓了整体建设进程。
2.4 工作人员经验少
病虫害治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及技能有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在认识了解各类病虫害及相关防治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防治经验。但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经验丰富的农林工作人员比较缺乏,无法满足林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进程进展缓慢。
3 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3.1 完善监测预报体系
林业病虫害早期易于治理但难以发现,后期破坏性大且难以治理。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以预防监测为主,力争在病虫害发生早期就精准识别监测,及时获取相关情况并对症下药。为此,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者,应当重视林业建设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制定合适的病虫害预报工作计划,及时掐灭病虫害产生苗头,追溯病虫害源头,及时更新保存并宣传发布病虫害相关资料信息。此外,还应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分析病虫害形成规律,探究相应解决方案,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林区,应当将其与其他林区分离隔开,以防病虫害蔓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加强林区实时监测体系建设,及时预报病虫害产生概率。在国外引种的过程中注意做好生物防疫工作,紧抓各个环节的检查工作,避免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威胁。
3.2 研究先进防治技术
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见效快,效果显著,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对环境污染性强,对生态环境不友好。一方面,需要尽可能研究对环境友好的高效防治技术,例如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另一方面,当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需要尽可能选择效果明显同时对其他动植物伤害较小的化学药物。在自身开展防治技术研究的同时,也要向国外先进防治经验与技术进行学习,尽力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3 采取环保防治手段
目前,最常见的对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是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在两者中,物理防治即加强林区的管理巡视,由工作人员识别并清除可能产生虫害的区域。而生物防治又可以分为微生物防治以及病虫害天敌防治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环境十分友好,可持续发展性强。其中,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达成清除治理害虫的目的,而病虫害天敌防治利用害虫天敌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防治林区病虫害,但需要林区工作人员掌握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并具有相关的经验与知识。
3.4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在采取人工造林方式进行林区建设时,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系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木种类,同时提高树木种类多样性,采取混合种植方式进行林区建设。此外,可以种植其他植株以提升物种多样性,改善林区生态系统的健壮程度,提高林区在面对病虫害时的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
3.5 建设专业防控队伍
建设专业的防控队伍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有利。而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发挥队伍中所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林区建设的工作中。建设专业防控队伍不仅需要合理地在队伍中配置不同领域的技术人才,严格地控制选拔标准,还要有计划地组织防控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防控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经验水平,及时总结学习及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