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2024-01-06徐翠娥
徐翠娥/文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施工企业只有有效管控财务风险,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因此,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并进行有效防范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施工企业要想科学防控风险,就应当正确认识财务风险,了解并掌握自身经营过程中的潜在财务风险,只有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正确识别财务风险,并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与有效手段来减少风险损失,增强施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才可以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价值。文章从财务风险意识、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合同签订风险、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与分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以期帮助施工企业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财务管理风险,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
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控制 防范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常常会因为垫资、压价、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等情况出现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将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施工企业不仅应当重视树立与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还需要加强对投融资、合同签订等环节财务风险的控制。施工企业应当做好业主的资信调查工作,对业主的信誉、偿债能力、资金保障程度等进行调查,建立业务资信档案,避免盲目交易,还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调研与分析,全面分析和定期跟进市场动态环境变化与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编制投资决策方案与项目持续性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施工企业的投资活动与施工活动的持续开展。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当测算合理的风险警戒线,建立预警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维护自身利益。
财务风险控制概念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包括资金流失、企业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降低等,为了防范与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企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控制手段,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避免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现状
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只有树立并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实行全过程风险管控,才可以科学防范风险。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侧重点在业务环节的风险管控,注重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重点追求企业短期经济利益,但未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态度不积极,未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也没有认识到风险控制对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施工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管理层缺乏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正确认识,对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同时未将风险控制纳入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目标中,实践中没有鼓励财会人员学习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更未对财会人员开展系统的风险控制专题培训,因此难以有力支持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财务人员通常只是专注于一些基础的财务核算与账务处理工作,并未树立风险控制与防范意识,也未及时分析与评估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所以无法科学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动。同时,财会人员对内部业务发展情况未展开仔细研究,未能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因此难以科学管控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另外,财务人员没有及时复核及评估风险,且在受到风险冲击后,企业也并未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致使企业各岗位人员弱化了风险意识,企业风险规避与控制能力大大降低。
投融资环节中的财务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投融资中的财务风险具体在于两方面。第一,施工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较多,造成了各种严重影响。例如,施工企业未在事前调研与分析所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也没有预测与核算该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成本与投资收益,未形成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故无法为企业领导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企业领导一般只关注投资项目的高收益,但是忽略了投资活动中潜在的风险问题,没有分析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因此无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与应对措施,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施工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部分领导缺乏风险意识,未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市场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工作,造成投资决策比较随意、盲目,加之企业只考虑经济利益,并没有从严把关,没有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展开论证与分析,从而引发了财务风险。
第二,在日常的项目建设与经营管理活动中,施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依靠内部资金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有通过外部融资才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帮助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施工企业融资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施工企业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并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环节,而投资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资金收益回报的周期也较长,如果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就会出现严重的资金占用问题,而企业无法及时偿还高额债务,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会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另外,融资活动还会产生较多的利息,企业在债务到期后,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债务与利息,就很容易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甚至还会额外支付违约金,产生债务危机。
建筑合同中的财务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一直处在劣势地位,即合同中的乙方,所以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订单,以便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签订建筑合同时经常被迫接受一些霸王条款,而这些霸王条款中潜藏着较多的财务风险。例如,施工合同中并未明确验收的标准与条件,在施工企业完成项目之后会因验收标准不统一而产生合同纠纷,这就会对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建筑工程市场挂靠经营的现象较为常见,相关矛盾纠纷呈现多发态势,这种经营方式本身就存在诸多潜在的资金风险、财务核算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极易引发合同纠纷,一是合同订立不规范,会导致权力业务难以厘清。在实践中,挂靠方大多依靠熟人介绍承揽工程,双方可能采取口头约定的方式确定权利义务,或者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二是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方如果借用有资质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就会被判定为无效,双方之间的工程货款结算、对外责任承担、违约金计算都丧失了明确的合同依据,会使施工企业陷入合同纠纷。
缺乏科学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要想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规范自身风险管控行为。目前,施工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不完善。例如,施工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机制,财务人员只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账目处理等事项,未能分析与评估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情况,无法有效识别、评估与控制外部的市场风险。同时,施工企业并没有明确划分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与工作范围,各部门也并没有充分贯彻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这削弱了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另外,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未有效监督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的执行情况,也没有监管各部门的风险控制行为,有些财务人员还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导致财务监督职能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对策
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对施工企业领导而言,其应当重视风险控制内部环境的营造,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将财务风险控制纳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突出财务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同时,领导应当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引导企业其他人员有序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活动中,对财务风险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而对其他人员而言,如财务人员,施工企业则应当加强财务风险理论培训,使其摒弃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风险控制中来,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研究与分析,把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与发展情况;加强对市场环境变动的分析,收集更多的财务风险数据信息,及时识别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
此外,为了加深财务人员的认知,还需要将财务风险控制的结果成效与各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与职位晋升挂钩,构建绩效评价机制,评估各部门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与水平,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施工企业还可以开展风险控制与防范理论知识竞赛与实践活动,促使财务人员通过理论与实践活动,增强内控意识,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效能。
加强投融资环节的风险管理
第一,施工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尤其是投资决策机制,只有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与约束企业的投资活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进行科学监管,才可以减少投资环节财务风险的产生。在事前环节,项目部门应当对市场环境发展的动态变化及该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实际考察,在项目投资风险专家的指导下全面了解投资项目。同时,财务部门应当预测与评估该项目的成本支出与投资效益,随后分析该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明确是否需要继续投资。施工企业也可以在投资决策流程中对投资项目的资产情况加以评估,并利用预算管理体系预测企业现金流,确保企业项目正常运行。
第二,施工企业加强融资环节的风险管控是相当有必要的,企业应当完善融资决策机制,对融资的各项流程加以规范。财务人员在确定筹资规模时,应当分析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科学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量,遵循筹资规模与需求量结合的原则,合理控制企业的筹资规模。同时,施工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相较于银行贷款、股权融资这些传统的融资模式,债权融资、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更具有优势。例如,施工企业可以选择租赁融资的方式,该种方式费用低,且主要依据施工企业与设备供应商之间的信誉度来建立融资关系,操作较为方便,能更好地满足施工企业的资金需求,降低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
加强合同评审与管理
施工企业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对此,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合同管理机制,包括合同审批、保管、使用登记制度等环节。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加强对施工合同条款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审核,要求工程合同内容完整,条款明确严密,降低合同履行的风险系数。施工企业应当完善合同审批流程,在业务人员发起合同审批流程时,应当同时上传合作方的营业执照信息、项目相关资料以及合同电子版,由业务主管、法务专员、财务部门以及企业领导逐一审查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工程合同价款与付款方式、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还要全面把控合同中的潜在风险,分析评价每一个合同条款履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和隐含的风险。业务人员也应当定期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合同有效执行。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归口管理、授权管理与分级管理机制,明确合同管理的程序。合同管理部门须对各级项目管理人进行合同交底,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计划上报给合同管理部门,有效监督与控制合同管理,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
完善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对施工企业来说,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企业只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形成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制度,才可以系统化地管控。施工企业需要健全商务体系,规避潜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履约。对此,其应当制定并颁布项目评审、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结算管理、商务策划等多项管理制度与规定。例如,商务策划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全周期的合同履约、结算与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收入与成本分析,制定风险防控与开源节流的实施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施工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预测、分析、监控等各个方面对财务风险予以控制,如施工企业在担保前,应当深入调查与分析被担保的企业与项目,综合评估被担保企业的综合信誉、偿债能力以及运营情况,并仔细研究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与变动,确保其可操作性,进而增强资产或者信誉担保的安全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施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与管理环节中,包括投融资环节,施工企业只有对投融资活动加以管控,才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树立与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对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水平的整体作用;应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识别、分析施工企业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风险,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应当重视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的建设,规范风险管控行为,并对各部门形成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有效降低风险,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