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地铁站台隧道间新建深基坑施工影响分析

2024-01-06刘庆林钟翠华

天津建设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站台号线岩土

刘庆林,钟翠华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35)

地铁车站建设往往需要进行大量拆迁,当拆迁进度滞后时,为保证全线开通,局部站点需“飞站”处理,仅先期实施站台隧道部分以确保轨通,后续地铁站厅等附属结构待拆迁完成再实施,但后续站厅实施需紧邻既有运营线路,需探索一种合适的开挖支护方法,确保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目前邻近运营地铁线路的基坑开挖采用的支护形式主要为围护墙(桩)+内支撑[1~2]。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综合地质情况和既有线现状条件,采用吊脚桩的支护形式,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的运营安全。

1 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某车站为6 号线与11 号线换乘站,其中6 号线由于拆迁问题,仅实施暗挖站台隧道及附属风亭,处于“飞站”运营状态,11 号线实施期间需将6 号线站台隧道与上部新建明挖站厅连通。

既有6号线暗挖站台为分离岛式站台。复合型衬砌隧道标准断面宽约9.69 m、高约10 m;二衬厚度0.6 m,初支厚度0.3 m,侧向设置ϕ22 mm 砂浆锚杆,长3.5 m;拱顶覆土厚度约20 m;左右线隧道净距约13.44 m。

新建11号线明挖站厅基坑深约10.3 m,跨坐于既有6 号线站台隧道上方,站厅与6 号线隧道通过在左右线站台隧道间设置的一矩形明挖基坑连通。基坑宽约8.4 m、长约56 m,与既有6 线站台隧道水平净距约2.1。见图1。

图1 车站总平面

2 设计方案

2.1 既有线保护

新建基坑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1>填土、<3-1>粉细砂、<3-2>中粗砂、<4-2B>淤泥质土、<4N-1><4N-2>粉质黏土、<5N-1><5N-2>残积土、<6>全分化层、<7-3>强分化泥质粉砂岩、<8-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9-3>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基坑底部主要位于微风化地层。

由于新建基坑紧邻6 号线站台隧道,为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基坑施工期间务必严格控制既有线结构变形。考虑既有站台隧道侧墙已实施砂浆锚杆,为减小新建基坑围护桩成桩对既有线锚杆及隧道的影响,采用吊脚桩的围护结构。基坑上部分采用咬合桩+内支撑,咬合桩桩径0.8 m,桩间咬合0.2 m,从上至下共设置5 道混凝土支撑;下部锚喷初支厚度0.5 m,边墙设置砂浆锚杆+格栅钢架联合支护,开挖过程中可将既有6 号线外露锚杆与基坑钢架焊接,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开挖过程中为控制锚喷支护段基坑开挖卸载对既有线的不利影响,考虑纵向分段跳仓施工。

2.2 基坑施工工序

1)基坑围护桩施工前,为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既有站台隧道中间横通道施工钢筋混凝土墙进行封堵,从而使基坑与既有运营站台间物理分隔。

2)待围护桩施工完毕后,由于上部咬合桩+内支撑段位于既有线隧道上方,此部分按照常规明挖顺做法分层分步开挖并进行内支撑施工。

3)待基坑施工至锚喷支护段,分Ⅰ、Ⅱ序共6个仓室跳仓开挖,先期实施Ⅰ序仓室,待开挖回筑完成后再施工Ⅱ序仓室,最后分层拆撑并回筑主体结构至设计标高。见图2。

图2 锚喷段分仓开挖平面

3 有限元数值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为分析锚喷段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基坑长56.8 m、深30.8 m,既有6 号线站台隧道长96.4 m,计算模型沿长度方向取200 m、宽度方向160 m、深度方向取45 m。由于改造基坑与既有站台隧道沿纵向均匀分布,为简化既有站台隧道建模工作量,站台隧道按照最大断面沿模型纵向通长设置。模型中围护桩等效为连续墙体并采用板单元模拟,锚喷初支及既有站台隧道衬砌采用板单元模拟,混凝土支撑、腰梁、冠梁采用梁单元模拟,岩土采用各向同性3D单元模拟。见图3。

图3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岩土模型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基坑围护结构及既有线结构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见表1。

表1 岩土参数建议值

3.2 计算结果

由于采用吊脚桩支护[3],基坑施工对既有6 号线站台隧道影响最大的工序为锚喷支护段施工,本次计算分析模拟施工过程,锚喷支护段按照竖向支护0.5 m 一榀逐步向下开挖,分析不同阶段对既有6 号线暗挖站台隧道的影响。见表2。

表2 既有站台隧道水平变形 mm

根据DBJ/T 15-120—2017《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及《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标准及规定》等相关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安全控制值:隧道水平位移<15 mm,隧道竖向位移<15 mm,因此本基坑支护方案满足既有6 号线变形控制要求。

4 施工监测

基坑施工前在既有6号线站台隧道内布设自动化监测断面并取得初始值[4],施工过程中对既有6 号线进行24 h自动化监测。从围护桩施工到基坑开挖至6号线站台隧道顶标高,站台隧道变形很小,当基坑进入锚喷段开挖后,站台隧道变形速率增加,开挖至基底时(第156 d),站台隧道水平变形基本达到最大值2.7 mm,后续主体结构回筑施工,站台隧道变形基本上不再增长,整个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稳定可控,未出现预警状况。见图4。

图4 现场监测成果

5 结论与建议

1)由于岩土参数取值存在差异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对偏大,但总体变形趋势基本上一致,即上部围护桩段开挖施工对既有站台变形基本上无影响,待基坑开挖至既有线隧道洞身高度范围内,既有6 号线隧变形明显增加,直至开挖至基底标高。

2)跳仓施工,充分利用仓室间岩土或基坑主体结构对既有线的约束作用,结合监测手段,确保既有线变形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

3)针对周边环境复杂建构筑物场地条件,在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巧妙地运用跳仓开挖方法,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手段,对实施方案进行动态管控和优化,做到信息化施工,能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线的变形。

□■

猜你喜欢

站台号线岩土
寻找93/4站台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人生的站台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八号站台的那只狗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