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关于评价的内容分析与实施
2024-01-06杨伯群唐强赵波
杨伯群 唐强 赵波
体育课程评价是中小学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进步的质与量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检验与激励的功能。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探索。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通过多样化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发展核心素养”,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由“能力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
落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是将核心素养落实于实践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好课程评价,并具有运用评价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参考评价的导向性功能,可能存在实践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淡化的风险。基于此,笔者以《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评价的内容分析为基础,结合对评价内容的价值导向理解,旨在为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中评价内容的核心要义
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评价建议”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涉及“学习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评定”3个方面,兼顾课内与课外,收集学生学习态度、表现、成效和健康行为等信息。
(一)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从目的、内容、方式、结果4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在实施学习评价过程中应该坚持其发展性与激励性的价值导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聚焦核心素养,以“增值”與“综合”为导向,注重评价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定评价目的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以判断课程目标达成度……”观察与诊断,既可以是教师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教学,也可以是学生在从发展角度进行自我审视,目的指向学生学习行为的达成度;在反馈环节,教师和学生既是反馈的主体也是客体,并且体现了“即时”的时效性、“多元”的综合性与“有效”的实用性;而引导和激励是实施学习评价“发展性”与“激励性”的价值导向,能够实现“学生积极地学和教师有效地教”的目的。
2.聚焦核心素养,选择评价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内容的确定应围绕“核心素养”,突破以“时间”“个数”“距离”等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内容的结构性与情境化,注重运动技能的迁移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以“增值”与“综合”为导向,选择评价方法
从核心素养的达成角度,应考虑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方式的优势互补;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思考,应重视增值评价,将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多以积极正面的表扬为主,并及时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表现;从核心素养精准化分析的角度思考,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智能设备、平台应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实现精准测评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4.注重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合理利用结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基本功能是运用“评价”这一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是实施评价的最终目的。首先,评价结果应该是全方位呈现的。对健康行为的评定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锻炼的情况,因此,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激励与反馈时,应将“优”与“劣”进行合理的分析,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取舍“优”与“劣”的比重。其次,评价结果应用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体育教师是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把握好基本导向的前提下,也应该倡导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到评价结果的应用者行列,形成导向与激励的合力,共同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改进。
(二)学业水平考试
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之中的考核导向,使指向于最终结果的学业水平考试“素养化”,利用评价的“杠杆作用”,寻求在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设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这种转型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改革:考查核心素养水平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考核者需要根据各水平阶段学业质量的描述,提炼出具体的测试指标;实施评价应创设贴近生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情境,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反映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以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命题内容,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的描述中,每个模块中的各水平阶段都从6~8个方面描述了学业质量要达到的要求;命题形式以实践测试为主,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属性决定的。
(三)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是录取与评估的参考依据,服务于学校的招生录取和区域的教育质量评估,具有指向性与参考性特征。
从“录取”方面分析,综合评定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必须包含学生每个学段的平时成绩。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评定应该将各水平阶段的评价与家庭、学校、社会3个维度的评价综合起来,将学习成绩、学习态度、锻炼表现、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全面反映个体的发展水平,形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多维评价结果。
从“评估”方面分析,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自身,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方向。因此,在进行区域教育质量评估时,也应该以核心素养评价为内容,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平时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等方面共同作为评估的维度,其权重由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二、课程标准中评价内容的实施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围绕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最终落脚点是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评价的基本属性还是其延伸属性,都应积极地反馈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评价反哺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运动技能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用评价赋能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就以上体质健康问题而言,除了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审视。《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水平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增加了评价案例。那么,评价如何赋能体质健康的提升?
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中,每个水平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呈现“渐进”的规律,且是多样化的。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需要从专项运动技能发展、活动参与、课外活动、情感表现等维度确定基本要求,并能够结合这些基本要求制订评价标准,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如,针对体能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体育教师应以评价为抓手,坚持做好每节课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指导学生每周完成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0.5小时(其中水平三和水平四要求为每次1小时左右)的课外体育锻炼,利用好课外时间做好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动。坚持抓好落实,并基于评价结果实行奖励与问责,用评价赋能体质健康的提升。
同时,“教学建议”部分对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进行了明确: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在140~160次/分。針对10分钟的体能练习,《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样作出引导,体现体能练习的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如此对一节课的运动负荷进行明确,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方面提出的具体评价标准。
(二)用评价赋能运动技能的形成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部分,从系统、完整的角度提出“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并确定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是课程标准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在评价建议中围绕核心素养提出了“展示或比赛中的表现”等运动能力,“运用所学健康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健康行为,“学练、展示或比赛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等体育品德,这些评价的基本导向都在助力学生学习和发展专项运动技能,评价的形式注重实践与比赛。作为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利用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通多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监督等功能,综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为学生创造环境、提供建议,赋能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三)用评价赋能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评价可以作为衡量教学实践中是否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一把“尺”,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是衡量教师上课上得好不好的依据,学生参与体育比赛与课外锻炼的次数成为这把尺的刻度。
1.改变评价方式,关注多元的评价指标
考核成绩往往只反映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等方面。多元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性、创造性、自主性等,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喜爱度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进步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2.改变评价方法,关注多向的互动评价
单向的教师评价往往只能给学生一个客观的分数,而不能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多向的互动评价可以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等的相互评价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课上的优势和不足,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参与度。
3.改变评价时机,关注经常性的过程评价
偶尔的期末考试往往只能检测学生在某一时段内的技能掌握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经常性的过程评价可以包括每节课后、每个单元结束、每次活动结束等不同阶段的及时评价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和进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投入度。
如,在篮球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在每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5分制打分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上运球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写下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个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等级制打分评价自己在本单元内运球技能的进步情况,并写下自己收获的经验和感受。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百分制打分评价自己在本次活动中运球技能的表现情况,并写下自己对下次活动的期待和建议。通过评价工具赋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名学生在运球技能上的掌握程度、进步情况、表现情况等,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运球技能上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运球方法和目标。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的把握,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满意度和喜爱度。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关键点,在终身体育意识这个主体目标的引领下如何编制课程实施计划、制订学习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内外练习是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要点。从这4个方面着手,体育课会变得内容丰富、方法新颖、情境生动,学生自然也会喜欢上这样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