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观察与护理

2024-01-06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手术护理

宁 玲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立医院骨科,福建 永安 36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患者需要避免长期坐位、从事重体力工作以及长期弯腰等容易诱发此病的危险因素[2]。对于轻症患者,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而对于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的重症患者,则可以选择手术治疗[3]。腰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以解除压迫,具有软组织分离少、骨质切除局限,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等特点[4]。既往常用的开放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切口,会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导致术后恢复缓慢[5]。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镜手术治疗逐渐受到患者的认可。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内镜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术中创伤小和出血少的优势,且对正常组织破坏比较小,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康复观念的深入,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还有利于术后恢复。本文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腰部功能、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分布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之间,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45例/组。研究组患者基础资料如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65±3.43)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32±0.25)年;合并症:23例合并侧隐窝狭窄,22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发病部位:15例受损节段为L3~4,16例受损节段为L4~5,14例受损节段为L5~S1;性别: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基础资料如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2.06±3.62)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29±0.27)年;合并症:21例合并侧隐窝狭窄,2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发病部位:14例受损节段为L3~4,15例受损节段为L4~5,16例受损节段为L5~S1;性别: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7],经影像学检查(动力位CT、腰椎正侧位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临床症状发展比较迅速,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症状未见缓解。③存在手术指征,且耐受手术的患者。④无严重内科合并症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圆锥、马尾综合征的患者。②合并腰椎失稳、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③急性外伤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④存在言语沟通障碍、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由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于桥式托架上保持俯卧位姿势,令腹部保持处于悬空状态,同时确保腰椎处于一种后凸状态。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以及铺巾操作,选取距离棘突中线为1.6 cm的部位,进行透视定位操作,所用仪器为C型X线机,之后做一切口,切口长度为2 cm,切口方向为纵向,缓缓的插入定位针,之后插入扩张器,并将椎旁肌推开,确保显露出椎板,随即插入工作管道并固定,最后置入内镜。通过监视器探查椎板间隙内情况,然后进行分离操作,显露出硬膜囊外侧和神经根,将神经根牵开,利用髓核钳取出突出髓核。手术操作结束之后,进行手术效果探查,确保神经根压迫问题得以松解,之后对创口进行冲洗,然后实施止血操作,最后将通道管拔出,缝合切口。手术操作完成3 d内,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以及激素治疗,并予以患者脱水药物,于手术操作完成的第2天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如直腿抬高试验。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按时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予以患者基础性护理,指导并协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第一,术前护理。①为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病情,护理人员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预先评估。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方法、预期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叮嘱家属多鼓励、陪伴和安抚患者,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减缓其紧张、焦虑感,提高治疗配合度。予以患者术前训练指导,包括下腰部弯曲训练、拉伸训练等,向患者演示各项训练的标准动作,并为患者讲解动作要领,促使患者的术间的配合能力得到增强。②将患者术前禁食时间和禁水时间进行适当的更改,将术前禁水时间由原来的8 h更改为2 h,将术前禁食时间由原来的12 h更改为6 h,并予以患者指定饮料,令患者口服400 mL,以此补充能量。

第二,术中护理。①手术治疗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并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适当调整,密切关注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同时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在患者的头侧放置光源镜、椎间孔镜目镜、冲洗液、冲洗管等操作工具及操作材料,并协助麻醉医师实施局部麻醉,为患者输注的液体加温,做好患者肢体保暖工作,同时协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操作。②随时询问患者状况,如是否出现麻木、下肢疼痛等症状,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术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医师。

第三,术后护理。①患者术后安全返回病房之后,可协助患者饮少量温开水,针对无其他不适症状者,可指导其在手术操作完成后的4 h正常进食,饮食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期,由流质饮食逐渐向普食过渡,以此促进患者胃肠蠕动,进一步促进排气。患者应多摄入一些新鲜果蔬以及高蛋白质食物。为减轻患者不适感,尽早将导管拔出,尽量减少感染发生风险。②给予患者镇痛、抗感染等药物干预,嘱咐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2 h,为患者播放轴线翻身演示视频,讲解翻身时注意事项,应缓慢翻身,避免手术部位出血。指导家属对患者实施腰背按摩,避免发生压疮。密切关注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等情况,一旦出现渗液、渗血情况立刻告知医师处理。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③手术操作完成后24 h,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训练,如直腿抬高训练、腰背肌训练等;手术操作完成后7 d,指导患者佩戴腰围,并协助其下地走动,训练强度以及时间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确保循序渐进,不可劳累过度。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指标 术后指标主要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2 临床症状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8]进行腰部功能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疼痛程度[9]评估,采用JOA进行功能障碍程度评估。其中ODI分值范围为0~5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腰椎功能越差。VAS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情况越重。JOA评估内容分别是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生活受限度(14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越低。评估时间为手术操作前、术后3个月。

1.3.3 术后并发症 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4 生活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10]进行评估,该量表共计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身体维度、角色维度、心理维度、社交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术后指标、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4项指标,其中计数指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指标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参与比较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 经统计分析,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离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ODI、VAS以及JOA指标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和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O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8.89%vs.26.67%,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n(%)]

2.4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

表4-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感以及腰椎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1]。现阶段,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通常首选保守疗法,若保守疗法无效,则选择手术治疗。因传统手术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12]。近年来,微创手术疗法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疗法,该疗法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手术毕竟会产生一定的创伤,可能导致患者腰椎功能减退[13]。护理干预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起到不同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常规护理内容过于简单,多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未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欠佳。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是术前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焦虑感,提高治疗配合度,改进术前禁食禁水方案,可提高患者体内营养状况,为手术提供物质储备;术中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加温输注的液体,并根据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不适反应以及降低疼痛感;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轴线翻身,指导家属为患者实施腰背按摩,并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而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可促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有助于患者尽早进食,提升术后恢复速度[14-15]。据陈正荣[16]等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过程中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指标以及腰部功能明显改善,并且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降低,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明显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可见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具有积极影响。因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减少患者内心疑虑,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患者舒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患者训练信心,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接受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围手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明显增快,腰部功能明显改善,腰部疼痛感以及功能障碍程度有效减轻,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手术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手术之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