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穹宇,也话“神十七”
2024-01-07
聚焦热点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驾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太空“会师”。从完成在轨轮换,到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从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到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的任务,极具挑战性。
【热点1】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有新亮点
1.“航天智造”托举“生命之舟”
神舟飞船高密度发射任务对舱体结构研制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科研团队持续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确保舱体结构高质量交付,包括将神舟型号原有的二维图纸生产制造模式,转变为三维数字化工艺制造,以信息化手段使定型产品换“新颜”;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装配指导、轮廓度检测等瓶颈环节的技术突破;以智能化手段完成多项智能生产单元建设,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提升,有效保障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空间站的平稳运行。
2.“升級版”舱外作业将带来全新挑战
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的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从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考虑,神舟十七号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将把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太空天路”护航乘组开启全新太空之旅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采用了具备集成程度更高、处理能力更强、国产化率更高这三大优势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可实现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无阻,确保地面测试人员实时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太空天路”将以更强更优的功能为中国空间站的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4.“太空会师”见证中国载人航天无限可能
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胜利会面,不仅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太空会师”,也是在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20周年之际的“太空会师”。目前已有20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从飞天圆梦到梦圆天宫,中国载人航天还将不断创造无限可能!
◆解读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书写了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历史,也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奋勇前行的每一个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正是在此前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达到的新高度。也正是因为不断攻克一项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中国载人航天才写满了创新、超越的豪气。
【热点2】
中国空间站迎来最年轻乘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的是马上迎来48岁生日的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其他两名入驻“太空新家”的航天员分别是出生于1989年的唐胜杰和出生于1988年的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两年,他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了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唐胜杰和江新林是两个“新面孔”。其中,江新林曾经开过坦克、驾驶过战斗机。唐胜杰是乘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
神舟十七号乘组扎实学理论、练操作、强技能,重点开展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训练,特别进行了应急与故障处置训练。“在太空飞行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这么说,航天员即使睡着了也要睁一只眼睛,要做到前一秒与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汤洪波说。身体可以失重,心灵不能失重,唯其如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解读
年轻,意味着活力,也代表着接力。一批又一批年轻航天员成长起来,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奔赴,有“老带新”的传承,有航天人的协作,他们找准了青春的价值坐标,书写了成长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