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剧作家徐棻的文学传奇
2024-01-07乔雪阳
乔雪阳
11月27日晚,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闭幕式上,今年90高龄的著名川剧剧作家徐棻,荣获了2023 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
在战场上感受川剧魅力
1933年,徐棻出生于战火纷飞的重庆。徐棻的大哥挚爱话剧,初高中阶段,徐棻看了大量的话剧,也成了学校里颇有名气的“小演员”。高中还未毕业时,父亲去世家境衰微,加上大哥的话剧社烧了不少钱,为了保证弟弟初中毕业,徐棻提前结束了学业,但从未放弃过读书。有半年时间,她都泡在一位好友家的书房里——从鲁迅、巴金到大仲馬、托尔斯泰,古今中外无不涉猎。
之后,徐棻参军成为一名文工团团员,前往抗美援朝前线,为战士们加油鼓劲。在一场慰问演出中,有川剧名丑刘金龙的《审玉蟹》,还有青年名旦竞艳的高腔戏《秋江》。徐棻回忆道,“敌机一来,所有人屏气凝神间,我忽然听见了竞艳的演唱,一瞬间仿佛天籁灌入耳中,奇妙之极,优美之极,完全征服了我。”
1954年,从部队转业后,徐棻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当时北大学生会成立了一个地方戏曲社,徐棻任社长。因为当时北大学生会另有一个专门的京剧社,所以徐棻的地方戏曲社就不演京剧,演的多是评剧、越剧、川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和二人转等,这些融会贯通的演出历练,让徐棻的戏曲功底更加扎实。
曾受到巴金赞赏
进入北大后,徐棻接触到了系统的文学课程学习。
1961年,徐棻调入成都市川剧院,成为专业的川剧编剧。1963年5月13日,成都市川剧院在上海演出由徐棻编剧的《燕燕》,巴金也看了并赞赏有加。《燕燕》一炮而红,其融会贯通的创作手法,成为徐棻日后川剧创作的鲜明特色。
进入20世纪80年代“探索性戏曲”的时期,徐棻发表了多篇研究戏剧的文章,不仅对戏曲的过去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对戏曲的未来进行思考和展望。这种探索落实到自己的作品里,就出现了《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和《欲海狂潮》。
除了丰富精彩的川剧创作之外,徐棻还写过两部长篇历史小说:《成都辛亥潮》和《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