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施力 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2024-01-06崔祥
崔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区发展中心”)立足教师发展需求,多点施力,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赋能,通过持续的“组合拳”和“作用场”,形成推动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
一、凝聚心力:激活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育其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并帮助其绘制好专业发展的规划蓝图。
1.树立正确人生观
人生观决定着青年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决定着其具体行为方式和对待教师这个职业的态度。对青年教师而言,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并通过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才能在教师生涯乃至人生旅程中寻找到真正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都有义务组织青年教师展开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在深层次的讨论中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人生,如何在繁重的教育教学中找寻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促使自己从平庸走向优秀,直至卓越。
为了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区发展中心在每年的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都会组织开展教师追求、师德修养与人生价值等主题的讲座,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面向乡村青年教师群体,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人生价值专题讲座,培育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深厚情感。此外,区发展中心定期开展评比,通过树典型、选标兵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的完整性、正确性认识,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2.培育职业认同感
青年体育教师正处于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要积极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为教师这一职业而感到光荣,始终把做“四有好老师”作为矢志不渝坚持的准则和奋进的目标。
为培育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区发展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江宁教育好故事”“最美教师”等师德主题宣讲活动,让青年教师从身边教师的光荣事迹中感悟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强化师德学习,通过多层次、常态化的师德专题学习,修炼青年教师的内心;开展“和名著对话,与名师同行”主题阅读活动,从于漪、斯霞、李吉林等名师身上感悟教育的力量,坚定教育初心;依托身边的师德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走进“陶行知”师德馆,感受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爱国情怀,厚植职业情怀。
3.绘制发展规划图
职业规划犹如大海里的航标,能够指引教师向着专业目标不断努力。当下,很多青年体育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帮助其结合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所处阶段,对其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展开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绘制适宜的发展规划图。
区发展中心引导和帮助不同年龄段的青年教师制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规划。对于刚踏入岗位的新教师,树立“一年过关、三年成新秀、五年成骨干”的目标;对于骨干青年教师,激励他们向着区级学科带头人奋进;对于区级骨干教师,对照市级荣誉标准,帮助他们制订更高层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层层递进,推动着青年体育教师持续努力,不懈奋进,迈向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台阶。
二、形成合力:提升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力”
区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的管理者、推动者和引导者,应为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梯、架桥,推动其成长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促使青年体育教师精准发展、抱团发展、借力发展。
1.聚焦短板,精準发展
教育科研是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教育理念、呈现教育智慧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在现实中,教育科研却是青年体育教师的“阿喀琉斯之踵”,是阻碍教师晋升的最大短板。对此,区发展中心聚焦这一短板,把教育科研作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写促读、以写促教、以写促思,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为切实提升青年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区发展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帮助他们精准发展。如,通过发放专业书籍、开设专家讲座、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夯实教育写作的内生力;立足教师发展核心诉求,组建区级教科研培训班,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入班,结合教师自身情况和发展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培训活动,如名师经验分享、学员成果交流、教科研主题沙龙等,切实提升学员的教科研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论文、案例、课题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教育写作热情,增强教育写作的吸引力。
2.创设平台,抱团发展
为切实促进青年体育教师发展,区发展中心组建了多个符合不同教师发展需求的研修班,遴选区内优秀教师参与,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如,针对教科研能力薄弱这一问题,开设教科研培训班,着重提升参训学员的教科研能力;针对乡村教师发展外力不足的问题,实施乡村学校“种子”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城乡教师“携手共进”,全方位促进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师发展平台不广阔的现状,成立“市级名师后备班”,依托“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创造机会促进教师更高层次的发展。
3.依托项目,借力发展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游离于学校发展体系之外,几乎都是以一种常态教学中生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开展教学与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更多地依赖于教师浅层的教学经验,不能够系统、全面地支撑起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学校通过项目化的研究,助力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区发展中心经过调研发现:当下,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将重大项目或规划课题研究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但是能够把体育团队纳入其中的学校少之又少。为此,区发展中心分批开展了全区性的课题(项目)研讨班,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各学校将重大项目或规划课题分解细化,将其中的子项目、子课题研究下放到体育教研组,让青年体育教师成为项目的研究者和参与者。如,江宁科学园小学,多年来深耕“区分性课堂”这一课题研究,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区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学校依托“区分性”课题衍生出“小学体育‘区分性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让学校的青年体育教师参与进来,承担相应的任务,借助研究实现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增强浮力:拔高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竞争力”
区发展中心架设更多“浮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浮力”,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契机和发展平台,构筑了一个更丰富的专业发展体系。
1.丰富评价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浮现出来
据统计,江宁区现有35周岁以内的青年体育教师近350人,但其中拥有“区优秀青年教师”及以上头衔的教师仅60人,占比17%。尤其是广大乡村学校,受学校整体发展滞后的影响,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缓慢,拥有区级头衔的青年教师屈指可数。基于此,除了强化对乡村教师的帮扶和支持力度,还迫切需要丰富教师评价体系,让更多优秀的青年体育教师有机会浮现出来。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1年9月起,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原有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三级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工作5年内的教师增设区“教坛新秀”评比,并指导各学校开展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评比,这使得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丰富、健全,为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发展平台,促使他们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2.创造展示机会,让内心的思想浮現出来
青年体育教师在学校通常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事务性工作,却经常处于学校这个“舞台”的角落,缺乏呈现自己教育主张和教学观点的机会。为此,区发展中心创造展示平台,让青年体育教师从“舞台”的角落走向中央,让内心的思想浮现在大家面前。如,每次区级研修活动,都留有充足的时间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勇敢地发表意见和建议;经常性地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课、沙龙研讨,让青年体育教师有更多契机表达自己的教学主张;提供更高级别的平台,让青年体育教师有机会与学科专家同台展示,在对话中碰撞思维,升华教育理念。
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青年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乐于在研修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他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3.拓宽发展平台,让获得的成绩浮现出来
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积累成果的过程。为了让青年体育教师的成绩更多地浮现出来,区发展中心拓宽教师发展视野,把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成果显性化,如荣誉表彰、公开课讲座、论文获奖等。这些成果推动着青年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进步,切实增强职业自信和发展动力;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反观内省,发现自身的不足,纠正行为的偏差,高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区发展中心组织的青年体育教师专项竞赛已成常态,如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评比、工作第三年教师的论文评选、工作第五年教师的课堂展示等。这些针对性的竞赛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促使其获得更好的成绩,推动其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