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踏飞燕”的故事

2024-01-06汪志

中国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飞燕汉墓旅游

汪志

一说到“马踏飞燕”,喜欢旅游的人都不陌生,因为这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在很多著名的旅游城市与旅游景点,都能见到“马踏飞燕”的形象。它一经横空出世,便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为什么叫“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原名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天马逮乌”,别称“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其正式名称为“东汉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1800多年的雷台汉墓中,现收藏于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中,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因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蹄下是飞燕而得名“马踏飞燕”。当时的艺术家真是构思奇妙,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跑得真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马踏飞燕”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一般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它象征着中国广阔的旅游天地像天马行空,前程似锦,万马奔腾;二是,马在我国从古至今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战争及交通运输工具,有奋进向前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国乘兴旅游,尽兴而归;三是,它在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绝世地位,也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发扬光大。

众所周知,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西域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朝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神秘“雷台汉墓”的主人

据专家考证,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雷台汉墓是东汉时期镇守离此二百多公里外的张掖郡军事长官张姓及其妻子的合葬墓,他们可能是汉武帝时期张骞的后裔,因为古墓中出土了张骞西域探险的地图和记载。据资料上记载,雷台汉墓的墓主张姓生活在公元186年—219年之间。雷台汉墓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有的雷台汉墓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还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建筑。

雷台汉墓因出土了“马踏飞燕”而享誉国内外。出土的铜奔马为东汉时期的青铜器,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公斤。这匹马,头部高昂,扬尾御风,昂首嘶鸣,三足腾空,落下的一足踏于飞鸟之上,且骨肉匀称,身姿矫健,就像曾经横行天下的“古凉州大马”,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与铜奔马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套铜车马仪仗队。根据出土后的组合关系,这支队伍由四部分组成。一匹骏马站在整个队列的最前端,一路奔驰而来,脚踏正欲向天界上报消息的飞鸟,此时墓主人的护卫军阵已整装待发。车阵队列前端的是17件手持矛、戟等兵器的武士俑乘骑,其后为墓主人的主骑马和4匹官吏从骑。车阵队列中端是作为前导的1组斧车和4辆轺车,紧随的是3组军官及夫人的乘骑车马。最后是作为载粮所用的辎车。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共计99件器物:由39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招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其中许多铜器上都刻有“张氏奴”字样。铜车马仪仗队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因铜奔马“马踏飞燕”被认为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象征,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马踏飞燕”的传说

“马踏飞燕”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之一,这件青铜制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传说中,“马踏飞燕”是一件献给楚国大夫吴起的礼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经战乱与文化压力而得以保存至今。马踏飞燕是青铜器奇葩,在世界铜器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铸造工艺高超,创作灵感和文化积淀也相当深厚。根据史料记录分析,马踏飞燕是通过“镂空铸造”技术铸造而成,这种铸造技艺需要先把铜块磨成一个大的几何体,然后在几何体的不同位置上挖出空洞,变形后成为铸造芯。铸造芯是铸造中起到制定造型和确保铜件长度的作用,它需要经过精密加工,才能将空心铜件铸造出来。至于造型,马踏飞燕半蹲在飞燕人脚边,表现出谦恭敬爱之意,其精致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马踏飞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背后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首《岘山夜游》:“岘山夜雨涛声里,忆得吴王满宫时。密切(猎场)翘盼琼台上,一声春怨,双燕到家飞。”另外,在东汉时期,《山海经》也有关于“马踏之燕”的神话,该神话中描述了一只顶着马蹄子印记的大雕在天空翱翔,并且成了一个神圣的四灵之一。而在远古时期,《吕氏春秋》中也有关于马踏飞燕的出现,其中写道:“秦将修缮京师道路,有一巨石,阻于道偏,众人不移,唯有一小童乘上马,踩在飞燕之上,巨石便移了。”

历经沧桑的“马踏飞燕”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中国古代铜器艺术精品之一。“马踏飞燕”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无论时间怎样漫长,经典的“马踏飞燕”永不会过时和被淘汰,它是國粹,是我们“龙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眼千年,穿越在“马踏飞燕”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仿佛就像在昨天……

猜你喜欢

飞燕汉墓旅游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14级台风袭日致11死600伤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Language
旅游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
拜见丈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