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4-01-06朱艳
朱艳/文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也客观存在,需要注重内部控制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达到约束内部相关人员操作和行为,使各项操作合法合规的目的。事实上,有些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仍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约束、监控等效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梳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内控意识较为淡薄、内控执行不到位、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基于此,文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主要包含增强人员内控意识和理念、确保内控执行到位、加快内控信息化建设速度等,以助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头戏,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应用,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青睐。高效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信息准确性、可靠性,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可靠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决策人员要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并挖掘信息隐藏的价值,从而作出正确决策。良好的内部控制为准确收集、分类、记录会计信息提供了保障,为管理层实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做好纠偏,能确保会计信息更加完整、准确,为管理层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内部控制有利于确保财产安全完整。财产和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是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科学高效地监控和管理企业财产,及时找出其中的漏洞,灵活做好改进和调整,尽可能减少各类资源的浪费或不必要的损失,保障财产安全、完整。
最后,内部控制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新经济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获得高质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具体经营中,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可能蒙受经济损失。内部控制使民营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既降低了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能保障民营企业稳定运营。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控意识较为淡薄
经营思想是民营企业运营的核心,要想保证内部控制体制机制建立、实施到位,民营企业要与时俱进,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树立先进、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内控效果。民营企业规模和可支配资金有限,没有自上而下强化内部控制,及时更新人员思想理念,促使员工全身心参与这项工作,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管理层意识较为滞后。管理层没有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没有主动了解最新的内控知识,在企业内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难以全身心参与内控活动,削弱了内控实施效果,制约了民营企业高效发展。另一方面,员工没有树立内控理念。员工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的核心,这要求企业内部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教力度,阐释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内涵和价值,但企业没有对此予以重视,导致全体员工对内控认知滞后、重视度不高,部门、员工之间难以做好协同和沟通,严重阻碍了内控实施,影响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内控过程控制不到位
民营企业只有将内部控制执行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监督等效用,保障各项活动合法合规,促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在实务中,有些民营企业内控执行效果之所以欠佳,是因为忽视了过程执行把控,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内控执行责任制不健全。如今,民营企业在建立内控执行责任制时,没有充分考量自身实际情况,难以第一时间划分各部门职责,导致相关活动的开展无据可依,削弱了制度约束力。第二,内控绩效考核不到位。执行内控活动需要全员参与和配合,只有加强绩效考核,才能调动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民营企业尚未明确内控的终极目标,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机制难以发挥全方位评估不同部门内控实施效果的作用,绩效考核存在不够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难以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的主动性,无法真正将内控执行到位。第三,内部控制执行监督力量薄弱。目前,针对内控执行,有些民营企业既没有设置内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无法真正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难以快速找到内控执行中的薄弱点,及时纠偏和调整,导致内控执行效果不理想。
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是民营企业内控执行效果不佳的核心因素。互联网时代,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工作流程不够标准规范,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民营企业没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各类信息难以高效顺畅地传递到各层级、各部门,无法发挥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无法提高决策水平。第二,内控信息系统不健全,无法一键获取各类相关信息,不能通过信息分析,明确企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阻碍了内控信息化的价值呈现。第三,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内部信息化建设速度较快,但各部门搭建的信息系统仅支持本部门使用,没能从整体上进行考量,难以与其他系统集成,因此无法加深业财融合,严重阻碍了信息横纵向贯通,制约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内控风险评估和应对流于形式
如今,不少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片面认为只有上市企业、大型企业才注重内控风险评估、应对。事实上,民营企业业务种类单一、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更需要注重风险评估和应对。通过实际调研可知,有些企业没有从多维度、多层次考量,建立内控风险评估机制,没有细致分析影响企业运营的各类因素,以及各类因素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影响,没能全方位掌握各类内控风险成因,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整体工作氛围和环境不佳。另外,风险应对策略不完善,难以结合上述内控风险评估结果及实际经营状况,筛选适用且可行性较强的风险应对策略,无法有效控制各环节隐藏的风险,阻碍了内控效用的发挥。
内控执行监督流于形式
民营企业内控建立、实施到位,做好内控监督检查尤为重要,要实施无死角监督,快速找到内控执行中的问题,提升监督效能,及时改进和调整,充分发挥内控效用。根据实际调研可知,一些民营企业在内控执行中忽视了内控监督检查,削弱了监督力度,没有建立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监督机制,也没有主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无法对内控建立和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无法快速掌握内控执行痛点、薄弱点,难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导致内控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
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增强人员内控意识
先进、正确的内控意识和理念,是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内控氛围,保证各层级、员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并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高效协同开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强化领导层的内控意识和观念。鼓励民营企业管理层参与EMBA 等课程培训、管理研讨会等,使管理层接触和了解最新的工作理念,认识到内控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开阔管理层的眼界,使其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为后续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员工理念和意识。员工只有做好自身定位,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才能高效开展内控活动。这要求民营企业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搭建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全面阐述内控相关知识,鼓励员工协同配合,将其融入具体行动,高质量推进内控工作。
严格控制内控执行过程
内控执行是民营企业内控实施的重中之重,这要求全员提高认知水平,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策略,将内控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其效用,帮助民营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方面,建立内控执行责任制。完善的制度是民营企业内控执行的基础,能够明确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为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导向,使每项活动落地有章可循,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内控执行到位。另一方面,强化内控执行绩效考核。民营企业必须以业绩为重点,以战略为基本导向,以晋升为目标,建立内控执行绩效考核指标和机制,全方位评估各部门内控执行进度和效果,实现绩效考核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确保表现优异的人员可以及时获得奖励,充分激发其参与内控执行的积极性;反之,对于表现不佳的人员要采取惩罚措施,并且做好引导改进,提高其内控执行水平。此外,还要做好内控执行监督,建立内审机构,配置监督机制,对内控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督,找到其中的漏洞,及时纠偏和调整。
注重内控信息化建设
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内控管理水平,需要注重内控信息化建设,内控信息系统是企业快速、高效实施内控信息化的核心载体,实现了信息化和内控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民营企业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设立专项资金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分析民营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内控信息系统,包含内控设计平台、风险管理平台、信息交换平台、信息门户等,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企业领导等,辅助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决策水平。第二,依托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动态获取各类信息,找出其中的异常数据,确定实际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及时改进和调整,彰显内控信息化的价值。第三,随着民营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各部门内控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也明显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各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资源浪费、职能重叠等现象,需要统筹考量和规划,将内控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联动,进一步加深业财融合程度,使横向、纵向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助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例如,某家专门从事复合肥生产及销售、粮食收储、农业信息咨询、农业技术推广、农资贸易等的综合农业服务商,年生产能力高达520万吨。该企业仍应用传统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内控实施和评价缺少工具和方法支持,通过借鉴和学习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经验,决定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先进、兼容性强的内控信息系统为载体,快速解决现有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内控目标。第一,提升内控工作效率,降低内控成本。应用该系统能实现内控文件电子化、操作自动化、监控实时化、沟通交流多样化,提高内控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第二,促进内控有效落实。使用内控信息系统,将内控目标和责任逐层拆分,将任务细分到不同岗位,能明确员工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另外,依托内控信息化建设,能提高业务流程监督水平、评价和反馈效率,实现了内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深层次融合,高效促进了内控落地。第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依托内控信息化建设,能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在线监控和预警,建立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设定预警指标和数值,主动做好警示反馈,使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做好内控风险评估和应对
民营企业内控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风险,这要求民营企业主动识别、防范这些风险,并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高质量开展内控活动,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和价值。民营企业要结合内部运营规模、运行特征,制定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内控风险评估、应对机制,快速找到并分析风险成因,高效做好风险管控,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助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此外,民营企业还要完善内控风险应对措施,需要充分考量风险大小、风险处理代价,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确保内控执行监督到位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效率、实现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其涉及各部门权责划分、各业务条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监督效能,对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民营企业要考量各方面因素,结合内控要求,制定完善的内控监督检查机制,并且主动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实现对内控执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找到内控执行漏洞、痛点和不足,并分析成因,及时调整和改进,保证内控高效开展,获得理想的内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